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出国治疗案例
当前位置:INC > 患者故事 > 听神经瘤

听力下降、面部麻木…… 警惕听神经瘤作祟!

发布时间:2025-10-19 19:15:42 | 关键词:听力下降、面部麻木…… 警惕听神经瘤作祟!

  30岁女性患者李女士,拥有高学历及美满家庭,事业于国内知名企业稳定发展。自2019年起,一系列不明原因症状逐渐出现:右侧听力进行性下降,耳闷感持续存在。

  初期患者认为症状与工作劳累有关,于某知名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后检查结果未见异常,医生开具改善听力中成药。服药数月症状未见好转。因听力下降程度尚不严重,且医院检查显示"未见异常",患者未进一步深究。

  然而病情持续进展。

初期临床表现与诊断过程

  半年内,患者出现新症状:舌部麻木,继而出现轻度面部麻木。患者再次就医行头颅CT检查,结果仍显示"未见异常",医生处方甲钴胺等神经营养药物,但症状持续加重。身体不适状态持续一年半。

  2021年末,患者病情显著恶化:右侧耳闷感及听力下降加剧,右眼视力模糊,面部及舌麻木症状明显加重,出现站立不稳、持物困难(无法拿起炒锅)。

  此次患者直接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结果确诊为右侧桥小脑角区(CPA区)前庭神经鞘瘤(听神经瘤),最大直径约35mm(含内听道部分),肿瘤压迫脑干、桥脑及右侧桥臂,第四脑室形态改变。回顾2019年CT影像,医生确认当时确实无法发现病变。

右侧桥小脑角区(CPA 区)前庭神经鞘瘤(即听神经瘤),最大直径约 35mm(含内听道部分),已压迫脑干、桥脑及右侧桥臂,四脑室也变了形

手术决策与治疗难点

  医生明确告知:肿瘤体积过大,放化疗效果不佳,手术为唯一治疗方案。患者查阅资料后发现众多患者术后出现面瘫、听力下降等并发症,产生担忧。

很多患者术后面瘫、听力下降

  听神经瘤生长于大脑"桥小脑角区",该区域血管密集且包含重要功能神经,曾被称为"血腥三角"。手术需在完全切除肿瘤防止复发的同时,保留听神经和面神经功能,对医生技术水平、团队配合及术中设备要求极高。

图:巨大CPA桥小脑角区肿瘤听神经瘤引起的神经损伤--深部脑干(压迫移位水肿),内听道(扩大),面神经(变形、移位、损伤),听神经(变形、移位、损伤)

  现实情况是,许多神经外科团队缺乏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设备,仅依赖医生经验,术后神经损伤风险较高。正值患者犹豫之际,她联系到INC国际脑血管专家巴特朗菲教授。

手术治疗与康复过程

  巴特朗菲教授详细分析病情后指出:此为典型右侧前庭神经鞘瘤,具有明确手术指征,且"越早越好(Sooner is better)"--等待两个月不仅增加手术风险,同时会降低肿瘤切除率和神经保护效果,术后恢复更加困难。

  患者深知不能错过治疗时机,最终决定接受巴教授手术治疗。

  手术当日实施细节令患者倍感安心:未采用全头剃发,仅剔除手术区域头发;麻醉安全到位,全程生命体征监测;采用半坐位体位确保术中视野清晰。巴教授根据肿瘤位置和形态制定个体化手术入路,在神经电生理监测和MRI辅助下,于显微镜下精准完成肿瘤全切,全程保护神经功能及重要脑组织。

  术后当日即拔除气管插管,患者完全自主呼吸。复查CT显示正常,无脑出血等并发症,随后转入普通病房康复。

术后当天,李女士就拔除了气管插管,能完全自主呼吸。复查 CT 显示正常,没有脑出血等并发症,随后转入普通病房康复。

  出院时患者全身状态恢复良好:术前右侧面部麻木等症状明显改善。虽因手术水肿出现短暂面瘫,但经积极康复锻炼,术后2个月基本恢复,术后半年恢复良好,术后近2年无复发。

免费咨询INC顾问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姓名:
电话:
病情:

大家都在看

INC神经外科治疗

脑肿瘤

照片/视频云集

中国患者案例

中国患者案例

Cases of Chinese Patients

神经外科学术访问

学术访问

Academic Visits

出国治疗神经外科疾病

国际治疗

International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