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出国治疗案例
当前位置:INC > 患者故事 > 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开颅手术术后,状态好到以为还没做手术

发布时间:2025-07-20 09:24:07 | 关键词:听神经瘤开颅手术术后,状态好到以为还没做手术

  "医生,我的开颅手术何时开始?"

  程女士于ICU苏醒后,即刻完成眨眼、嘴角活动等动作测试——无面瘫表现,四肢活动自如,意识清醒。其术后状态良好至未能察觉听神经瘤手术已完成。

  该患者既往体检发现听神经瘤毗邻脑干"生命禁区"并延伸至内听道,导致右耳听力近完全丧失。若不及时干预,将进展为更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其他医疗团队告知肿瘤最大切除率仅70%,且存在面瘫风险。"正值决策困境之际,INC国际神经外科专家巴特朗菲(巴教授)教授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INC巴特朗菲教授手术案例

  此类复杂手术要求主刀医生具备显微操作技术。巴教授术中熟练应用超声吸引器(CUSA)分块切除肿瘤,实现瘤体彻底清除的同时完整保留面神经功能。

当时其他医生说最多只能切70%,还可能会面瘫。”就在她陷入两难时,INC国际神经外科大咖巴教授的出现带来了转机。

  全麻苏醒后程女士表示:"我以为手术尚未开始!" 此种"无感知"的手术体验体现了精准神经外科的技术价值。

延伸阅读:「我不说,没人知道我脑子开了刀」高难开颅手术后,听这些亲身经历者讲述!

  术后首日转出ICU,状态平稳。巴教授查房时,患者顺利完成眨眼、微笑、皱眉等面部动作测试,表情自然无异常。

https://www.incsg.com/uploads/allimg/250720/3-250H009191V53.jpg

  术后第6日,程女士恢复良好并坦言:"我无法容忍颅内病灶存在。颅腔空间有限,肿瘤持续生长必然加重损害。整个治疗过程如梦般顺利,无任何后遗症,这归功于巴教授的精湛技艺。从发病到接受巴教授治疗仅1个月,实属幸运。"

以下为术后第6日患者访谈节录:

手术后我恢复得非常好,完全看不出任何后遗症,这都要感谢巴教授精湛的医术。

同事突发脑出血离世促使脑部CT检查

  今年5月单位体检期间,程女士因同事突发蛛网膜下腔出血2日内离世事件,主动增加头部CT检查——此为其首次接受该项检查。影像学发现右侧桥小脑角(CPA)区占位病变,经上级医院增强MRI确诊为听神经鞘瘤。

  初期患者未予重视,日常运动无碍。后经慎重考虑,开始自主研究疾病病因、治疗方案及相关医学资料。

"面瘫风险与部分切除的困境"

  病情评估后,程女士系统研究诊疗方案。接诊医生告知:肿瘤体积较大需尽早手术,术前需剃发,术后恢复期约1-2月。针对手术风险,医生明确表示:"无法完全切除,最大切除率约70%。因CPA区操作空间狭小,面神经、听神经及其他颅神经存在损伤风险。"

桥小脑角(CPA)区解剖要点

  CPA区作为脑桥外缘、岩骨内缘与小脑前外侧缘构成的锥形间隙,内含前庭蜗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及岩静脉等关键结构,常见肿瘤包括神经鞘瘤、脑膜瘤及胆脂瘤。

巴教授来华学术交流带来治疗转机

  通过网络资讯获悉巴教授将于6月25日赴苏州学术交流,程女士随即进行远程咨询。巴教授评估并发症风险仅为1%-2%,可实现肿瘤全切,且因肿瘤良性性质无需后续治疗。

  患者明确选择巴教授主刀:"巴教授兼具高超医术与亲和力,实为我的'福星'。"

"ICU苏醒误以为未手术"的术后体验

  手术过程记录:患者于中午12时进入手术室,麻醉后意识消失,苏醒时身处ICU(当晚21时)。首句询问为:"巴教授为何尚未为我手术?" 得知手术完成后,即刻测试面部及肢体功能,确认无异常。因术前禁食术后饥饿感明显,经ICU观察一夜后,次日晨转入普通病房。

  良好恢复归因于:1)患者日常运动锻炼的体质基础;2)巴教授精准的全切技术最大限度保护周围组织。

术后生活回归与医学致谢

  程女士再次强调:"巴教授实为'福星',此次诊疗时机具偶然性。手术费用虽高,但对生命负责至关重要。现我已完全回归正常生活,将珍惜当下,不负救治之恩。"

免费咨询INC顾问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姓名:
电话:
病情:

大家都在看

神经外科治疗

脑肿瘤

照片/视频云集

神外资讯

神外历史

Neurosurgical History

神经外科学术访问

学术访问

Academic Visits

出国治疗神经外科疾病

国际治疗

International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