脊索是支撑我们躯体的主梁,为我们内部的器官提供有力的保护,为我们的体重和运动提供支点。脊索瘤顾名思义是一种会发生在脊柱部位的肿瘤,脊柱的好坏对于我们的活动能力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当我们出现腰间盘突出等问题也会限制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别说是脊柱长的肿瘤了。同时脊索瘤也会发生在颅底,属于原发性的肿瘤,但是一种多发恶性且少见的肿瘤,生长缓慢,一般被认为是胚胎时期的脊索残留物引起的。
神经外科界的“难题”——颅底脊索瘤
以往的案例中有一名十岁的小男孩近两年一直出头痛的情况,而且逐渐加重,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诊断为脊索瘤;同时就诊的一位47岁女性一名中年女性因大小便失禁来医院做磁共振检查发现骶尾部有肿块,医生也诊断为脊索瘤。
脊索瘤多发于骶尾部分和脑干,周围密布重要的神经和组织,在治疗上稍不留神就可能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同时脊索瘤具有很高的侵犯性,会有可能发生转移,但在刚开始时脊索瘤的症状并不明显,主要是因压迫膀胱和直肠,引起尿失禁、便秘、坐骨神经痛等症状。在颈、胸、腰部椎管周围的脊索瘤可能会压迫脊髓,引起剧烈疼痛、感觉障碍、肢体无力、截瘫、大小便失禁等。除此之外出现的头痛等症状也会对人形成误导,并不会先联想到脊索瘤,当被发现患有脊索瘤时往往已经到了中后期,增加了脊索瘤治疗的难度。
国外对于脊索瘤的相关研究表示,脊索瘤因位置不同,不及时进行治疗的话术后复发率高,预后效果较差,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3%和7%。

那么脊索瘤没有办法治疗了吗?
答案是不。脊索瘤可以通过手术及放疗综合治疗,延长患者的寿命,虽然国内外早期报道中对于颅底脊索瘤的生存率普遍偏低,5年生存率维持在30%~40%。但是近些年,国内外的相关报道逐渐增多,手术的进步使根治颅底脊索瘤变得具有很大的可能性,同时具备了顺利性,并且颅底脊索瘤的术后生存率有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维持在60%-70%。
神经内镜显微手术在脊索瘤的治疗上发挥很好的优势。近期有研究学者表示脊索瘤患者手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估计为81%,5年无病生存率为52%。同时发现手术过程中尽可能切除病灶的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手术病灶残留较多的患者(86%和67%)。所以脊索瘤的手术切除效果还是值得期待的。

在大脑中准确动刀的“筷子手法”
目前内镜经鼻手术在脊索瘤手术当中广泛运用,但是多器械频繁的进出鼻腔,频于交换吸引管与手术器械,是狭窄鼻腔,势必会导致鼻腔粘膜损伤,或是术中出血多,使手术时间过长,病人出血过多,而且不能在清楚视野下手术,势必导致术后鼻腔粘连,或出现手术不完全,肿物复发。而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组织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国际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颅底手术委员会主席Sebastien Froelich教授的“筷子手法”,将在很大水平上使手术视野更为清楚。

“筷子手法”是将鼻内镜和吸引器握在同一侧的手内,模拟筷子的抓法而著称,在“筷子手法”的运用中,法国巴黎Lariboisiere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Sebastien Froelich教授是国际上有名神经外科手术专家,对于位置不同,手术难度大的脊索瘤,擅长使用筷子技巧,进行神经内镜鼻内入路的切除。不止提高了肿瘤的切除率,更是使肿瘤患者有了更好的预后效果。教授所在的拉里博西埃医院(Lariboisiere)神经外科部,在对颅底肿瘤的手术治疗上具有很高的水平,设备前沿,对于患者的多方位治疗上更是欧洲前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