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出国治疗案例
当前位置:INC > 患者故事 > 脊髓肿瘤

INC巴教授手术“超感之手”,触一触就知肿瘤在哪?

发布时间:2025-05-02 22:29:22 | 关键词:INC巴教授手术“超感之手”

  伦・赖特曾说:“一个高明的外科医生应有一双鹰的眼睛,一颗狮子的心和一双女人的手”,对于神经外科医生而言,这双手承载着特殊的使命。术后患者灿烂的笑容,便是对医生这双手最好的称赞。

  在神经外科领域,0.5秒对于某些医生来说意义非凡。在这极短的时间内,他们能在搏动的动脉上完成完美剥离,用锋利的剪刀轻触,分离血管和蛛网膜,精准操作,确保动脉不受损伤。这不仅依靠精湛的手部“功夫”,更是一种近乎本能的“感知力”。就像手持尖端不足0.5mm的手术器械,在看不见的脊髓深处,凭借触碰就能分辨出肿瘤与神经的微妙界限,这种能力令人惊叹。

尖端不足0.5mm的手术器械

  33岁的郑女士,被诊断出患有延髓—T1巨大室管膜瘤。该肿瘤起源于脑干下部,累及延髓和颅颈交界区,向下延伸至整个颈部脊髓直至第一胸椎水平,病变累及范围近150mm。

该肿瘤起源于脑干下部,累及延髓和颅颈交界区

  如此位置的手术风险极高,稍有不慎,郑女士就可能面临瘫痪、呼吸心跳暂停、昏迷甚至成为植物人的严重后果。带着这样的担忧,郑女士找到了拥有40年神经外科经验、深耕“生命禁区”30余年的巴特朗菲教授。巴教授不仅在脑干手术方面造诣深厚,对疑难的脊髓髓内肿瘤手术也同样擅长。早年,在开展脑干手术前,他就进行了大量脊髓髓内手术,习惯在高倍镜下对柔软的脊髓进行精细显微操作,还是神经外科半椎板切除术的提出者。

这个位置的手术稍有不慎,可能就要面临瘫痪、呼吸心跳暂停、昏迷植物人等毁灭性的结果。

  为了保护郑女士的正常神经功能并切除肿瘤,仅延髓、脊髓部位的肿瘤剥离就耗费了4个小时。这场手术持续了12个半小时,巴教授全程站立,所有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也都全力以赴,连续奋战,期间未吃饭、未休息。

在这12个半小时中,巴教授全程站立手术,参与手术的所有医护人员相互振奋精神,保持良好状态

  巴特朗菲教授有着独特的手术哲学理念:心是道,涵盖精神、意志、勇气、共情;技是技术、技巧;体是身体,代表体力。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需要“心、技、体”合一。

郑女士的病史摘要

  2016年,33岁的郑女士因晨起颈部疼痛和右上肢无力进行核磁检查,结果提示颈椎椎管占位性病变,可能是室管膜瘤。但由于医生考虑手术风险过大,担心会导致瘫痪,所以未进行进一步治疗。2019年,郑女士怀孕,即便孕后期出现下肢轻微麻木,为了胎儿健康,她也未接受任何治疗。到了2022年,郑女士症状加重,右臂无力伴手麻,左臂温度感觉异常,右腿无力,左腿麻木。2022年8月复查核磁,显示颈椎椎管内占位病变,仍考虑室管膜瘤,且病变范围比2017年明显增大。为了恢复健康,陪伴孩子成长,郑女士决定寻求国际神外大咖的帮助。

INC巴教授手术纪实

15cm肿瘤从脑干长到脊髓髓内

手术难点

  脊髓的重要性及肿瘤的影响:脊髓如同身体里的“超高速光纤”,从大脑延伸至腰部,每秒都在传输着运动、感觉、呼吸、心跳等指令。延髓相当于“总闸”,掌控呼吸、心跳、吞咽等基本生命活动;颈髓到胸髓控制着手臂、手指、胸腹肌肉的活动。而郑女士的肿瘤就像一条15cm长的“异物”,从延髓一直延伸到T1,严重影响脊髓功能。

术前MRI

  手术面临的现实难题:在延髓上动刀,风险极大,如同在“心脏起搏器”上拆炸弹,稍有手抖就可能影响呼吸心跳。术中需借助神经电生理监测,实时监听神经信号,一旦出现异常及时报警。肿瘤与脊髓粘连紧密,就像“口香糖粘在头发丝上”,不能强行分离,只能使用超声刀、激光等精细工具,小心翼翼地进行剥离。切除肿瘤后,还需处理脑脊液循环问题。脊髓浸泡在脑脊液中,若出现脑脊液漏,需像“水管工”一样,仔细缝补硬脑膜及硬脊膜,防止出现头痛、感染等情况。

脊髓是连接大脑和周尾神经系统的主要通路

  术后挑战:即便手术成功,脊髓也可能因水肿、缺血等出现“待机状态”。术后短期内,患者可能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长期来看,还需进行康复训练,重新激活神经通路,恢复手指麻木、力量变弱等症状,这一过程可能需要3-6个月。

