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垂体瘤按照功能分类、肿瘤大小分类、生物学行为等分类详细阐述。
功能性分类
根据肿瘤细胞分泌的激素,将垂体瘤分为PRL瘤、GH瘤、ACTH瘤、TSH瘤、LH/FSH瘤、混合瘤、未分类腺瘤等。这种分类常用于临床。
瘤体大小分类
微腺瘤按照肿瘤直径大小分为:≤1cm的是微腺瘤,1~4cm的是大腺瘤;大于4cm的是较大腺瘤。
生物行为分类
垂体腺瘤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的定义是“垂体腺瘤生长突破其包膜并侵犯硬脑膜、视神经、骨质等邻近结构。良性垂体腺瘤是一种介于良性垂体腺瘤与恶性垂体癌之间的肿瘤,其病理形态为良性,生物学上表现为恶性。
侵犯性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预后有明显差异。浸润性垂体腺瘤的坏死、中风、囊变率明显高于无侵袭性垂体腺瘤。
调查显示:70%的垂体卒中发生于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手术后由于难以切除,以及增殖指数较高,导致肿瘤残留组织迅速增生。
●世卫组织分类标准。
通过对8000例垂体腺瘤手术切除的研究,Kovacs等认为,垂体腺瘤的分类方法应包括5个方面,即临床表现和血中激素水平、神经影像学和手术中所见、肿瘤切片在光镜下表现、免疫组织化学分型及瘤细胞在电镜下的超微结构特征。
每种分型标准对判断和分析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已被为国际卫生组织垂体腺瘤分级标准。但是这种分类比较复杂,不能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按照组织结构进行分类。
根据肿瘤细胞的排列方式和血管类型,分为弥漫型、窦样型、乳头型和混合型。
以细胞质染色特性为分类。
根据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光镜观察,垂体腺瘤可分为嗜酸性、嗜碱性、嫌色性和混合性4种。以往认为,嗜酸性腺瘤表现为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柯兴综合征伴有嗜碱性腺瘤,而嫌色性腺瘤没有明显的临床内分泌症状。
事实上,仅仅根据垂体腺瘤细胞的嗜色性来分类,并不能反映垂体腺瘤的内分泌特点和临床与病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