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脑海绵状血管瘤如何治疗?
丘脑的海绵状血管瘤是海绵状血管瘤的一个特别复杂的亚型,因为受累组织的高度功能性和它们的深部位置。是否对任何单个病变进行手术的决定取决于病变在丘脑内的具体位置、患者症状的性质以及患者的病史。丘脑海绵状血管瘤(CA)代表了神经外科的挑战,因为丘脑及其周围结构的关键神经功能以及它们在脑中的深层位置。虽然丘脑CA的自然史仍未确定,但几项研究表明这些患者预后不良,是保守治疗症状性丘脑CA的患者。
丘脑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入路研究:
当建议手术时,需仔细选择手术入路。丘脑的每个部分通过不同的手术途径到达。丘脑海绵状血管瘤(CMs)的理想手术方式因其在丘脑中的位置而异。为了使手术入路标准化,作者将丘脑分为6个不同的区域,并与相应的手术入路相匹配。这些入路包括经眶颧入路到达前下丘脑、经前半球间胼胝体入路到达内侧丘脑、经前对侧半球间胼胝体入路到达外侧丘脑、经后半球间胼胝体入路到达后上丘脑、经顶枕侧脑室入路到达外侧后下丘脑、经枕下小脑幕下/经小脑幕入路到达内侧后下丘脑。小心注意顺利进入区和图像引导必要时可以顺利切除这些病变。
丘脑和基底神经节的海绵状畸形(CMs)是相对少见的病变,可导致毁灭性的神经功能缺损。3,14–16,21由于这些病变少见,对其自然史、理想治疗、手术方法、并发症和结果的描述仅限于病例报告和小系列。丘脑CMs的初始手术入路和切除与产生新的或恶化的神经功能缺损的风险直接相关。手术的好处需与这些风险进行权衡。颅底入路被描述为基于两点法的脑干CMs。相比之下,基底神经节和丘脑的CMs很少受到关注。一些神经外科医生仍然认为这些病变不可手术,或者在选择较佳手术入路时需要仔细考虑。对深部血管病变的丰富经验帮助我们重新定义了丘脑CMs的传统治疗方法。
丘脑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入路研究方法:
海绵状畸形可以位于丘脑的任何部位。我们发现丘脑的每个部分都有特定的不同的手术方法和通道。相关研究根据丘脑的解剖结构和较适合该区域的手术方法将其分为6个不同的区域.这种分类已应用于46例丘脑CMs患者,以系统化我们对这些病变的手术方法,并呈现我们的手术结果和患者的长期结果。
这些区域被定义为区域1(前下)、区域2(内侧)、区域3(外侧)、区域4(后上)、区域5(外侧后下)和区域6(内侧后下)。根据这一分类回顾了作者对46例丘脑CMs的手术经验。区域1采用眶颧入路;2区为前同侧胼胝体;前对侧胼胝体为3区;4区后胼胝体;5区的顶枕横脑室;和小脑上-幕下形成区域6。
所用的6种手术是改良的眶颧手术;前同侧半球间胼胝体(AIT)(包括经脑室、经椎间孔和经脉络膜的变异);前对侧纵裂间胼胝体(ACT);后纵裂间胼胝体(PIT);顶枕经脑室;和枕下小脑上幕下(SCIT)入路。1区采用OZ开颅术和经侧裂颈动脉上-额下剥离术(5 CMs,11%)。AIT方法用于区域2(9个CMs,20%)。在区域2的AIT入路中,AIT经脑室变异用于位于丘脑上内侧部分的2个CMs(4%),AIT经椎间孔(3个CMs,6%)和AIT经脉络膜(4个CMs,9%)变异用于进入三脑室侧壁的CMs。ACT方法是较常见的手术(17例CMs,37%),用于3区的CMs
丘脑CMs是相对少见的病变,有可能导致毁灭性的神经功能缺损。早期手术提供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并消除了未来出血的风险。提出了迄今为止较大的丘脑CMs手术治疗系列。将丘脑分成6个不同的区域有助于外科医生选择理想的手术方法。较佳手术入路包括1区的OZ经侧裂、2区的AIT、3区的ACT、4区的PIT、5区的POT和6区的SCIT。术中神经导航对丘脑CMs手术至关重要。
丘脑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入路研究结果:
3区是较常见的位置(17个[37%])。1区有5个CMs(11%),2区有9个(20%),3区有17个(37%),4区有3个(6%),5区有4个(9%),6区有8个(17%)。除2例需要二期手术外,全部患者均获得完全切除。平均随访时间为1.7年(6个月-9年)。在较后一次临床随访时,40名患者(87%)具有优异或良好的结果(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6名患者(13%)具有差的结果(mRS评分3-4)。相对于他们的术前状况,42名患者(91%)没有变化或有所好转,4名患者(9%)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