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神经瘤的顺利手术入路选择有哪些?
听神经瘤位置不同,手术方法也不同。经迷路入路、乙状窦后入路、中颅窝入路这三种手术入路相对可达到顺利切除。手术入路的适应症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位置、术前听力的质量以及对听力保护。细致的显微手术技术从邻近的面部和耳蜗神经解剖肿瘤,术中颅神经监测等电生理辅助,以及小心关颅以防止脑脊液渗漏这些技术及手术方法是关键的方面。
其中,经乙状窦后入路是主流的手术方式,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对正常组织结构的损伤,可沿着正常的生理间隙轻松找到听神经瘤,并进行切除,同时还可很好地保护颅神经。
就肿瘤切除操作技巧而言,国际上比较前沿的是采用“内听道磨除术”,”膜内切除术“,这是一个手术理念指导下的手术技巧,该理念由德国INI的Samii教授提出,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Samii教授和德国巴特朗菲(Helmut Bertalanffy)教授在同一个医院及领域共事十几年,他们都是这一理念的高超践行者,在听神经瘤手术治疗方面都是国际神经外科专家。
术后功能的主要评估指标
1.面神经功能评估:可采用多种分级系统或量表对面神经功能加以评估。目前,通常采用House-Backmann(HB)面神经分级系统,将术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及2年的面神经功能分别进行评估,判定面神经状态,决定进一步治疗。
此外,根据掌握程度,还可以选择性使用区域性HB分级系统、面神经分级系统2.0(FNGS2.0)、Sunnybrook量表、Terzis量表等,对面神经功能进行更为细致地评估。面神经临床电生理检查可作为面神经功能评估的参考指标。
2.听力:采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AA0-HNS)听力分级法,根据纯音平均听阈和言语识别率进行术前、术后听力评估。术后听力保留率以听力水平C级以上(含C级)为统计依据,术后听力良好率以听力B级以上(含B级)为统计依据。
PTA:纯音平均听阈;SDS:言语识别率
PTA:纯音平均听阈;SDS:言语识别率。上图为AAO-HES评估标准图示
3.肿瘤切除范围评估:可分为全切除(total removal,TR)、近全切除(gross total removal,GTR)、次全切除(subtotal removal,STR)和部分切除(partial removal,PR)。其中,全切除是指术中镜下肿瘤全切及影像学显示至少切除大概率以上;近全切除仅限于为保留面、听神经完整性,在神经表面残留小片肿瘤,影像学无肿瘤残余。
欧洲神经外科学会EANS颅底委员会相关专家在对听神经瘤的荟萃分析中指出,显微外科手术的GTR与低肿瘤复发率相关,据报道介于0%和9.1%之间,总体肿瘤控制率为99.8%,而次全切术(STR)后肿瘤残留进展率在30%至80%之间。
不同听神经瘤研究手术切除率、面听神经保留率对比。
除了出色的肿瘤控制之外,完全清除肿瘤还可能对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并为患者带来更大的恢复优势。尽管有较好的外科手术技术和电生理设备,但手术结果仍受肿瘤特征(如大小)的束缚,并且主要取决于外科医生的经验和技能。在经验丰富的人员中,可以在90%至100%的情况下实现近全切。在大系列大型听神经瘤中,合并的总近全切率为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