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专家访华福洛里希教授天坛医院手术交流
从引入国际技术到深度融合,近期,INC两位国际神经外科专家同期访华,单日,双城,两种术式,四台手术,延续生命希望......
点击阅读:【国际交流新突破】INC两位大咖同时在华,跨越南北两地手术,齐心创新生!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福洛里希教授为一名12岁男童成功全切斜坡区脊索瘤。借助特殊器械,这位国际专家经单鼻孔入路不开颅切除肿瘤,成功取出尺寸为33×26×33mm的病灶。
经单鼻孔入路切除巨大肿瘤
"Are you ready for tomorrow?"
"明日手术将经由鼻腔进行......"
INC福洛里希教授单鼻孔操作示意图
北京时间2025年6月26日,北京天坛医院国际部病房内,12岁患者小海正等待其首次重大手术。在父母全力支持下,他表现得非常坚强。这位处于童年与青春过渡期的少年,眼神中兼具童真与超越年龄的沉稳。福教授用易于理解的语言解释手术过程,示意鼻腔操作时,男孩的紧张情绪逐渐缓解,嘴角显露惊喜——原来无需开颅,通过鼻腔这一通道即可完成治疗。
5年前,小海突发头痛、头晕,夜间睡眠不稳,行走时偶发跌倒。当时CT检查提示颅内占位性病变,因症状轻微未行手术。未料今年头痛头晕突然加剧,复查发现斜坡区存在33×26×33mm巨大肿瘤!肿瘤已侵犯左侧海绵窦,压迫垂体移位,垂体柄被推移。医生高度怀疑为脊索瘤,一种罕见的颅底肿瘤。
脊索瘤的临床挑战? 脊索瘤具有以下特征:
侵袭性强:起源于胚胎残留脊索组织,质地坚韧,深部侵袭颅底骨质。
广泛侵犯:破坏骨质,肿瘤可深入骨内侵袭,亦可于硬膜层间蔓延,或同时侵犯硬膜及骨骼,甚至侵袭结缔组织与软组织。尤其在斜坡区域,手术切除难度极大。
根治困难:手术操作风险高,易残留导致复发,甚至造成不可逆神经损伤。
许多人误认为经鼻手术更简易安全,殊不知在狭窄鼻腔内操作,操作不当可能引发脑脊液漏、神经损伤或致命出血。
点击阅读:微创经鼻内镜手术≠无损伤,失去嗅觉、鼻腔结构破坏、大出血...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何在肿瘤切除与安全性间取得最佳平衡? 福教授的策略是:充分利用自然鼻腔通道并保留解剖结构,运用特殊器械技术——降低手术并发症及后遗症风险、提高切除率以降低复发率,从而为患儿争取更佳预后及生活质量。
“器械操作技术”,将狭小鼻腔作为内镜及器械通道,保护鼻内结构,在单鼻孔有限空间内获得360°手术视野,将操作空间限制转化为操作精度优势。术者手指的精细动作可精准传导至器械尖端,提升操作准确性。
“解剖结构得以完整保留,这正是此手术的优势所在。”最终手术顺利完成,肿瘤获全切,患儿恢复良好,ICU观察一夜后转至普通病房。
脊索瘤个体化治疗方案,不同病例的难点与应对策略
脊索瘤手术风险要点?
“世界上不存在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无完全相同的脑瘤。临床同种疾病患者,其肿瘤位置、大小等细节存在差异,手术方案需相应调整。面对不同难点的脊索瘤,需根据病情程度制定个体化方案。神经外科实现个体化手术,不仅需精通多种技术,更需灵活应用。作为拥有近30年脊索瘤诊疗经验的专家,福教授为每位患者制定针对性手术方案,在争取最大程度切除肿瘤的同时,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福教授强调,脊索瘤患者确诊后应寻求专业团队。由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生早期争取全切手术,对降低神经损伤、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至关重要。疑难脊索瘤患者应考虑国际化多学科协作及个体化治疗。
37岁女性复发难治性脊索瘤经历5年4次手术,能否再次手术?
Carol体检发现颅颈交界区脊索瘤,历经4次手术及多次化疗,肿瘤仍向脑干、椎动脉等关键区域进展,手术风险极高且被多家医院拒诊。面对此复杂病例,福教授创新采用经鼻内镜联合分阶段开颅手术:先经鼻切除中线肿瘤,再经远外侧入路清除侧方病灶,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实现最大程度切除。
术前影像显示巨大脊索瘤
21岁女性颅颈交界处脊索瘤经前外侧入路成功切除
21岁法国女性因颈部疼痛就诊,MRI发现枕骨大孔区、颅颈交界处肿瘤,伴椎动脉受累、骨质破坏及硬膜内侵犯。福教授采用显微镜联合内镜技术精准切除肿瘤,术后辅以枕颈融合术确保脊柱稳定性,成功完成此高风险手术。
术前MRI
斜坡、鞍区及海绵窦受侵脊索瘤的手术决策
肿瘤广泛侵犯斜坡、鞍旁及海绵窦,严重压迫脑干,手术风险极高。福教授精准选择神经内镜经鼻入路配合器械操作技术,实现肿瘤最大程度切除,仅少量与神经血管紧密粘连部分残留。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26岁颅颈交界区巨大脊索瘤压迫脑干双镜联合全切
26岁男性患者因巨大颅颈交界区脊索瘤(体积96.5cm³)导致严重神经压迫症状。福教授采用双镜联合器械操作技术,经远外侧入路全切肿瘤,解除脑干压迫,并应用改良Roy-Camille枕颈融合术为后续质子治疗创造条件。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显著改善并顺利完成后续治疗。
术前MRI
点击阅读:96.5cm³的挑战!福教授如何'拆弹'巨大脊索瘤?
74岁巨大脊索瘤部分切除后复发经右前外侧入路安全切除
74岁女性患者2014年接受颅颈交界区脊索瘤经鼻内镜部分切除联合质子治疗后复发。2019年MRI显示肿瘤增大至51.3×74.3×25.9mm,并发C2病理性骨折及脊髓压迫。福洛里希教授运用器械操作技术,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经前-远外侧入路一次性全切巨大脊索瘤。术后9个月随访未见复发,患者恢复日常活动。
术前MRI
57岁男性巨大脊索瘤严重压迫脑干经右神经内镜器械操作技术安全全切
57岁男性患者因斜坡脊索瘤突破颅底硬膜并严重压迫脑干(最薄处仅为原厚度1/3),出现头痛、吞咽障碍及右侧舌肌萎缩。福教授采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实现肿瘤镜下全切,有效解除脑干压迫。
点击阅读:经鼻入路切除高危脑瘤:技术要点解析
高BMI肥胖患者硬膜内脊索瘤经右神经内镜器械操作技术安全全切
“医生,为何我不适用微创手术?”该超重患者本可选择微创经鼻手术,但因BMI过高增加脑脊液漏风险,福教授为其定制开颅方案,采用联合岩骨入路,实现肿瘤全切并规避并发症。
拥有国际规模较大的脊索瘤诊疗中心,更多患者获得救治......
脊索瘤手术核心风险因素?

福洛里希教授及其团队拥有国际规模较大的脊索瘤患者数据库,专注脊索瘤研究逾20年,至今成功治疗近300例脊索瘤患者,其中超过80%为手术难度高的颅底及颅颈交界处脊索瘤。在福教授团队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脊索瘤患者获得有效治疗。
目前,福教授团队正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实验室合作,开展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探索脊索瘤新型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