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復腦幹出血、嚴重面癱近2月,致命性腦幹腫瘤,INC教授全切術後3年恢復如何了?

  “感謝巴教授,手術一晃三年都過去了,沒有復發,手術效果我滿意”,在近期INC患者隨訪視頻中,誰也看不出來言辭自信從容、精通多國語言、思路清晰侃侃而談的企業高管張先生兩年前竟因為致命的腦幹海綿狀血管瘤飽受面癱、視野缺損、肢體不協調甚至面癱的困擾,而除了這些症狀,更是隨時面臨著腦幹再次出血,引發偏癱、昏迷不醒甚至死亡等更嚴重的後果。
 
  所幸较後他爭取到了2019年INC德國巴特朗菲教授國內示範手術的機會,“有驚無險!仿佛從鬼門關走了一遭!”,顺利全切了腦幹的海綿狀血管瘤,如今距離巴教授手術已經過去了三年,張先生無復發,已經恢復了正常的工作生活,熱愛羽毛球的他更是每週都會約到球友鍛煉。提到三年前的手術,他也感謝自己當初堅決果斷的選擇了巴教授。
 
  兇險致命的腦幹海綿狀血管瘤,保守治療還是手術?
 
  人到中年,家庭圓滿和睦,事業小有成就。然而,生活總會時不時地跟我們開玩笑。對於40多歲張先生來說,這個玩笑甚至是致命性的。視力下降、視野缺損、握不住筆……平時身體健朗的張先生就是因這些症狀就醫被診斷有“腦幹少量出血”的,而“元兇”則是長在腦幹上的海綿狀血管瘤。
 
  腦幹素有“生命禁區”之稱,其中密集排列著顱神經的核團和肢體與大腦聯系的上下傳導束,且擁有心血管中樞和呼吸中樞,維持著人們清醒的腦幹上行啟動系統,同時它是大腦與脊髓聯絡的必經之道。腦幹一旦受損出血,病死率極高,是神經系統急重症。有報導指出,腦幹出血死亡率高達79%,出血量大於5ml者死亡率高達95%。腦幹出血病人多數在發病24小時內昏迷,血壓相對較高,同時出現呼吸障礙和循環系統障礙、伴構音障礙及嗆咳、交叉癱、四肢癱、眼球震顫等,是促進腦出血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張先生的腦幹海綿狀血管瘤已經出現出血的現象,這次出血是視力下降、視野缺損等不算特別嚴重的現象,那下次出血會怎麼樣呢?張先生不敢想,於是來到醫院希望得到治療,但是醫生卻告知張先生,腦幹的腫瘤手術風險很大,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癱瘓、偏癱等嚴重的神經損傷,有可能手術後比手術前的狀況還要糟糕,考慮到張先生現在的症狀不算嚴重,建議其先進行保守治療。
 
  腦幹出血住院45天,症狀緩解了就能保守治療不管了嗎?
 
  保守治療住院期間,張先生的出血導致了更嚴重的面癱,眼睛閉不上,嘴巴喝水漏水,張先生作為企業高管,業務方向主要是進出口,時常需要跟國外的客戶進行洽談交際,“面子”是剛需。瞭解到腦幹海綿狀血管瘤之所以會產生面癱是因為病灶本身就侵犯面神經核團,與面神經攪合在一起,如果再不手術切除,隨著腫瘤壓迫愈久、反復出血次數新增,不僅面癱症狀會越來越嚴重,還會出現肢體麻木、癱瘓,甚至生命危險。然而醫生卻安慰他放心,症狀會緩解,等腦內吸收了出血,那面癱就會慢慢恢復,還交待張先生好好躺在病床上休息。腦出血了這麼容易就能好嗎?雖然將信將疑,但是他也只能敬遵醫囑住院休息。
 
  情况也果真如此,住院45天的時間,張先生的症狀果然得到了緩解,面癱也漸漸恢復了,住院前的症狀也程度緩解。這可怕的腦幹海綿狀血管瘤還真的就能這樣不治就好嗎?然而暫時的症狀緩解只是狡猾的腫瘤欺騙的假像,腦幹海綿狀血管瘤症狀好轉只能說明過了出血急性期,但是並不代表自愈了!
 
