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走神经瘤的诊断
颈部迷走神经鞘瘤的术前诊断较为困难,难以鉴别肿瘤源于迷走神经还是交感干,其原因在于大部分患者并无迷走神经或交感干累及之相关症状。其次,解剖位置邻近也是重要原因。CT 中迷走神经鞘瘤一般显示为颈总或颈内外动脉与颈内静脉之间的膨胀性生长包块,增强后有不均匀强化。大部分神经鞘瘤密度高处可如血管但不高于血管,肿瘤之外仍能明显显示颈总动脉或颈内外动脉与颈内静脉之所在,肿瘤不包裹颈总或颈内外动脉。偶见肿瘤包膜血管丰富伴瘤体内强化较均一者,增强 CT 酷似血管瘤。而颈动脉体瘤可见肿瘤包裹颈总或颈内外动脉,撑开颈内外动脉呈“高脚杯”征。迷走神经副节瘤瘤体组织小时不包裹颈内外动脉,瘤体较大时也可以包裹颈总或颈内外动脉。颈内动脉易于压迫变形所以在某些
CT 层面显示不清,因此需要从多个连续层面辨认,大部分迷走神经鞘瘤呈偏心性生长。
基础研究表明,迷走神经纤维可分成 2 部分: 一部分为喉返束,另一部分为非喉返束。两束的走向相互平行,彼此不交织缠绕,两者之间常有一与迷走神经纤维平行的小静脉为界。这一点在术中可资鉴别肿瘤是否来源于迷走神经,在迷走神经鞘瘤剜出至其上较时通常可见明显静脉性出血。喉返束位于迷走神经的前内,非喉返束位于迷走神经的后外。两神经束在颈部迷走神经各段上的比例与所占据的位置基本相同。这为仅切除肿瘤而不损伤迷走神经主干提供了解剖依据。
迷走神经瘤的手术治疗方法
由于迷走神经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喉上神经分支对咽喉部感觉及吞咽反馈,喉返神经分支支配声带运动以及迷走神经其他分支在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的不同功能,以及已有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结果表明,迷走神经可以作为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治疗靶点等原因,较大限度的保存迷走神经就显得重要。
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是行保留迷走神经纤维的鞘膜内肿瘤剥离术。术中分层解剖肿瘤周围富于血管的纤维结缔组织至神经鞘膜,仔细辨认紧密附着于肿瘤实质表面的神经束结构,于包块后外侧神经纤维间切开神经鞘膜,轻柔分离鞘膜下肿瘤组织,尽量保持肿瘤整体剥离出后,保留如囊肿壁样的神经鞘膜而不加以修整。
使用手术放大镜或显微镜可以更好保护神经纤维束。尽管如此,术中并不能确定肿瘤源于神经外膜或者喉返束或非喉返束的束膜,加之分离时伤及的神经纤维,即使用较轻柔的手法剜出肿瘤,神经损伤和术后相关功能障碍仍有的发生率,且损伤和功能损失不能依靠术后神经营养药物和功能锻炼得到完全康复。
迷走神经瘤的手术风险
临床观察发现,一侧迷走神经切除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的心脏并发症。基础研究也表明,一侧迷走神经切除术后消化系统可以产生代偿,但对于喉上神经及喉返神经相关功能损害,严重影响患者吞咽及发声功能,从而降低了患者生存质量。其次,某些颈部疾病如副神经节瘤可能同时或先后累及双侧颈部迷走神经,所以在一次手术时尽量保存迷走神经即意味着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多治疗的机会。
如果迷走神经包裹甚至粘连于颈部病变中,其保护和保存就比较困难。如颈动脉体瘤术中由于肿瘤和神经粘连或止血操作时迷走神经损伤占 20% ~ 40%,迷走神经副节瘤手术多数不能分离出迷走神经干,通常将肿瘤及神经干切除后神经移植或吻合重建其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