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教育与技术委员会前主席巴特朗菲教授团队在《Clinic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发表病例系列研究,聚焦妊娠期高功能区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管理要点。本文整理核心内容,为外科医生及患者提供决策参考。

01 研究背景:孕期出血风险机制
为何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在孕期面临更高出血风险?关键风险因素在于妊娠激素孕酮。孕期其血液浓度水平显著升高。部分CCM病灶细胞表面存在激素受体(特别是孕酮受体)。当高浓度孕酮与这些受体结合时,可能直接刺激病灶,增加出血倾向,甚至诱发新发海绵状血管瘤。
由于既往文献仅报道12例妊娠期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病例,其中仅2例接受孕期手术,此类患者的治疗建议难以明确。因此本研究新增3例妊娠期出现症状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病例进行分析。
02 临床病例分析
病例1|妊娠早期快速恶化
患者31岁,孕11周,出现进行性偏瘫、吞咽障碍、舌感觉异常、左侧中枢性面瘫、进行性乏力及头痛等严重脑干症状。MRI显示右侧桥脑中脑病变伴急性出血,保守治疗一周内持续恶化。
医疗团队于孕12周行急诊手术,采用颞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成功切除病变(近全切)。术后母婴状况良好,一周内临床症状改善,妊娠40周足月分娩健康婴儿。

分娩后2个月,患者出现左侧肢体功能障碍及新发左侧中枢性面瘫,MRI提示桥脑海绵状血管瘤残余。经乙状窦后幕下小脑上入路行二次手术实现完全切除。

术后患者症状改善,一年随访仅遗留轻度左侧偏瘫。
该病例表明妊娠早期病情危重时,不应因妊娠延误必要外科干预。
病例2|妊娠早期症状稳定
患者34岁,左侧丘脑中脑海绵状血管瘤病史近10年,既往接受放疗后行保守治疗。术前1年头痛加剧,新发间歇性轻度右臂无力。随访MRI证实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再出血。确诊怀孕6周后,因症状轻微且肌力完全恢复,选择保守随访,整个妊娠期症状稳定。
分娩后1周右臂无力复发,经丘脑旁幕下小脑上入路成功手术,病变完全切除,术后数周症状改善。
该病例展示风险可控时推迟手术的可行性。
病例3|妊娠晚期新发症状
患者26岁,妊娠末三个月出现足部感觉异常、右臂灼痛及右侧外展神经不完全麻痹等新发症状。MRI显示右侧桥脑病变但程度较轻,医疗团队建议妊娠期保守治疗。
分娩后3个月复视加重、右臂疼痛恶化,MRI证实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再出血后接受手术,病灶顺利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术前症状完全消失。
该病例提示妊娠晚期非危重症状可考虑分娩后处理。
03 孕期风险管理难点
诊断受限:孕期出现症状(如疑似出血)时,首选检查为磁共振成像(MRI),但不能使用造影剂(增强MRI),且必须避免CT扫描,因两者(尤其CT辐射和造影剂)可能对胎儿造成危害。
治疗困境:孕期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时,可能需全身麻醉下紧急手术。全麻药物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存在潜在风险。
择期手术考量:鉴于孕期风险显著增加且紧急处理手段受限,对于近期有怀孕计划的女性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强烈建议孕前进行择期手术切除血管畸形,有效消除病灶出血风险,使后续怀孕过程更顺利安全。
需注意孕期激素变化不仅影响脑海绵状血管瘤,也可能导致其他脑血管畸形(如动静脉畸形)和烟雾病等病变的血管形态变化,增加风险。
04 妊娠期脑海绵状血管瘤管理策略
巴特朗菲教授认为应在知名神经外科中心评估手术时机,在肿瘤危及生命和临床症状快速进展时权衡手术利弊。根据其经验和现有文献,详细介绍了妊娠期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治疗方法。

妊娠期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治疗流程:
-01- 优先保守治疗的情况
多数患者符合以下条件时首选"孕期保守治疗+定期随访",分娩后重新评估手术:
● 病灶无症状、临床稳定;
● 仅存在轻微神经症状(如轻度复视、轻微步态异常、轻微感觉障碍);
● 症状进展缓慢,无生命危险。
随访重点:定期临床评估(症状变化)+必要时MRI(避免增强扫描,减少胎儿风险)。
-02- 需紧急手术的情况
出现以下危及生命或快速进展症状时需立即手术,不受孕周限制:
● 严重神经症状:意识障碍、意识丧失、完全性运动瘫痪、重度脑神经功能障碍;
● 保守治疗期间症状快速加重(如7天内偏瘫进展)。
手术时机补充:若孕晚期出现明显症状(如起始运动瘫痪、重度步态共济失调),可权衡后延迟至分娩后手术,避免同时承担手术和分娩双重风险。
-03- 围手术期关键注意事项
妊娠期高功能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罕见但凶险,确诊后需转诊至专科神经外科中心,具备多学科协作能力和脑干手术经验。
多学科配合:神经外科需与麻醉科、妇科共同制定方案。
手术技术要点:优先选择微创入路,避免过度牵拉或操作脑干(可能诱发严重并发症);因孕期不建议增强MRI,需术前充分评估病灶与血管关系(如是否合并发育性静脉畸形DVA,避免术中损伤)。
术后管理:密切监测母婴状态,尤其早孕期手术患者需警惕术后并发症对胎儿的影响。
总结
巴特朗菲教授强调应在知名神经外科中心评估合适手术时机,在肿瘤危及生命和临床症状快速进展时权衡手术利弊。对于短期有备孕计划的患者,建议先进行择期手术,消除血管畸形,杜绝出血风险,使怀孕过程更顺利安全。
巴教授对具有手术指征但恐惧手术的患者提出建议:"手术应该早做,否则将长期生活在恐惧中。手术治疗可恢复正常生活,且该疾病无任何药物或放疗可根治,手术是唯一治愈方法。"
文献来源:Helmut Bertalanffy et al. Neurosurgical considerations on highly eloquent brainstem cavernomas during pregnancy, Clinic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114(2012) 1172-1176.
INC国际脑血管专家巴特朗菲教授简介
作为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教育与技术委员会前主席,现任德国汉诺威国际神经外科研究院血管神经外科主任,擅长大脑半球病变、脑干病变、脑血管疾病、脑内深层区胶质瘤、颅颈交界区病变的肿瘤切除术、神经吻合术及各种椎管内肿瘤治疗。

巴特朗菲教授接受过来自欧洲、中东、北非及日本、中国、韩国、新西兰、南非和智利等40个国家学术邀请,出席400余场国际学术会议并担任特邀发言人,对颅底外科和显微外科血管病变的脑脊髓治疗做出重大贡献。

胶质瘤
垂体瘤
脑膜瘤
脑血管瘤
听神经瘤
脊索瘤

沪公网安备310109020026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