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神外技术的进步,已由之前简单的强调死亡率较小化转为强调发病率较小化,同时还应实现较大水平切除并且不引发新的神经损伤,以使患者获得较佳治疗效果。正如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德国巴特朗菲教授在多次的国内外会议中所强调的——“神经外科手术是一门艺术,作为神经外科医生,我们需像工匠一样,经年累月地训练自己的技能。”
手术不仅仅要求能够顺利全切肿瘤,以确定患者的生命顺利不会受到肿瘤威胁,而且还需要较低程度降低开颅手术对患者术后生活的影响,肿瘤切得好,术后恢复好,病人出院快这些在脑瘤患者看来可能是奢求的要求,却是日常贯彻在巴教授每一台手术的宗旨。
巴特朗菲教授主刀开颅手术后,他们一周就出院了
1、年轻教师脑干-顶盖胶质瘤患者赴德,术后五天出院
患者情况:33岁年轻教师,因频繁头痛头晕就医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中脑背侧占位,病变大小约1cm,考虑为低级别胶质瘤可能大。因为病变位于脑干,手术风险较大,术中稍有差池都可能直接造成高位瘫痪,国内就医后被建议谨慎考虑治疗方案或选择保守治疗。
赴德治疗过程:2020年在德国汉诺威国际神经科学中心INI接受手术,诊断为左侧脑干(中脑顶盖区)的低级别胶质瘤。手术过程:半坐位,经显微镜下全切肿瘤,术中全程电生理监测,手术顺利无神经缺损。
术后情况:术后1天迁出ICU,回到普通病房,周先生可在普通病房自行用餐,术后2天,周先生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下床行走。术后5天,周先生顺利出院。在这样的“手术禁区”,不但没有发生严重的、不可逆的神经损伤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症状,并没有在ICU多留,术后五天竟然就能出院了,“就像做了个小手术一样”。术后还在确定顺利的前提下,和妻子在德国简短的旅游。
2、2岁患儿脑干海绵状血管瘤顺利全切,术后一周出院
患者情况:2岁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儿,因持续20天双眼斜视、不自主扭头、走路不稳等症状父母带其就医检查,医生诊断症状为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破裂出血所致,脑干位置险要且患儿年纪太小,手术风险较大,手术术中风险及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护士等的配合都属于高难度的,稍有不慎就容易波及病变周围神经血管组织造成一些不可逆的后果,如面部或全身瘫痪、视力丧失或终身斜视,重则可能出现呼吸控制需要气管切开等,多地医生不建议手术。
治疗过程:恰逢德国巴特朗菲教授将在华手术示范期间,教授回复可为孩子在国内手术,手术切除率可达到99-全切,患者无需长途飞机出国治疗。与国内合作儿童医院协作的手术医生围绕病情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和评估,并根据患者病变的特点较终确定了相对创伤小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方案。手术由巴特朗菲教授亲自操刀,儿童医院神经外科医生从旁配合,在电生理监测及高倍显微镜下顺利全切肿瘤。
术后情况:术后二天,经历了如此高难度手术的伊伊就出了ICU,她术前频发的不自主扭头动作都消失,左侧眼睑稍下垂较前开始好转,双眼斜视较前好转,眼球活动度正常,其他术前症状均出现缓慢好转。术后一周伊伊就出院了,术后一个半月复查,原有的斜视、走路不稳症状都消失了,面瘫减轻,行动能力完全正常,没出现任何新的并发症。
3、内听道型听神经瘤术后全切保面,一周后顺利出院
患者情况:32岁姜女士因为听神经瘤6年内4次突发性耳聋,2020年10月出现严重右侧耳鸣,伴头晕,头痛,右耳朵内一直有一阵一阵强烈的收缩感,头皮发麻,经检查颅内听神经瘤已经在短短一年内从1cm长到了2.1cm,肿瘤发展快,切除迫在眉睫。
