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位于脑干的胶质瘤,为四个家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胶质瘤是否属于脑癌?弥漫性胶质瘤是否仍具备手术价值?哪些类型的胶质瘤预后较好?众所周知,胶质瘤涵盖多种病理类型,包括良性与恶性。而“脑癌”是一个更宽泛的术语,指所有发生于脑部的恶性肿瘤。若简单将二者等同,既笼统也不准确。然而,脑干这一特殊部位使任何肿瘤都极具风险。是否可怕?确实,但绝非不可战胜!面对这片“手术禁区”,他们选择了迎难而上……
四个家庭面临的严峻挑战
应如何应对脑干胶质瘤?当疾病降临到这四个家庭时,其表现方式惊人地相似:肿瘤悄然出现于患者颅内,狡猾地生长于关键的脑干区域,企图引发严重问题——脑干位于大脑正下方,区域仅有十几平方厘米,因神经纤维密集、细胞数量庞大且修复极为困难,一度被誉为外科手术的“禁区”。
尽管胶质瘤生长速度有快有慢,但凡是位于此“神经禁区”的肿瘤,都具有高度侵袭性。仿佛在向医疗挑战:完全切除?几乎不可能!它们紧紧依附脑干,甚至不惜以同归于尽的方式存在。
01-脑干(中脑)伽马刀未能控制患儿脑干胶质瘤,但为他争取了新治疗机会
首位患者为12岁的小泰,其症状表现为饮水时左嘴角漏水,笑时面部歪斜,且右眼无法完全闭合。影像检查发现一处“肿瘤”悄悄生长在他的生命中枢——脑干中脑。初期肿瘤体积较小,虽引起脑积水,但经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得以缓解,令家属稍感宽慰。然而若肿瘤继续增大又该如何?考虑到手术风险,他们选择了伽马刀治疗。遗憾的是,肿瘤并未被伽马刀完全消灭,残余部分仍在缓慢生长、伺机复发。更严重的是,周边正常组织已出现坏死,此时必须采取果断的手术措施!
在此危急关头,迫切需要“补救式”手术的决心与高超技术。幸运的是,一位擅长治疗儿童脑干肿瘤的巴教授此时正在国内开展医疗合作。
点击阅读:脑干胶质瘤放疗后复发:开颅手术全切及术后3天快速康复
02-脑干(中脑)曾被判定无手术机会,成功手术19年后她依然健康生活
20岁的外国女孩米亚因严重头痛就诊,发现为背侧外生型中脑肿瘤引发梗阻性脑积水。肿瘤位置深在,累及中脑及上脑桥区域。手术过程中若稍有偏差,损伤中脑可能导致植物人状态,损伤桥脑可致半身瘫痪,严重伤及延髓则将影响呼吸功能。
因肿瘤与周边脑干组织分界清晰,最终实现了全切。术后11年随访MRI显示无肿瘤残留或复发。
点击阅读:胶质瘤术后19年无复发!脑干手术成功案例被载入史册
03-脑干(延髓)渴望生存:一位女性决定为自己争取手术机会
37岁的汤女士与延髓肿瘤抗争已达13年,从保守观察、药物治疗直至症状持续恶化难以忍受,这位一向乐观的女性也被推至命运边缘。令人叹息的是,她仅仅期望重获正常生活,却难以找到愿意为她执刀的医生——原因在于肿瘤位于脑干,“手术可能导致瘫痪、吞咽功能丧失,既然目前还能行走活动,何必冒险?”
头部剧烈疼痛如“锯割、火烧”,肿瘤亦不会自行停止生长,一旦增大损伤神经则后果不可逆转。该手术同样由巴教授主刀完成。
点击阅读:“没有医生愿意手术” →术后2天行走:脑干延髓胶质瘤患者亲述自救之路
04-脑干(桥脑)医生认为手术无意义,但家人拒绝放弃希望
另一名7岁患儿小勇,也在不同时间遭遇了疾病的侵袭。肿瘤再次出现在脑干,但此次表现更为凶猛——为一个几乎压垮脑干的巨大恶性肿瘤(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K27M突变,WHO 4级),导致小勇状态急剧恶化,“已经无法行走,只能依靠轮椅”。肿瘤显露出狰狞面目后,生长速度惊人,曾在一天内增大9mm!家人亲眼目睹肿瘤具有“毁灭性”的破坏力,治疗刻不容缓。于是,他们跨越几百公里,从确诊至决定接受巴教授手术,仅用时48小时,最终成功挽救了小勇的生命。“我们一心寻求更好的治疗,丝毫没有浪费时间。”
点击阅读:一天激长9mm!被高级别胶质瘤困在轮椅上的他,仅4个月后成为运动小健将!
PART 02 胶质瘤是否属于脑癌?安全全切可使此类胶质瘤预后良好
2021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引入了“局限性(circumscribed)”这一术语,用于命名那些具有局限生长特征的星形细胞胶质瘤。由此,“弥漫性”和“局限性”作为描述生长方式的概念被正式纳入胶质瘤的分类命名。
局限性星形细胞胶质瘤通常预后较好,但须注意并非所有局限性肿瘤均为低级别。
局限性星形细胞胶质瘤分类
1、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毛星)
术后5~10年生存率>95%。手术全切后预后良好,复发率较低。对于未全切或复发患者,需结合放疗与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2、具毛细胞样特征的高级别星形细胞瘤
预后介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与胶质母细胞瘤之间,属于IDH野生型。鉴于其高级别特性,治疗须联合手术、放疗和化疗,预后相对较差,但中位生存期仍长于胶质母细胞瘤。
3、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
5年生存率约为90%。手术全切后预后良好,但需关注肿瘤残留、进展及复发的后续治疗。
4、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全切,预后较好,但仍需定期随访。
5、脊索样胶质瘤
手术全切是主要治疗方法,预后较好,需长期定期随访。
6、星形母细胞瘤,MN1变异型
预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4个月,中位生存期达184个月。手术全切为主要治疗方式,预后较好,需定期随访监测。
PART 03 弥漫性胶质瘤是否毫无手术机会?
具体分型与预后须知
常听说“弥漫性的不能手术?”“弥漫性肿瘤无法切净,手术又有何意义?”,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弥漫性胶质瘤是否等于无药可救?弥漫性胶质瘤可分为“成人型”和“儿童型”,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存在差异。从分型可以看出,弥漫性胶质瘤并不等同于高级别胶质瘤,其中也包括低级别和高级别两种类型。
在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中,IDH突变型患者通常预后较好,中位生存期较野生型患者延长,对放化疗敏感性较高,治疗反应良好。1p/19q共缺失的胶质瘤患者对烷化剂类化疗药物反应良好,预后显著优于无此缺失者,且复发率较低。
在儿童型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中,MYB或MYBL1变异型多见于儿童群体,生长缓慢,预后相对较好,但仍需长期随访观察。
“即便结局可能相似,每个人仍可活出不同的人生。即使命运设下重重阻碍,我们依然要努力争取一线光明。”
四个家庭的故事,也是无数类似患病家庭的缩影。
我们衷心祝愿每一个正经历艰难时刻的患者及其家人,都能在坚持中迎来转机,赢得希望与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