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出国治疗案例
当前位置:INC > 学术活动

实时报道 | INC巴特朗菲教授已成功示范多台国际疑难脑瘤手术(附部分18例介绍)

发布时间:2022-12-04 13:15:06 | 关键词:疑难脑瘤手术
  2022年11月15日至今12月2日历时18天完成了多台国际疑难脑瘤手术示范,计划在接下来几天还将继续完成多台疑难手术,每一台手术都是对当今医者较大的挑战和每个家庭深切的希望所在……
 
  此次接受手术的多名患者肿瘤分别位于脑干、颅底、脊髓及视神经内等位置。在国内神经外科专家的协作配合下,手术都顺利完成。巴特朗菲教授进行较大水平的肿瘤切除,且完好地保留了患者的正常神经功能。目前,这些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部分患者已顺利出院。
 
  巴教授来华手术,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内各大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充分肯定了德国巴特朗菲教授高超的技术功底及其成功手术给国内患者带来的莫大受益。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在促进中外神经外科交流、合作与进步方面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更是获得了这些媒体的大加赞赏。
 
  巴教授目前已经顺利手术的部分疑难脑瘤患者
 
  病例一
 
  CASE ONE
 
  9岁男孩视神经胶质瘤
 
  简要病史:2022年6月出现头疼、视力下降,检查提示鞍上肿瘤,考虑“颅咽管瘤”,7月予以行鞍区肿块切除术,因肿瘤位于视神经,为保留患者视力仅活检手术,术后病理报告提示鞍区低级别胶质瘤,考虑毛细胞星型细胞瘤WHO1级。后求诊于INC国际神经外科教授,在巴教授主刀下完成了保神经、近全切的手术效果(切除率达到了95%以上)。
 
  病例二
 
  CASE two
 
  14岁男孩脑干节细胞胶质瘤
 
  简要病史:患者于2016年底偶发性左手抓握力量减弱,检查提示颅脑占位性病变,怀疑神经节细胞瘤。医生表明肿瘤生长缓慢,而且手术不能完全切除,会复发,所以建议手术或保守观察,家属较终选择保守观察。前三年基本无变化,后两年提示病灶缓慢增大,且患者自述身体运动能力减弱。
 
  2021年底因双侧肢体无力加重,左侧更明显。2022年颅脑核磁提示桥脑、左侧小脑、颈髓(颈3以上)不规则信号,小脑区病灶范围55*63*121mm,2022年初手术切除部分肿瘤,病理结果提示节细胞胶质瘤(WHO I)。术后3个月检查,颅脑磁共振提示病灶范围33*42*94mm。术后,左侧面神经受损,抬眉和微笑等动作受限,吞咽功能减弱,术后至今一直保持气管切开和鼻饲状态。
 
  病例三
 
  CASE three
 
  3岁女孩桥脑占位病变
 
  简要病史:患者22年9月开始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头痛,哭闹等症状,会自己指出枕后及脖颈疼痛,每天大概2-3次,持续5分钟左右,容易夜间哭闹,睡眠不稳。10月头痛加剧,精神萎靡,行头部CT提示脑干12mm阴影,住院对症治疗。
 
  病例四
 
  CASE four
 
  12岁男孩桥脑海绵状血管瘤伴出血
 
  简要病史:患者于2021年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头痛恶心,磁共振检查提示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医生建议保守观察。2022年6月,患者自感双腿无力,提示血管瘤少量出血,经过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2022年10月突然出现左手无力感,再次检查提示桥脑海绵状血管瘤伴出血。
 
  病例五
 
  CASE five
 
  32岁女性NF2神经纤维瘤病2型
 
  双侧听瘤及多发脑膜瘤
 
  简要病史:患者2007年检查出双侧小脑桥脑占位性病变,同年夏天手术切除右边大的肿瘤,但当时只切除了一部分。接下来的14年没有接受过治疗,2019年的核磁共振显示,双侧听神经瘤增大,其中右边大的肿瘤已经压迫脑干,右额顶部发现脑膜瘤。2021年的核磁共振发现除上述肿瘤外,左额额顶也出现了脑膜瘤。
 
  目前听力很不好,右耳已听不见,左耳听力很差,即使站的很近的人说话也只能听到有说话的声音,但是听不清说的什么。右边耳鸣声音较大,左边要小一些,头晕。平衡力很不好,走路得挽着旁边人的胳膊,走路不太不稳。还有左脚没办法上抬。07年手术后就出现了这个问题,左腿对触感的灵敏度要小于右腿,有点麻木的感觉。
 
  病例六
 
  CASE six
 
  47岁男性脑干海绵状血管瘤
 
  简要病史:2018年患者出现头晕,检査发现中脑大脑脚海绵状血管瘤。2020年,一开始发现海绵状血管瘤出血,并感觉左手及左侧面部麻木,保守治疗。2021年,发生二次出血,麻木比一开始加重,并增加左脚麻木及酸软无力,走路脚胀痛,感觉像中风一样。再次检查,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右侧中脑)未改变。
 
