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是人体中较复杂的结构之一,包含较复杂的颅内解剖结构。这个紧凑的中线器官前面受斜坡保护,侧面受颞骨岩部保护,上面受间脑保护,后面受小脑保护。全部的运动、感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脑功能被整合并通过脑干传导。脑干结构的复杂性使得那里的外科手术较其困难,需要的技术。脑干肿瘤在儿童中更常见,占儿童脑肿瘤的18%和后颅窝肿瘤的25%。没有性别偏好。这些肿瘤的平均发病年龄约为5至10岁。二个发病高峰出现在30至40岁的成年人中。
弥漫性肿瘤(I型)
弥漫性肿瘤是较常见的,占脑干肿瘤的80%。它们同时影响多个核和通路,特征性地引起脑神经VI和VII的双侧瘫痪,进展为轻偏瘫和四肢瘫。它们表现出快速的临床演变,就组织病理学而言,大多数是恶性星形细胞瘤(世卫组织)III或IV级。放射学上,它们的特征是脑桥增大,基底动脉被夹住。它们在T1磁共振成像(MRI)上呈低信号,在T2上呈高信号,在FLAIR上呈高信号,并表现出较低限度的增强。
这些患者的生存期很短,大多数在诊断后的头两年内死亡。然而,少数病例可能对化疗和放疗有反应。使用常规或多分割放射治疗的预后没有差异。5-30%的病例可能发生神经轴转移。
弥漫性脑干肿瘤的立体定向活检已在少数中心实施。它的使用主要对分子生物学研究很重要。然而,活组织检查伴随着一些并发症。Pincus等人(2006年)对13份已发表的儿童脑桥弥漫性病变报告中的182例立体定向活检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他们指出,肿瘤诊断在75%到全切的病例中得到证实。在87%的病例中,病变是神经胶质瘤,而剩余的13%是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神经细胞瘤、室管膜瘤和脱髓鞘病变。发病率从0到16%不等,死亡率达到5%。因此,活检仅适用于非特征性影像病例或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立体定向活检可以通过额叶区或后颅窝的进入点进行。
局灶性肿瘤(II型)
局灶性肿瘤的表现不同于弥漫性肿瘤。它们是生长缓慢的病变,症状学是惰性的。它们可以是实性的或囊性的,与弥漫性肿瘤相反,局部病变边界清晰。较少的水肿与局灶性肿瘤有关,这些肿瘤主要是低级别的神经胶质瘤。通常在T1呈低信号,肿瘤呈弥漫性强化。钆的注入在局灶性肿瘤中是不同的;然而,均匀强化高度提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如果肿瘤是浅表的,建议手术;然而,如果肿瘤很深,治疗应该是保守的,期望肿瘤本身可以为其切除提供“开门”。示踪成像的使用为这些肿瘤的手术入路提供了更好的选择。四叠体板的肿瘤通常是局灶性的,大多是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外生性肿瘤(III型)
外生性肿瘤更容易手术切除。它们往往是大肿瘤,有很大一部分在脑干外,便于手术。它们可能有囊性成分,这是另一个有利于切除的因素。它们大多是低级别的星形细胞瘤。
颈髓交界区肿瘤(IV型)
颈脊髓交界区肿瘤通常表现为外生性生长,允许外科医生不切开脑干而直接进入。这些病变通常不浸润脑桥,向颅侧生长至四脑室。它们可以从尾部延伸到脊髓。当向四脑室生长时,早期可能出现脑积水。当向脊髓生长时,由于脑脊液动力学的变化,它们可能产生脊髓空洞症。虽然局部解剖有助于手术入路,但这些病例通常会有严重的发病率。术后,这些患者可能会呼吸困难,导致长时间辅助机械通气和吞咽困难,进而可能导致严重的吸入性肺炎。患者可能需要气管造口术和胃造口术,从而需要言语治疗。手术中使用电生理监测有助于预防这些并发症。
doi:10.1007/s00381-015-2799-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