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颗粒细胞瘤如何治疗?颗粒细胞瘤是以形态学特点命名的一类肿瘤,其胞质富含嗜酸性颗粒,多发生于舌、头颈部、消化道、皮肤及浅表软组织等部位,鞍区较为少见。鞍区颗粒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与肿瘤对周围结构的侵犯和压迫有关。鞍区颗粒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包括头痛、头晕、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垂体功能低下、尿崩症、泌乳、性欲低下、不育、闭经等。
鞍区颗粒细胞瘤多位于鞍上或鞍内和鞍上均累及。相关研究回顾性分析既往报道的鞍区颗粒细胞瘤,其中位于鞍上占62%,鞍上和鞍内均累及占38%。
CT表现:肿瘤与脑实质相比略呈高密度,呈均匀强化。MRI表现:T1像以等信号为主,T2像以等信号或低信号为主,体大时,肿块内信号呈不均匀,增强后呈均匀或轻度不均匀强化。鞍区颗粒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与鞍区其他肿瘤如垂体大腺瘤、脑膜瘤、颅咽管瘤等较难鉴别。起源于垂体柄和垂体漏斗部到正常腺垂体的占位性病变,CT比脑
组织密度略高,MRI T1像以等信号为主、T2像以等信号或低信号为主、呈均匀或欠均匀强化,应怀疑鞍区颗粒细胞瘤可能,以免误诊,延误治疗。鞍区颗粒细胞瘤的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大体上,肿瘤边界清晰或浸润性生长,呈小叶状,质地软而韧。镜下细胞多呈多边形或圆形,胞浆内含丰富嗜酸性颗粒,即溶酶体。鞍区颗粒细胞瘤免疫组化染色S-100、TTF-1、GFAP、CD56、CD68、Vimentin呈阳性。
鞍区颗粒细胞瘤多位于鞍上,质地一般较韧,血供丰富。目前认为,对于有症状的病人,优选手术治疗,肿瘤切除程度影响病人的总生存期。通常切除肿瘤的方式微传统的开颅手术,选择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主刀医生和手术团队,可能较大水平确定顺利全切肿瘤。除了开颅手术以外,近年来,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内镜在鞍内肿瘤和鞍上肿瘤得到广泛应用。
神经内镜技术提供更好视野和更小的损伤,并允许对垂体柄和下丘脑进行近距离观察。有相关研究分析指出,对于鞍区颅咽管瘤,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可以达到与开颅手术相似的切除率和复发率,但病死率明显降低。因此,对于有症状的鞍区颗粒细胞瘤,优选手术,在充分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优先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术中注意保护视神经、下丘脑、垂体,并较大水平地切除肿瘤。
INC神经内镜手术国际教授
关于法国Sebastien Froelich教授
擅长领域:擅长神经内镜鼻内入路的颅底肿瘤切除,针对垂体瘤、脊索瘤、颅咽管瘤等复杂脑肿瘤等采取神经内镜下颅内高难度位置的微创手术。其的内镜手术“筷子”操作方式不止提高了肿瘤的切除率,更是使肿瘤患者有了更好的预后效果。
关于美国William T.Couldwell教授
擅长领域:擅长脑膜瘤等脑部、颅底、神经肿瘤、垂体肿瘤、颅咽管瘤、癫痫和脑血管神经外科等的外科治疗。拥有海量的脑膜瘤成功手术切除及良好预后病例,对于岩斜区、后颅窝等复杂高难度位置脑膜瘤较为擅长。
关于德国Henry Schroeder教授
擅长领域:内镜神经外科(脑积水、囊肿、脑室内病变);内镜颅底手术(脑膜瘤、前庭神经鞘瘤、表皮样囊肿);鼻内镜颅底手术(垂体瘤、颅咽管瘤等);微创神经导航脑颅内手术;周围神经手术;癫痫手术等,擅长神经内镜下单鼻孔垂体瘤的微创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