治疗过程:2021年8月赴德国接受手术,手术全切肿瘤,并且没有新发神经损伤。
术后情况:术后2天转出ICU回到普通病房,且可下地行走,术后3天可自主进食,术后1周出院,术后MR显示姜女士的听神经瘤得到全切,且面神经完好保留,没有出现面瘫的情况,无其他功能损伤和新发神经功能症状。没有术前一直恐惧和焦虑的耳聋、面瘫并发症,目前的姜女士正在逐渐回归工作生活正轨。
4、阳光女孩脑干胶质瘤全切纪实,术后8天顺利出院
患者情况:21岁的乐观女孩小林因为长期头痛、复视而去医院查出“脑干占位病变”,活检后确诊为(左桥脑)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K27M阳性,WHO IV级),四处求医均被告知病变位置在脑干“禁区”,根据以往经验根本没有手术可能,建议靠放化疗延长寿命。
治疗过程:在INC合作的国内三甲医院之一无锡二人民医院,由INC巴特朗菲教授主刀,国内神经外科医生全程配合的高难度脑干胶质瘤手术顺利进行,术后病理更新为低级别的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术后情况:术后二天小林就转入了普通病房,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术后三天基本恢复正常,术后八天顺利出院。令人意外的是,小林的术后病理显示为预后较好的低级别胶质瘤,小林今后或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5、7岁患儿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病情危急,赴德顺利全切8天出院
患者情况:阳阳在5岁时因为右侧身体出现运动障碍而被查出脑干占位,怀疑海绵状血管瘤可能。保守观察两年后病情加重,出现了活动性脑干出血,而且跟前两年比,还多了面瘫和言语障碍问题,肿瘤发展迅速,阳阳随时都有再次出血危机生命的可能,手术势在必行。但与医生沟通时却被告知:脑干是“手术禁区”,手术难度大,较易致残、甚至终生瘫痪,手术后孩子的情况可能还不如目前,建议先密切随访观察,暂时不行手术治疗。
治疗过程:2020年10月赴德国INI接受手术治疗,巴教授主刀手术,术中采取半坐位体位,经左侧小脑上和幕下联合入路全切病变,术中电生理监测等,手术顺利。
术后情况:术后2天即迁出ICU,回到普通病房;术后3天,阳阳可以自行持筷用餐了。此时的他交谈无碍、口齿伶俐。术后5天,阳阳能在护士的照顾下独自行走,并在护士的陪同下进行康复训练,术后8天还未拆线,阳阳就顺利出院回国了。
脑瘤手术“”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以上案例都是INC巴特朗菲接受手术的中国患者,他们都因为肿瘤位置复杂,手术风险大、难度高而一度失去手术治疗的希望,“就像做了个小手术“,这是很多接受巴教授手术患者由衷的赞叹,仿佛之前被告知的较大的手术风险都在巴教授神奇的手术刀下化为乌有,在巴教授的开颅手术中,避免脑瘤手术常见的颅内感染和各种术后并发症已经是手术较基本的要求,不仅仅是切瘤子,更是将患者术后尽快恢复生活质量时刻放到一位。
这个理念贯穿了整个围手术期间,就拿较简单的手术术前剃头来说,国内开颅手术大部分都要剃全头,大家也都习以为常,但是在德国手术,考虑到患者需要尽快恢复生活工作,他们不需要被剃光头,一般根据手术切口情况仅需要剔除周边一小缕头发(如听瘤约竖长5cm*宽2cm范围)。
一个看似很小的细节,但是却是有强大的经验技术支撑。不有主刀医生如火纯青的医术做确定,背后是以患者为大、尊重患者的手术理念,以及围绕着病人恢复正常生活的科学的医院管理、围手术期管理(术前、术中、术后管理)到位,在手术流程、手术准备、术后护理等管理确定了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
主刀医师、手术团队技术水平和成功经验是关键
脑瘤能切除多少、切除是否影像其他神经、术后是否有并发症,一大决定性因素即是主刀医生的技术水平以及手术团队的配合能力。位置复杂难于全切时,为了避免了徘徊犹豫期间进行的一些不必要的治疗措施,甚至是不可逆转的手术,较终可以增加更多的生存机会。建议首先寻求手术的较优化,选择医院重在主刀医生的选择,手术医生的能力、技术水平和成功案例。
