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作为运动调节中枢,维持人体运动协调及身体平衡功能。若小脑周围脑组织或关联神经因小脑萎缩、肿瘤等病变受损,患者可表现为头晕、步态不稳、肢体活动不协调、言语功能障碍等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Lhermitte-Duclos病,LDD)属罕见小脑肿瘤类型,虽发病率低但对健康威胁显著。
肿瘤性质与病理特征
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dysplastic cerebellar gangliocytoma)又称Lhermitte-Duclos病(LDD),系罕见颅内良性肿瘤,由发育不良神经节细胞构成良性小脑肿块。WHO分级为I级,虽有复发报道,但预后总体良好,多数患者经手术可治愈。
病变特点:
位于小脑半球,生长缓慢
通常单侧发病(无左右侧倾向)
极罕见双侧病例报道
依据WHO CNS第5版肿瘤分类标准:
归属胶质神经元与神经元肿瘤范畴
维持WHO I级分级
分子机制:
PTEN/AKT通路(细胞生长核心调控机制)异常频率较高
与Cowden综合征存在关联(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特征包括多发性错构瘤病灶、乳腺癌/子宫癌/甲状腺癌发病率增高及PTEN基因种系突变)
组织起源争议
目前尚未明确LDD属小脑皮质瘤性或错构瘤性病变(若属瘤性则对应WHO 1级)。组织学特征表现为:
小脑白质体积减少
存在异常肥大神经节细胞(形态学类似浦肯野细胞)
图示说明:
A. 小脑内颗粒层(图像上方区域)密集分布发育不良神经节细胞
B. 高倍视野下神经节细胞显微结构
C. 免疫组化显示PTEN在增大神经元中表达缺失(血管内皮细胞仍维持表达)
D. 发育不良神经节细胞磷酸化S6呈强阳性反应
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
轻微或无症状(部分病例体检偶然发现)
首发症状以颅内高压为主(头痛、恶心、呕吐),成因系肿瘤压迫第四脑室导致梗阻性脑积水
次常见症状包括:
后组脑神经麻痹(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吞咽困难、咽反射消失)
小脑压迫症状(共济失调、辨距不良、步态不稳)
精神神经症状罕见
特殊关联疾病:
部分LDD患者合并Cowden综合征(典型特征包括巨脑、脊髓空洞症、多指(趾)畸形,以及皮肤黏膜或内脏多发性肿瘤)
症状学统计:
最常见表现:发音障碍或其他小脑体征
伴发症状:梗阻性脑积水、颅内压增高相关体征
其他表现:颅神经缺损、大头畸形、癫痫发作
术前症状平均持续时间约40个月
影像学特征:虎纹征
虎纹征形成机制:
异常神经元细胞增生伴过度髓鞘化
中央白质萎缩形成含脑脊液的疏松结构
MRI特异性表现:
T1WI序列:条纹状相间的等、低信号或层状排列结构
T2WI序列:条纹状相间的等、高信号(高信号区内见低信号条纹)
继发病变影响:
占位效应累及小脑蚓部、桥臂、第四脑室
继发梗阻性脑积水(部分伴小脑扁桃体下疝)
增强扫描特征:
肿瘤无强化(血脑屏障完整,无细胞外水肿)
偶见线样/条状强化(与蛛网膜下腔小血管异常相关)
鉴别诊断要点
需与以下疾病鉴别诊断:
疾病类型 | 核心鉴别特征 |
小脑肿瘤 | 髓母细胞瘤(儿童好发,小脑蚓部多见)、小脑星形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易坏死囊变,实性成分明显强化) |
结节性硬化 | 三联征(智力低下、癫痫、皮脂腺瘤),皮质下/室管膜下结节伴钙化灶 |
小脑片状脑梗死 | 急性起病 |
小脑脑炎 | 急性起病 |
治疗策略:手术全切
手术核心难点:
肿瘤与周围小脑组织界限不清(存在组织学过渡区)
全切难度高,残留病灶易致复发
手术操作原则:
最大化切除范围(避免损伤脑干等关键结构)
术中依赖神经导航、超声等辅助设备精确定位
合并梗阻性脑积水者需急诊手术(同步解除颅高压)
术后管理要点:
全切患者预后良好,仍需长期随访监测(潜在复发风险)
治疗关键要素
LDD虽属罕见病,但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明确(术前诊断可行性高)。手术作为首选治疗方式,需满足以下条件:
由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团队操作
配备先进术中神经导航设备
严格执行手术适应证评估及操作规范
参考资料:
1.Helmut Bertalanffy. Dysplastic cerebellar gangliocytoma(Lhermitte-Duclos disease).Gliomas, glioneuronal tumours, and neuronal tumours
2.DOI:103760/cmajcn112050 2020103000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