手术方案

  采用后正中入路进行延髓-T1占位切除术。

  运用电生理监测(MEP+SEP),实时监测神经功能。

  术中按照急性脊髓损伤甲泼尼龙激素冲击治疗方案进行操作。

  对棘突、椎板、韧带(脊柱后柱)复合体进行回植,并使用微型重建钛板进行内固定。

手术纪实

  手术在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苏州市独墅湖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室进行,由巴教授主刀。术中,先沿后正中电凝表面血管,随后切开表面正常延髓及上段颈髓组织,并用proline缝线将蛛网膜临时悬吊至硬脊膜。肿瘤组织呈灰褐色,血供不丰富,与周边正常组织边界相对清晰。手术过程中,使用剪刀、双极、薄层带棉钝性分离肿瘤与延髓、上段颈髓的边界,同时借助CUSA辅助切除肿瘤。延髓段肿瘤体积巨大,医生们耐心地进行分离并分块切除,切除后显露其腹侧面延髓组织。接着,以相同方式沿后正中切开中下段颈髓,显露并切除肿瘤。在上段颈髓与中下段颈髓交界处,肿瘤血供丰富,与周围正常组织边界不清,此处可能是室管膜瘤的起源处。在电生理严密监测下,医生成功切除该部位肿瘤,随后用同样方法切除胸段髓内肿瘤。手术最后,用proline缝线间断缝合蛛网膜,封闭瘤腔,水密缝合硬脑膜及硬脊膜,在硬膜表面铺盖速即棉后再用生物胶水覆盖,防止脑脊液漏。并将棘突、椎板、韧带(脊柱后柱)复合体使用微型钛板回植,复位后颅窝骨瓣。

沿后正中电凝表面血管后切开表面正常延髓及上段颈髓组织,使用proline缝线把蛛网膜临时悬吊至硬脊膜;肿瘤组织呈灰褐色,血供欠丰富,与周边正常组织边界尚清晰
沿后正中电凝表面血管后切开表面正常延髓及上段颈髓组织,使用proline缝线把蛛网膜临时悬吊至硬脊膜;肿瘤组织呈灰褐色,血供欠丰富,与周边正常组织边界尚清晰
使用剪刀、双极、薄层带棉钝性分离肿瘤与延髓,上段颈髓边界,同时CUSA辅助下切除肿瘤。
使用剪刀、双极、薄层带棉钝性分离肿瘤与延髓,上段颈髓边界,同时CUSA辅助下切除肿瘤。
延髓段肿瘤巨大,耐心分离+分块切除
延髓段肿瘤巨大,耐心分离+分块切除
延髓段肿瘤切除后显露其腹侧面延髓组织
延髓段肿瘤切除后显露其腹侧面延髓组织
相同方式沿后正中切开中下段颈髓,显露肿瘤
相同方式沿后正中切开中下段颈髓,显露肿瘤
钝性分离+分块切除肿瘤
钝性分离+分块切除肿瘤
上段颈髓与中下段颈髓交界处肿瘤血供丰富,与周围正常组织边界不清,可能是此患者室管膜瘤起源处
上段颈髓与中下段颈髓交界处肿瘤血供丰富,与周围正常组织边界不清,可能是此患者室管膜瘤起源处
在电生理严密监测下切除该处肿瘤,中下段颈髓肿瘤切除。相同方法切除胸段髓内肿瘤
在电生理严密监测下切除该处肿瘤,中下段颈髓肿瘤切除。相同方法切除胸段髓内肿瘤
用proline缝线间断缝合蛛网膜,封闭瘤腔,水密缝合硬脑膜及硬脊膜
用proline缝线间断缝合蛛网膜,封闭瘤腔,水密缝合硬脑膜及硬脊膜
水密缝合硬膜
水密缝合硬膜
硬膜表面铺盖速即棉后生物胶水再次覆盖,防止脑脊液漏
硬膜表面铺盖速即棉后生物胶水再次覆盖,防止脑脊液漏
棘突、椎板、韧带(脊柱后柱)复合体使用微型钛板回植,后颅窝骨瓣复位
棘突、椎板、韧带(脊柱后柱)复合体使用微型钛板回植,后颅窝骨瓣复位
术前术后MRI对比
术前术后MRI对比
头颈CT(三维重建)
头颈CT(三维重建)

预后

  术后病理显示,郑女士所患为室管膜瘤WHO2级。根据NCCN(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中枢神经系统癌症指南,对于脊髓的室管膜瘤患者,推荐最大范围安全切除。完成完整切除的2级脊髓室管膜瘤,可以选择观察;WHO3级脊髓室管膜瘤或未完整切除的2级脊髓室管膜瘤,推荐标准放疗;若证实疾病已播散,则推荐全脑全脊髓放疗。手术切除是治疗疑似脊髓室管膜瘤的金标准,目的是获取肿瘤的组织分子特征,实现完全切除,同时尽可能保持或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实际上,在儿童和成人脊髓室管膜瘤中,肿瘤分级和切除范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独立因素。

术后病理:室管膜瘤WHO 2级

联系INC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姓名:
联系方式:
病情简介:

大家都在看

神经外科治疗

脑肿瘤

照片/视频云集

神外资讯

神外历史

Neurosurgical History

神经外科学术访问

学术访问

Academic Visits

出国治疗神经外科疾病

国际治疗

International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