  急性期後會形成含鐵血黃素沉澱,無法自行吸收,就像鏽水一樣會長期刺激周邊神經,造成慢性化學性損害。時間越久,損害越大,手術修復的可能性越低。多數患者的病史提示出血並非”一次性“,往往不定期反復發生。隨著出血次數增多,往往會出現再出血頻率新增、症狀加重的趨勢,神經功能障礙甚至會變成不可逆性損害。如果出血影響了面神經核團,就會造成面癱;如果影響了感覺和運動神經傳導束,就會造成肢體麻木乏力。腦幹大小如同人的拇指,反復出血幾次就可能造成整個腦幹被壓扁浸潤。
 
  腦幹再次出血症狀加重,這次不能再等待保守了
 
  很多人形容腦幹海綿狀血管瘤為腦內的“不定時炸彈”,只要一天不拆除這顆炸彈,就隨時有引爆的可能,張先生的下一次出血說來就來了,距離保守治療出院僅3個月,張先生就二次腦幹出血,這出現了更嚴重的視力下降和缺損,寫字時手還不聽使喚,這一次,醫生告訴他和家屬:腦幹出血嚴重,有生命危險。
 
  腦幹作為作為人體的“生命中樞”,出現出血的情况危急,大量出血(>5ml)時,血腫波及腦橋雙側基底和被蓋部,患者很快進入意識障礙,甚至死亡。一旦發生,對醫生或家屬而言,其治療選擇變得相當棘手。
 
  並且腦幹一旦出血,再次出血的幾率就會新增,間隔時間也會縮短,相應的症狀也會加重,伊伊這次的出血只是導致了走路不穩、頭痛等較輕的症狀,但是誰能預料下次會是什麼情况?而腦幹出血現時也沒有明顯誘因,也無法預防,並非劇烈運動、血壓升高時容易出血,患者甚至在睡覺時也會出血。
 
  想要治癒只能全切腦幹海綿狀血管瘤,這一次四處問診國內醫院,張先生依舊沒有得到能不能手術的準確答案,“風險很大、要慎重考慮”,這是那段時間聽得较多的話,然而沒有人能回答他風險究竟有多大。
 
  巴教授建議:儘快手術,手術是治療的途徑
 
  國內手術不了,那看看國外能手術嗎?張先生長期從事進出口貿易、精通多國語言,對於國外的情况他並不陌生。在四處打聽査詢國外腦幹海綿狀血管瘤手術情况以後,他注意到一個名字,INC德國巴特朗菲教授,作為国际顱底大師,巴特朗菲教授專注腦幹、顱底等複雜位置腦瘤手術30餘年,有上1000臺成功腦幹手術案例,以腦幹海綿狀血管瘤的成功全切手術较為突出。並且近年來,巴教授多次來到國內進行學術示範手術交流,為國內疑難位置腦瘤的患者手術。
 
  於是他當下决定諮詢巴教授,通過INC國際神經外科詢問關於巴教授手術切除率、術後復發風險、手術併發症風險等問題,教授再瞭解了張先生的情况後很快回復他,張先生已經有了明顯的手術指征,自己可以為他進行手術,手術切除率全切,術後復發的概率很低,较多在3-5%,手術後可能會有複視和步態失衡的問題,但是症狀會逐漸恢復。
 
  聽多了國內含糊其辭的說法,巴教授關於手術風險准确量化的回復讓張先生耳目一新,自己對於手術後的風險也有了瞭解,心理也有了對於手術的大致預期,不再是之前那樣摸著石頭過河不知深淺了。而此時正逢巴教授到國內進行示範手術交流,於是張先生爭取到了國內示範手術機會。
 
  獲国际顱底大師手術,腦幹海綿狀血管瘤終得全切
 
  “有驚無險!仿佛從鬼門關走了一遭!”平安度過生命危險、現已回歸了正常生活的張先生回顧這場生死劫難這樣有感而發。
 
  在收到教授回復可以手術後,INC很快幫助張先生在國內的蘇州大學附屬一醫院辦理好了轉院、病床、手術時間安排等事宜。在國內神經外科醫生的協同配合下,巴教授為張先生進行了手術,手術過程順利,術後二天患者就出了ICU(如果是在國內,這個時間一般要更久,有的甚至要在ICU觀察兩周以上),術前症狀有所好轉,無新發神經功能損傷,之前的視力下降、視野缺損、手脚不協調症狀都消失了。現時,張先生的生命體征平穩,生活完全可自理。
 
  術後兩年,張先生還曾在2021年教授再次進行國內學術示範交流時來看望教授,術後堅持鍛煉,熱愛打羽毛球的他術後也一直在堅持運動,身體恢復良好,看起來甚至比同齡人還要年輕,絲毫看不出去年才經過了一個生死考驗。
 
  今年是張先生術後三年,INC工作人員按照慣例對張先生進行術後隨訪,作為INC國際神經外科的老患者,張先生熱絡了問候了INC的工作人員,五十出頭的他精神奕奕,談吐幽默風趣,曾經站在生死抉擇線前他堅定選擇了INC國際神經外科,而巴教授的手術也讓他擺脫了可怕的腦腫瘤,较後重回了幸福的人生。
信息已经过INC神经外科医疗团队审核。
2024年07月29日
Contact: inc-office@inc-sg.ne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