  病例七
 
  CASE seven
 
  52岁女性型右侧桥小脑角区脑膜瘤
 
  简要病史:患者于2021年体检时发现右侧桥小脑角区占位,当时医生建议进行伽马刀治疗。于2021年进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2022年复查核磁提示伽马刀治疗后肿瘤较前无明显变化,目前有偶尔耳鸣。诊断:右侧桥小脑角脑膜瘤。
 
  病例八
 
  CASE eight
 
  33岁女性脑干延髓-T1水平较大室管膜瘤
 
  简要病史:2017年患者因晨起颈部疼痛和自感右上肢无力,检查提示颈椎椎管占位性病变,室管膜瘤可能,医生考虑手术风险过大,未做进一步治疗。1年前患者自感症状加重,右上肢肌力进一步减弱并伴有手麻症状,左上肢温度感觉异常,右下肢也出现肌力减弱,左下肢麻木等症状,可正常行走。今年8月行核磁检查,提示(颈椎椎管内占位病变,室管膜瘤可能,)病变较2017年范围明显增大。右侧肢体麻木无力5年,加重1年。
 
  术前MR:肿瘤起源于脑干,累及延髓和颅颈交界区,向下方延伸到整个颈部脊髓以及一直到一胸椎水平,病变累及范围近15cm,病灶位置位于生命中枢、累及范围广,手术造成如瘫痪、呼吸心跳暂停、昏迷植物人风险大。
 
  病例九
 
  CASE nine
 
  35岁女性脑干海绵状血管瘤
 
  简要病史:2022年8月开始出现头痛、头晕、恶心,行走不稳,向左侧倾斜等症状。9月检查提示左侧桥脑、左侧四脑室高密度影,考虑血管畸形合并血肿。住院治疗期间行颅脑MRI(平扫+增强)考虑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合并静脉畸形,右侧小脑中脚陈旧性出血。住院期间行对症药物治疗,10月3日症状好转出院。
 
  目前症状:左侧近端舌头麻木感,左侧面腮部僵硬感,细微眼球运动性晕眩,行走略有不稳,想左侧倾斜,右侧卧有轻微晕眩感。
 
  病例十
 
  CASE ten
 
  19岁男性脑干延髓海绵状血管瘤
 
  简要病史: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和晕胀感1月起病,于苏州独墅湖医院行脑MRI平扫+增强+SWI检查,考虑诊断脑干-延髓海绵状血管瘤。
 
  术前MR提示延髓占位、海绵状血管瘤
 
  病例十一
 
  CASE eleven
 
  60岁男性脑膜瘤术后复发
 
  简要病史:患者于2018年出现走路不稳以及间断性头痛,左耳听力下降直至失聪。19年被诊断为脑膜瘤,手术部分切除。术后病理为移行型(混合型)脑膜瘤,混有血管瘤型脑膜瘤成分。术后患者自述头痛消失,但左侧面瘫至今,声音含糊不清,吞咽困难,左眼闭合障碍、说话沙哑。2021年6月至今出现间歇性无意识的晕厥,术后出现的症状也未缓解。诊断:脑膜瘤术后复发。
 
  病例十二
 
  CASE twelve
 
  49岁男性脊髓髓内肿瘤-胶质瘤
 
  简要病史:患者于2016年起自感无明显诱因的胸口及左后肩疼痛,行磁共振检查,提示C6-T5脊髓占位病变。医生因手术风险大,建议保守治疗。期间开始慢慢出现左侧脚趾麻木感,后扩散到双外侧脚踝及足部,冬季症状明显。去年开始越发严重,近两个月开始行走不稳,需要拐杖辅助,左侧更明显,双腿麻木感。
 
  病例十三
 
  CASE thirteen
 
  32岁男性延髓海绵状血管瘤
 
  简要病史:2021年10月晨起出现熬夜后的头晕,右拇指麻木,右膝关节酸胀感。检查提示延髓海绵状血管瘤伴出血。近一年精神压力较大,入睡困难,易惊醒,睡眠不好易感头痛。
 
  病例十四
 
  CASE fourteen
 
  77岁男性右侧听神经瘤、脑积水
 
  简要病史:患者于2018年左右开始出现右耳听力障碍。自2020年8月以来,出现走路不稳,容易走偏,下肢无力,在行走刚开始时情况正常,行走钟左右感到吃力,此时会不由自主地加快脚步,如果没有人搀扶,容易跌倒。白天大小便有时失禁(夜晚睡觉时无此现象),这一年情况是比一年前稍有加重。2021年检查,提示右侧听神经瘤,脑积水。当时医生建议听神经瘤的生长缓慢,半年内才大了1mm,故先行脑积水引流术并放置长期引流管调整压力。诊断:右侧桥小脑角区听神经瘤、脑积水。
 