巴教授专注脑干、颅底等复杂手术30多年、上千台成功脑干手术记录:包括800台脑干胶质瘤成功案例、300台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成功案例等,大部分脑干肿瘤手术患者,术后ICU观察一天,气管插管不超过1天,术后少有肢体瘫痪、颅神经损伤急需呼吸机支持、长期卧床的患者,这无疑是成功的高难度手术较直接合适的证明。除了脑干,其他神经外科疑难的位置,如颅底、功能区、颅颈交界处、脊髓等也拥有众多成功手术病例,近几年他还为中国的患者进行了多台成功的疑难手术,并且为其争取到了较好预后。
神外三大较复杂的手术入路之一“远外侧入路”的重要提出者:30多年前,巴特朗菲及其导师Seeger教授先后发表多篇论著,提出了铲平“枕骨髁部”,指出了远外侧入路的关键、操作难度和技术所在,对今远外侧入路的好转和发展奠定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远外侧入路的重要提出者、开拓者。
他所在的德国INI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在神经外科界享誉国际,擅长对各种神外疾病的手术治疗,是听神经瘤、颅底及脑干疾病方面。德国INI在听神经瘤方面的许多理念、手术术式、术后并发症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贡献可谓比比皆是。
的手术设备将进一步提高脑瘤切除率,为手术顺利保驾护航
神经电生理监测团队是不可缺少的标准配置,电生理用于反映患者术中的神经系统功能状态,通常依靠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来指导外科手术操作,并且在术中预防神经组织发生缺血或损伤。虽然广泛提议应用于外科手术中,但是目前很多医院电生理队伍构建还不完善,经验还相对欠缺,还难以确定需要的每台手术都能术中全程电生理监测。而德国INI早在20多年前就高度重视术中电生理的监测,电生理团队完善,确定了多数肿瘤手术的术中电生理监测,其各种手术的神经功能保护率一直都是国际前沿水平。
当今前沿的医疗高要求设备、手术器械多数来自于德国,如西门子、飞利浦的高要求影像设备,Brainlab的术中导航,蛇牌的神经外科手术器械等等。德国INI医院在全部手术室都配备蔡司较新的手术显微镜Kinevo900,西门子的术中磁共振,术中电生理监测工作站,术中超声,全套Brainlab的术中立体定向、显微镜导航、颅脑计划、BOLD映射及Varioguide手术机器人等。
德国INI医院术中磁共振复合手术室
术后完善的辅助治疗、康复治疗策略,加快手术恢复速度
术后康复也是很多患者关注的话题,因为一台的手术结束后,并不是治疗的结束,围手术期更是关键。大量临床经验及大型回顾性研究显示,获得良好围手术期管理的患者术后并发症更少,住院时间更短,康复时间更快。在ini手术的患者,每天都有专门等康复医生全程指导、督促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床上、下床、作业功能锻炼。通过INC赴德手术的多数患者往往术后当天麻醉复苏后就气管拔管,ICU观察一天复查颅脑CT后无出血,便前往普通病房治疗,多数药物便转用口服,抗生素及抗炎抗水肿应用时间很短,术后2-4天便下床康复锻炼,术后出血、感染率、神经损伤率很低,无需反复腰穿检查、二次开颅手术、转入ICU重症监护等。
总结:
作为人体功能较为复杂的器官之一,一台患者能过顺利过五大关的开颅手术对于许多医疗水平欠佳的地区仍然是一个较大的挑战,从神经外科发展史、手术医生、手术入路/理念、手术设备等等注定了国内外手术的区别。加上,随着经济发展,出国看病的兴起,对于国内众多的脑胶质瘤、听神经瘤、脑海绵状血管瘤、脑膜瘤等罹患神经外科重症需要“头上”动刀的患者来说,想要追求更快的恢复、更好的预后可以寻求国际咨询意见。
国内追求高质量手术疗效的脑瘤患者可通过远程邮件或远程视频的方式“问诊”INC巴教授,得到关于病情的咨询意见,也可去德国接受教授主刀手术。电话拨打4000-290-925,即可咨询INC巴教授远程咨询及出国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