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咽管瘤全切除有可能吗?如何避免术后复发?“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来自于人在胎儿时期特有的组织“颅咽管”,本该在发育过程中消失,但有少数人的颅咽管残存细胞没有消失,而是在病人出生和长大后继续缓慢生长,长成了脑子里的瘤,会导致失明、颅内压升高和严重的内分泌紊乱、侏儒症等。
神外医生面临的一大难题
颅咽管瘤由于毗邻人脑两大内分泌中枢——下丘脑和垂体,附近还有视神经、颈动脉、视神经等复杂结构,稍有不慎将严重损害病人的生理功能。手术风险太大,难度较高。
国际卫生组织(WHO)称之为“颅内因为解剖因素而不能治愈的呈恶性结果的良性肿瘤。”换句话说就是:这种良性脑瘤本该能治好,却因位置不同而较难切除,较易造成病人的终身残疾甚至死亡。
(两位西方神经外科教授Harvey Cushing和 Mahmut Gazi?Yasargil分别说过:“颅咽管瘤是神经外科医生较困惑的难题”、“神经外科医生应尽较大努力去完整切除颅咽管瘤”)
的神经外科医生们不断尝试,甚至把全部对恶性肿瘤治疗手段都用上,治愈率依然低。肿瘤切不干净很快就会复发,放化疗只能作为辅助手段,需做根治性手术才能治愈。在中国,情况和国际上情况类似,接受根治性外科治疗的病人不到20%。
更少损伤,内镜下可顺利完整切除
对于颅咽管瘤的治疗,国内外未制定统一的治疗策略,但大多主张将肿瘤完全切除,较大限度延长患者生命;选择经较短距离到达并充分暴露瘤体,以及减少神经损伤的手术方式重要。手术目的主要是好转视力,降低颅内压,在保留良好内分泌和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实现颅内肿瘤的全治愈。而手术入路的选择对手术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并且手术的预后效果也取决于肿瘤生长的方向以及神经外科医生对手术方法的熟悉程度。
目前颅咽管瘤的主要肿瘤切除方式主要是神经内镜下经鼻手术和开颅手术。近十几年来,神经内镜技术的改革和兴起,国际上对颅咽管瘤进行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利用神经内镜技术做颅咽管瘤手术,是神经外科微创手术界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对于颅咽管瘤,同显微镜相比,内镜经鼻手术具有创伤更小,视野更清晰,显露范围更广泛,能够近距离观察病变,大大减轻了手术损伤,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手术疗效。且术后痛苦小,,住院时间短,费用低。
INC国际教授神经内镜完整切除颅咽管瘤两则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囊括了众多以高超技术手法和丰富成功案例的国际专家,比如现任国际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颅底手术委员会主席法国Sebastien Froelich教授、现任国际神经外科学院院长美国William Couldwell教授、当前的国际神经内镜联合会执行委员会主席Henry?W.S. Schroeder教授等,在此特别节选INC国际教授之颅咽管瘤神经内镜下经鼻切除手术的两则经典案例,供参考。
病例1:72岁,缓慢进行性精神衰退
术前CT:显示大的囊性颅咽管瘤,伴有闭塞性脑积水。三脑室中囊性肿瘤的脑室系统大大增大。
手术方法:小钻孔神经内镜下肿瘤微创切除术
术后情况:肿瘤被完全切除。脑积液循环恢复正常,术后患者恢复地很好,记忆障碍消退,垂体功能保留。
病例2:57岁,高度视力丧失、视野受限。眼科检查显示左侧0.1和右侧0.2的视力以及高级双时间偏盲。
术前MRI:不对称的对比吸收性鞍上病变,怀疑颅咽管瘤。
手术方法:神经内镜下颅咽管瘤微创切除术
术后情况:术后14天视野确定已经显示出外部边界的明显好转。视力右侧为1.0,左侧为0.9。短期尿崩症也已完全消退。术后一年MRI显示完全肿瘤切除,保留垂体姿势和脑下垂体。手术后2年,没有复发性肿瘤。
以上两例颅咽管瘤都得到了完整切除,且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垂体功能得到了较大水平保留,这对于医生而言,堪称为颅咽管瘤切除术的典范,对于患者而言,较高的切除率以及较大的顺利性是患者获得良好术后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的重要保障。
INC一方面致力于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技术交流,另一方面,INC旗下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包括Sebastien Froelich教授、美国William Couldwell教授、Henry W.S. Schroeder教授在内的10多位国际神经外科不同细分领域专家也专注为国内颅咽管瘤、垂体瘤、脑胶质瘤、脑膜瘤、听神经瘤等神经外科及疑难脑肿瘤疾病患者提供咨询意见和效果高水平的手术策略。国内病患不出国门可较快在48小时内得到这些国际神外专家的国际前沿解决方案。拨打电话400-029-0925或微信扫一扫咨询INC医学顾问即可咨询您需要的INC国际教授远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