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出国治疗案例
当前位置:INC > 脑瘤 > 脑瘤治疗

“为什么脑瘤非得先活检,不能直接切掉?”当治疗陷入两难,他们这样做出抉择

发布时间:2025-10-17 21:07:45 | 关键词:“为什么脑瘤非得先活检,不能直接切掉?”当治疗陷入两难,他们这样做出抉择

  患者常出现头晕、头痛、复视等症状,当地医院检查怀疑脱髓鞘病变,经治疗后症状加重,赴北京进一步行PET核磁检查考虑低级别胶质瘤,建议穿刺活检明确诊断。患者及家属常存在疑问:"当前医学技术先进,为何脑瘤需通过活检手术确诊,而多数患者无需活检也可接受治疗"。此情况临床常见,简而言之,这属于"因患者个体差异、疾病特性、时机因素及治疗需求"而不同的决策问题。通俗而言,疾病明确诊断通常经历以下步骤:

现在的医学进步,为何我脑瘤这个病要活检手术才能确诊,很多人却无需活检手术也依然可以进行治疗

  首先为症状呈现,多数病情因临床症状显现而被发现。神经系统或颅内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头痛、肢体无力、面瘫、听力下降等神经定位症状。在医学影像技术不发达阶段或医疗条件落后地区,经验丰富的医生可通过病史采集、详细神经系统查体进行初步诊断。

  其次为病变定位,通常通过非侵入性检查如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进行排查定位。部分疾病研究较为明确,通过影像学即可确诊,如脑出血、脑梗死、脑海绵状血管瘤、动脉瘤、脑膜瘤等疾病,影像诊断可达明确标准。尽管先进影像学技术对颅内病变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部分病变因影像表现不典型,无法通过影像特征做出临床诊断,必须经过活检或手术获得更具体病理学诊断,以指导后续靶向治疗和预后判断。

  第三为病理确诊,对于很多疾病,影像初步确诊后,根据病变影像位置,综合考量选择活检方式。脑部疾病病理活检主要包括开颅手术活检、立体定向活检手术两种方式。获取病变组织后,根据前期临床或影像诊断特点,选择特定病种免疫组化、基因测序等方式确认,该方式为肿瘤确诊的"金标准"。

手术本身就是首选的治疗方案,通过手术就可以达到切除、明确病理诊断的双重目的

活检与手术的临床决策

  对多数脑瘤而言,手术本身即为首选治疗方案,通过手术可同时实现切除肿瘤和明确病理诊断的双重目的。但对于部分疑难病例、治疗方案差异大、手术风险高的肿瘤,临床通常建议先行病理活检手术,明确病理后再指导进一步治疗。颅内病变尤其疑难特殊疾病的定性诊断是治疗选择的先决条件,而定性诊断主要依赖病理学诊断,病理学诊断也是最直接、最终的诊断结果。颅脑病变活检的意义在于明确病理学诊断,根据活检病理结果选择合理治疗方案。

  但对于绝大多数脑瘤,脑部及脊髓肿瘤的手术治疗方式大致分为两种:常规开颅手术和活检手术。若罹患脑肿瘤,医生根据患者体征、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包括CT和磁共振等影像资料),可对病变性质进行大致判断。肿瘤若存在手术指征,则可选择开颅手术切除肿瘤。但有时医生可能不推荐开颅手术而建议活检,家属常询问何种情况下采取活检手术。例如颅内病变无法准确判断为肿瘤或炎症时,医生可能建议先行活检。活检方式包括开颅活检、立体定向活检等,二者区别在于:立体定向或导航下活检适用于位置深在的病变;开颅活检适用于位置浅表或接近功能区皮质的病变。开颅活检较立体定向活检可获得更多肿瘤组织,有利于结果判定。活检诊断准确率高于影像学诊断,但受肿瘤异质性和靶区选择等因素影响,仍存在误诊率。

临床决策案例分享

​​案例一:影像无法完全确诊时的手术选择​​

  7岁患儿东东检出脑干18mm病变时,家庭面临类似问题——异常信号怀疑胶质瘤,但影像无法100%确诊,建议先观察。东东父母担心若为胶质瘤可能错过治疗时机。与其他家长执着明确病理不同,东东母亲咨询国际脑干专家巴教授后豁然开朗:手术既可提供可靠诊断,又能根据术中病变表现显著减少病变体积。"既然最终都需手术,为何让孩子多受一次活检之苦?"此次果断决策为孩子成功赢得生机!肿瘤顺利切除,患儿未进ICU,术后无新发神经损伤。"孩子现在完全看不出患病,与正常儿童无异,如同接受了一次'小手术'。"母亲激动表示。

手术不仅可以能提供清晰可靠的诊断,还能根据术中病变的表现,可能会显著减少病变体积

点击阅读:18mm脑干肿瘤:活检还是直接切除?一个7岁患儿母亲的选择是……

​​案例二:活检与手术的抉择困境​​

  田先生体检偶然发现颅内占位性病变。当时无任何身体不适,各项检查正常,医生建议保守观察。半年后MRI显示左侧放射冠、半卵圆中心、胼胝体区多发占位性病变,肿瘤性病变可能性较大。医生告知:病灶位置深在,术后偏瘫失语风险极高。是否手术?田先生陷入犹豫,期间出现强直性癫痫大发作。为寻求手术机会,他咨询巴教授。得到可手术答复后,田先生仍选择先行活检再决定治疗方向。取得活检结果后再访巴教授,教授回复提示:活检并非必须!一次手术既可切除肿瘤又能明确病理,何必分两次进行?巴教授远程评估指出:立体定向活检有时获取组织样本量少,可能仅取到病灶边缘而非肿瘤中心。因取材不足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故不百分之百依赖该诊断结果。尤其当活检样本量少时,给出最终诊断并非易事。手术可在不造成新功能缺损前提下切除病变,为保留言语和运动功能,不过度激进切除,尽量保留功能。

MRI 检查显示了位于左侧放射冠、半卵圆中心、胼胝体区的多发占位性病变,且肿瘤性病变的可能性较大

巴教授观点与治疗建议

  实际与田先生类似想法患者众多,认为手术前必须通过活检明确病理。但对多数脑瘤而言,手术本身即为优选治疗方案,通过手术可同时实现切除和明确病理诊断的双重目的。对此类患者,一次手术可达目的,何必分两次进行?更重要的是,等待活检结果期间可能错失最佳手术时机,无形增加手术难度。正如巴教授解释,活检存在局限性:获取病理组织有限,非开颅手术可取出大块肿瘤组织;有时受深部组织定位准确性限制;病理切片制作过程选材有限;尤其对于复杂病理诊断,活检结果易存在不确定性。

  巴教授强调:"若能获得整个肿瘤组织,如取多个不同位置活检样本,标明取样位置,可根据所有样本结果判断整个肿瘤级别。但活检只能取一个位置,甚至不能百分之百确定样本来源,这就是问题所在。"因此,获取足够材料的有效方法是实施开放性手术,既可取得更多病变组织,又能切除肿瘤,解除肿瘤压迫效应,为后续可能放化疗及良好预后奠定关键基础。

免费咨询INC顾问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姓名:
电话:
病情:

大家都在看

INC神经外科治疗

脑肿瘤

照片/视频云集

中国患者案例

中国患者案例

Cases of Chinese Patients

神经外科学术访问

学术访问

Academic Visits

出国治疗神经外科疾病

国际治疗

International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