  巴教授即将手术的部分疑难脑瘤患者
 
  病例十五
 
  CASE fifteen
 
  38岁男性右侧听神经鞘瘤
 
  简要病史:2021年11月,患者出现右耳突发性耳聋,症状为低频耳鸣、听不见东西。检查发现右侧小脑角区结节,考虑听神经瘤。进一步行增强核磁检查提示:右侧CPA区团块状病变,边界清,大小约19×9×8mm,不均匀明显强化;右侧内听道扩大,病灶局部深入内听道内,诊断为右侧CPA区及内听道占位:神经鞘瘤。部分专家建议继续观察,部分认为可进行手术或继续观察,并认为有10%左右的面瘫风险。2022年3月,再次出现突发性耳聋症状。
 
  病例十六
 
  CASE sixteen
 
  52岁女性右侧丘脑胶质瘤
 
  简要病史:患者十几年前开始出现左肩上斜方肌僵硬酸痛。近一年开始出现明显的视力、记忆力下降,经常忘记不太熟悉人的名字,偶然会有说话组织不好语言的感觉。近3个月开始出现左手腕酸痛无力。近半个月开始出现头后部下半部分与左太阳穴的位置隐痛。2022年7月,检查提示:右侧丘脑病变—低级别胶质瘤可能。
 
  目前症状:记忆力下降明显,视力下降,头后部间断隐痛,左侧手腕酸痛。
 
  病例十七
 
  CASE seventeen
 
  49岁男性延髓占位性病变
 
  简要病史:2022年8月底患者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多次呕吐,行脑部CT提示无异常。2022年9月因自感头部不适,偶有体位性晕眩,行颈椎磁共振,提示异常信号。于10月再次检查,提示延髓占位性病变,怀疑低级别胶质瘤。
 
  病例十八
 
  CASE eighteen
 
  21岁男性中脑顶盖占位性病变
 
  简要病史:患者于2015年被诊断无症状脑积水,未作不同治疗。2018年底出现剧烈头痛伴呕吐症状。因反复头痛,患者在2019行脑脊液分流术,术前磁共振检查提示中脑导水管狭窄,但并未发现占位性病变。术后症状消失。左臂有两次出现短暂麻痹。2021年患者再次出现剧烈头痛伴呕吐,并有眼球向上运动困难,调压后症状消失。同时于当地医院行颅脑磁共振检查,提示中脑顶盖占位性病变,较大直径约8mm,随后一年磁共振复查无变化。
 
  2022年8月患者自感右眼眼裂增大,眼球活动受限,眼球向下运动困难,枕后区头部不适。复查提示肿瘤增大,较大直径12mm。2022年10月复查核磁提示肿瘤持续增大,自行测量肿瘤大小约18mm。诊断:中脑顶盖占位性病变,无症状脑积水。
 
  此次INC巴教授疑难脑瘤示范手术
 
  部分患者术后反馈
 
  “我们一开始术后,能说话一个月,脱机49天,能扶着站立50天,能轮椅坐一个小时3个月。这次术后8天,已经能扶着站立。更不用说上面其它了,真的很感谢你们!”。术后一周多,此次巴教授疑难示范手术之一的患者——14岁的脑干节细胞胶质瘤患者睿睿的父母发来感谢信。对于巴教授,他们万分感谢,更是惊叹教授高超的手术技术。
 
  和睿睿父母一样的患者亲属还有很多,在无数次求医碰壁后,巴教授用高超的手术技术挽救他们的至亲之人于病魔的阴影之中,术后他们都纷纷向INC巴教授表示感谢。
 
(部分患者术后反馈)
 
  如今2022INC巴教授之行进入尾声,往年巴教授来华示范手术期间,许多INC老患者都会从国内不同地区专程赶来咨询巴教授,并亲自表达感激,今年也一样。巴教授也将在下周结束国内疑难脑瘤示范手术后开始此次中国行的又一重要行程——同往期手术的老患者进行面对面随访,并正式开始国内现场“面对面”咨询,为疑难脑肿瘤患者现场提供国际前沿的咨询策略和手术方案。
 
  INC巴特朗菲教授已经为几百名疑难位置脑瘤患者进行了面对面咨询,现场提供国际前沿的咨询策略和手术方案。面对面和国际神外教授零距离接触,听取巴教授现场答疑解惑,评估手术风险,给出详细科学的治疗建议,对于国内疑难脑肿瘤患者是一次宝贵的机会。

联系INC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姓名:
联系方式:
病情简介:
出国治疗案例

大家都在看

相关文章

神经外科治疗

脑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