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癫痫性痉挛综合征(infantile epileptic spasm syndrome, IESS)是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 ILAE)提出的新术语,特指一种具有年龄特异性的难治性癫痫综合征类型。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神经免疫学发展以及抗癫痫药物作用机制深入研究,IESS的治疗领域取得显著进展。
01 临床特征分析
婴儿癫痫性痉挛综合征(IESS)与既往West综合征/婴儿痉挛症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诊断标准存在差异。West综合征诊断要求更为严格,需符合典型三联征特征:婴儿出现成串癫痫性痉挛发作、高度失律脑电图改变、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或倒退。而IESS患儿往往不完全符合三联征特点,例如发育迟缓可能不明显,或不存在典型高度失律表现。
IESS起病年龄通常为出生后3-12个月,虽然起病前患儿发育正常,但通常表现出明确或疑似发育异常病史。父母可能发现痉挛发作前几天或几周内,孩子出现视觉注意力退化或社交反应改变。若未接受紧急有效治疗,发育停滞和倒退情况通常会恶化。
癫痫性痉挛仍是诊断IESS的必要标准。临床表现包括屈曲型(多见,典型表现为点头拥抱样动作)、伸展型(较少见)或屈曲-伸展混合型(多见,表现为颈部、躯干及上肢屈曲,下肢伸直)。有时发作后伴随哭闹或大笑,刻板成串发作是重要特征,轻微痉挛发作可仅表现为反复短暂眼球偏转、撇嘴、挤眼、轻微点头、肢体"紧一下"或瞬间凝视等。
即使超高清视频也难以清晰捕捉发作细节,但家属怀抱孩子时往往能感知异常。部分癫痫性痉挛发作可表现为双侧不对称,或仅累及单侧肢体或局限部位,这通常提示脑内存在局灶性致痫病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病程后期可能出现孤立性痉挛发作,临床上难以与肌阵挛及短暂强直发作鉴别,需结合同步脑电图、肌电图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据估计,IESS占婴幼儿起病癫痫的10%,其预后与诊断时机、治疗时间及方法密切相关。因此,若能尽快明确病因并积极治疗,既可避免病情进展,又能显著改善患儿远期生活质量。
02 辅助检查方法
(1)脑电图检查
IESS患儿脑电图改变较为特殊,发作间期典型脑电图特征为高度节律失调,主要表现为无规律高幅慢波和尖波。这些尖慢波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杂乱多变特征,随机出现在不同皮质区域。
(2)影像学检查
MRI常见改变包括弥漫性或局限性脑萎缩,特别是脑干萎缩。MRI还可发现局灶性髓鞘发育迟滞、局限性灰白质界限不清、结节硬化、胼胝体发育不全、脑积水、穿通性脑囊肿、小脑回和巨脑回改变等。
(3)其他检查
其他神经系统功能检查大多显示异常,包括发育商及智商测定、生活质量评估、认知功能测试、视觉和听觉功能检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发现IESS患儿各波潜伏期及间期均显著长于正常儿童。
03 治疗方案
IESS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皮质激素治疗、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以及外科手术干预等。其中,药物治疗通常被认为是IESS主要治疗措施。IESS一线治疗药物目前普遍认可使用激素或氨己烯酸(VGB);VGB通常作为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TSC)伴IESS患儿的首选治疗,非TSC患儿则首选激素治疗。IESS二线治疗药物包括丙戊酸、托吡酯、氯硝西泮或卢非酰胺等。
此外,根据鲁特卡教授关于加拿大多伦多SickKids医院IESS患儿癫痫手术经验的总结:经适当筛选且影像学存在病灶的IESS患儿可考虑癫痫手术。伴结构性病灶的IESS患儿癫痫术后发作控制效果极佳,且发育预后改善;手术时机越早,无发作率及发育获益越高。

04 预后情况
IESS长期预后取决于病因,总体预后较差,并与发育受损、神经结构异常、自闭症谱系障碍和死亡风险相关。若病情较重或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转化为Lennox-Gastaut综合征,这是一种更严重的癫痫性脑病,以痉挛发作为主,逐渐演变为强直发作为主。
研究表明,IESS预后与及时明确诊断和早期积极治疗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早期诊断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IESS复发较为常见,是长期癫痫和神经系统发育的不良预后因素。
随着国内儿童神经病学发展,多数IESS患儿可获得正确诊断和积极治疗。对于部分药物治疗失败的患儿,可选择外科手术治疗等方式,为患儿治疗和预后提供新途径。
此外,新型IESS药物研究仍在进行中。但由于IESS的特点,许多患儿预后不良,未能达到理想水平。因此,需要积极避免诱因,防患于未然,例如积极进行产前检测,预防感染及家族中携带癫痫明确致病基因的情况,同时尽可能规范治疗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和机械性损伤等,从而减少IESS发生。
内容来源:INC国际鲁特卡教授研究成果"The Epilepsy Surgery Experience in Children With Infantile Epileptic Spasms Syndrome at a Tertiary Care Center in Canada"

胶质瘤
垂体瘤
脑膜瘤
脑血管瘤
听神经瘤
脊索瘤

沪公网安备310109020026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