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压迫症是什么
脊髓压迫症是一组具有占位作用的椎管内病变。脊髓压迫后的变化与压迫部位、外界压迫的性质和发生速度有关。随着病因的发展和扩大,脊髓、脊神经根及其供血血管受到压迫,并日益严重。一旦超过补偿能力,较终会引起脊髓水肿、变性、坏死等病理变化,导致脊髓半切或横向损伤和椎管阻塞,导致受压平面以下肢体运动、感觉、反射、括约肌功能和皮肤营养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劳动能力。
脊髓压迫症原因
肿瘤较常见,约占脊髓压迫症总数的1/3。脊柱损伤的椎体脱位、骨折片脱位和血肿、炎症和寄生虫性肉芽肿、脓肿、椎间盘突出、脊髓血管畸形和一些先天性脊柱疾病都可能导致脊髓压迫。
脊髓压迫症症状
受压神经功能丧失的临床表现如下:1、疼痛。2、运动障碍。3、颈部压迫似乎会影响颈部的血管功能,导致头晕、疲劳和头部不适。总之,由于脊髓压迫,头晕、头痛、四肢疼痛和无力可以归结为临床表现。
脊髓压迫症检查
1、脊柱x线平片:可发现脊柱骨折、脱位、脱位、结核、骨损害、椎管狭窄等。,并提示转移肿瘤,如椎弓根变形或间距扩大、椎间孔扩大、椎体后缘凹陷或骨损害等。
2、MRI及CT:无侵入性,能清晰显示椎管内病变和脊髓受压程度,是脊髓压迫症较有价值的检查手段。MRI能清晰显示椎管内病变的性质、位置和边界;CT对脊柱等骨结构的病变比较敏感。
3、脊髓造影:脊髓造影可以显示脊髓梗阻的界面。椎管完全梗阻时,上行造影只显示压迫性病变的下界,下行造影可显示病变的上界。
4、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动力变化,常规生化检查对于判断脊髓受压程度有价值,椎管严重阻塞时脑脊液蛋白–当细胞分离,细胞数正常,蛋白质含量超过10g/L时,黄色脑脊液流出后自动凝结称为Froin征,通常梗阻愈完全,时间越长,梗阻平面越低,蛋白质含量越高。
5、体检:检查时可发现感觉过敏带,后期缺乏节段性感觉。同时可以观察到血管运动和泌汗功能障碍在病变水平以下,可以看到少汗、无汗、皮肤干燥、脱屑脊柱局部疼痛、活动受限、颈部抵抗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等症状。
脊髓压迫症治疗
药物治疗
1、激素:早期使用大剂量甲泼尼龙静脉注射可好转受伤后脊髓血流和微血管注射,好转脊髓功能。受伤后8小时内给药,脊髓功能恢复较明显,受伤后24小时内给药仍有治疗意义。使用时注意副作用。
2、胃肠动力药物:西沙必利可以好转脊髓损伤患者的结肠和肛门直肠功能障碍,促进排便。
手术治疗
1、尽量在发病后6小时内减轻压力。如果硬脊膜外脓肿需要紧急手术,术后给予足够合适的抗生素治疗;硬脊膜外血肿应急手术可以清除血肿。
2、椎管狭窄可行椎板减压术:椎间盘脱出可行椎间盘切除术。
3、椎管内肿瘤应尽可能切除病变,术后进行必要的放疗或化疗。如果病变不能切除可行的椎板减压或硬脊膜囊切开等姑息治疗。
脊髓压迫症预后
脊髓压迫症愈后不佳,甚至很多人会留下一些后遗症,比如屈曲性截瘫。脊髓压迫症的预后与疾病的病因直接相关,但患者患有良性肿瘤疾病,肿瘤切除后未来相对较好。但如果是所谓的恶性肿瘤,这类患者治疗起来比较困难,以后也不好。有些人患有脊髓压迫症后会有脊髓休克。一旦出现脊髓休克,可能会引起屈曲性截瘫的后遗症,休克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脊髓压迫症护理
脊髓压迫症的日常护理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相应的护理。感觉障碍的患者要注意感觉缺失部位的护理,防止不必要的创伤、烫伤、冻伤等。因感觉缺失而造成的。
肢体瘫痪患者应进行肢体康复锻炼和功能训练,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肢体功能。长期卧床的患者应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如泌尿系统感染、压疮、坠积性肺炎和肢体挛缩。
患有脊髓压迫症的病人要治疗,一般压力越短,脊髓功能损害越小,越有可能完全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