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出国治疗案例
当前位置:INC > 国际治疗

巴教授护航小患者突破生命禁区:儿童疑难脑瘤示范手术纪实

发布时间:2025-06-30 08:57:31 | 关键词:巴教授护航小患者突破生命禁区:儿童疑难脑瘤示范手术纪实

  "试着走几步,非常好,大家看,她做到了……" 在神经外科儿童病区,一幕温暖场景正在上演:这位来自德国的神经外科权威正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开颅术后仅 2 天的脑瘤小患者。孩子一步一步稳健前行,每日的康复进展都在印证这台高难度基底节区手术的成功——INC 巴教授中国行・临床一线动态直击

7 岁患儿的二次开颅救治历程

  这位 7 岁患儿在两个月前已接受首次开颅手术,复查影像显示残留病灶体积仍然较大 —— 病灶从基底节区延伸至左侧侧脑室表面,并向第三脑室下部侵袭。首次手术后,患儿偏瘫症状有所加重。对于这个幼小的生命和饱受煎熬的家庭而言,再次开颅无疑是一场生死攸关的考验。所幸,他们最终寻求到巴教授的专业诊疗。

<a href='/guojizhuanjia/Bertalanffy.html' target='_blank'><u>巴特朗菲</u></a>教授中国行

小儿神经外科手术的特殊挑战

  儿童并非成人的缩小版,小儿神经外科手术面临多重技术难点:

  7 岁患儿体重较低,血容量少且机体代偿能力较弱;

  儿童麻醉风险显著高于成人患者;

  本次手术为 2 个月内的二次开颅操作;

  基底节区解剖结构复杂,手术操作难度极大。

  面对安静害羞的小患者,这位常被脑瘤患儿亲切称为 "巴爷爷" 的专家不断给予鼓励,众人共同祝愿这位小勇士能够早日康复。

一位来自德国的神经外科大咖正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开颅术后仅2天的脑瘤“小勇士”。
回顾巴教授每一次的中国行,我们都能看到无数脑瘤患者重获新生,未来,我们也期待着更多这样的时刻
“走几步,非常好,你们看,她可以的……”
https://www.incsg.com/uploads/allimg/250630/3-2506300U404430.jpg

急诊手术案例:15 岁少女的 AVM 出血危机

  6 月 24 日,15 岁少女突发剧烈头痛伴随呕吐症状,急诊 CT 检查显示颅内出血,紧急实施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术后复查发现脑室内仍有残留血肿,病情危急。6 月 28 日,家属携带影像资料当面咨询巴教授。

短短3天后,6月28日,患者家属就带着影像资料面对面咨询了巴教授。“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病情解析:动静脉畸形(AVM)是动脉与静脉之间的异常血管连接,血管壁结构脆弱易发生破裂出血。本例 AVM 呈弥漫性生长,供血血管来自多个区域,术中存在较高的出血风险。

  治疗决策:巴教授与家属进行细致沟通后,决定紧急实施 AVM 切除术,手术目标是降低复发风险(尽管复发风险并非零,但紧凑型 AVM 的切除成功率较高)。

临床实例:69 岁 CPA 区肿瘤患者的精准手术救治

  69 岁的程女士因 CPA 区肿瘤压迫脑干及听神经管,右侧听力几乎完全丧失。若不及时干预,神经功能损伤风险将持续增加。"巴教授是我的福星,发病才 1 个月就得到了救治。" 在术前谈话中,她反复提及早期发现病灶与获得国际专家诊疗的双重机缘。

  解剖挑战:桥小脑角(CPA)区肿瘤毗邻脑干,与面听神经、后组颅神经及重要血管关系密切,术中操作不慎易因血管损伤或神经牵拉导致面瘫、听力丧失等并发症。

桥小脑角(CPA)区肿瘤因其生长位置特殊,邻近脑干,肿瘤与重要神经、血管关系紧密,手术难度大。

  手术实施:巴教授运用超声吸引器(CUSA)精准碎解肿瘤组织,在完整保留面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完成肿瘤全切除。术后程女士即刻从 ICU 转回普通病房,恢复状况良好。

国际专家的技术优势与人文关怀

  巴教授在复杂颅底肿瘤、脑血管畸形等领域的手术操作堪称精细雕刻 —— 通过超声吸引器等设备实现瘤内减压,同时精准保护神经血管结构。随着中国行诊疗工作的深入开展,从术前咨询到手术实施,众多患者在这个夏天重获新生,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联系INC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姓名:
电话:
病情:

大家都在看

神经外科治疗

脑肿瘤

照片/视频云集

神外资讯

神外历史

Neurosurgical History

神经外科学术访问

学术访问

Academic Visits

出国治疗神经外科疾病

国际治疗

International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