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巴教授全程手術紀實系列】腦幹腫瘤全切,術後即清醒、能說能動

  在2022INC國際教授來華手術示範下,罹患腦幹中腦海綿狀血管瘤的47歲秦先生順利完成了手術!INC國際神經外科醫生集團旗下神經外科顧問團成員INC德國巴特朗菲教授表示,這臺手術的成功可以幫助秦先生重返正常生活、重回職場。
 
  出院前,秦先生和巴教授合影留念
 
  現場記錄中德合作手術
 
  北京时間11月22日中午,經過中德兩國醫生的通力合作,多次出血的腦幹海綿狀血管瘤患者秦先生手術成功。術後即刻手術室裏就已蘇醒,巴教授對患者進行查體,用中文告訴患者手術已結束,“手術結束了!明白?”。秦先生此時可以和教授正常對話,回答“都好!”。在教授的訓示下,秦先生動動手、動動脚,都好。
 
  腦幹中腦海綿狀血管瘤,兩次出血,術後和正常人無異
 
  手術患者術後二天轉入普通病房,無新發神經功能損傷,整體狀況良好,現在已經可以自行下床走動,還可以打遊戲。結束了與這種致命腦血管病變4餘年的抗爭,患者將迎來與常人無異的正常生活。
 
  患者為40多歲的秦先生,18年3月查出腦幹中腦海綿狀血管瘤,頭暈症狀3天后恢復正常。20年3月,一开始發現海綿狀血管瘤出血,並感覺左手及左側面部麻木,3-4個月後好轉,這期間未做任何治療。保守治療效果不佳,21年8月,發生二次出血,麻木比一开始加重,並新增左脚麻木及酸軟無力,走路脚脹痛,感覺像中風一樣。為了確定是否是腦幹海綿狀血管瘤,秦先生曾做了8次腦部核磁檢查。
 
  經歷了兩次腦幹出血的他一次比一次症狀嚴重,再不手術,這顆腦內的“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再次引爆,出血過多甚至可能有很大的生命危險。4年來遍求名醫,大都建議保守觀察,手術風險極其大,不建議手術,甚至建議本人什麼時候能接受癱瘓了就來手術吧……在找到我們之前,秦先生不是沒考慮過手術,但腦幹作為“生命中樞”,與呼吸、心跳、意識等息息相關,手術難度極高,容不得半分差池。遇到專家門診中輪椅為伴來複診的病友,他慌了,誰人的人生經得起站著入路、坐著出院、終生需輪椅為伴的日子呢?
 
  幸運的是,在蘇州市獨墅湖醫院,巴特朗菲教授為秦先生成功切除了這例棘手的腦幹中腦海綿狀血管瘤。
 
  遠程諮詢評估:恰逢INC巴教授即將來華,秦先生在網上看到相關報導後,便立刻聯繫我們。通過遠程連線,巴教授很快給出評估結果:“考慮到患者既往多次的腦幹出血的臨床病史,以及結合病灶的形態和大小,有明確的手術切除指征,可以完全切除中腦病灶,,術後2-4個月可恢復正常生活,可以在中國接受我的示範手術。”
 
 
  術前,INC巴特朗菲教授與國內專家聯合會診疑難病例
 
  術前談話中,秦先生再次諮詢了手術入路、手術時間、ICU時間以及術後康復情况等。對於手術入路,巴教授表示將從耳朵後面切開,且頭髮不用剃完。巴教授還用自學的中文和患者交流,“雙眼,右邊”,示意患者朝右邊看,進行術前的評估。
 
  秦先生:“我會進ICU待多長時間啊?就是說,我做完手術肯定就直接進ICU了。”
 
  巴教授:”正常的話就是一晚上。”
 
  秦先生:”一晚上?”
 
  巴教授:”在ICU觀察一晚上,二天就可以回到普通病房…“
 
  ”只在ICU呆一晚上?”秦先生稍顯驚訝。
 
  畢竟,自己腦幹生命中樞裏的這顆”炸彈“,並不是那麼好對付的。
 
  手術全紀實:科技、中德合作全切腦幹海綿狀血管瘤
 
  洗手消毒、準備手術中
 
  整理手術器械
 
  巴教授繪製手術切口
 
  調整顯微鏡及相關手術設備
 
  再次仔細研究患者影像
 
  巴教授繪製手術方案
 
  術中,細緻的手術操作一層層剝離腫瘤
 
  在神經電生理監測的保護下,手術顺利進行
 
  顯微鏡下,腦幹海綿狀血管瘤取出過程
 
  術後一天巴教授查房,秦先生狀態良好,雙手靈活、對答如流。術後二天就轉入普通病房,無昏迷、肢體癱瘓、感染等。
 
  術後五天查房,“還好,早就能下地了。”已經可以四處走走了。
 
  術後病理報告確定腦幹海綿狀血管瘤,秦先生這次徹底放心了!不久秦先生很快就出院了,可以如常工作生活,且也不需其他放化療,獲得了“治癒性”效果!
信息已经过INC神经外科医疗团队审核。
2024年07月29日
Contact: inc-office@inc-sg.ne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