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已立秋,气温却持续攀升。昨日全城仍处高温状态,天气毫不留情。许多人称"酷热天气下的舒适生活依赖空调",然而,"吹空调导致面瘫"的相关新闻报道,想必大家均有耳闻。
多数患者于受寒着凉、感冒或疲劳后发病,起病迅速(通常在1~2小时内发作,1~2天达高峰),病变以单侧为主。临床表现为单侧面部表情肌收缩功能障碍,额纹(抬头纹)消失、眼睑下垂伴闭眼不全、鼻唇沟消失或变浅、口角下移等——出现口角歪斜、流涎、言语漏气、眼睑闭合不全等症状,患者常因面容貌改变而避免微笑和言语交流,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
那么,引发面瘫的原因是否全归咎于空调使用?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的"罪魁祸首"有哪些?
"面瘫",医学专业术语为面神经炎,是因面神经发生急性炎症导致的功能障碍。人体面部丰富表情活动均由面神经支配指挥。当该神经发生肿胀或受压时,神经信号传递中断,面部肌肉便会突然"停工",丧失正常运动功能。
面神经炎的诱发因素多样,较常见的为面部受凉,如冷风或冷水刺激、睡眠时吹风等。长期熬夜与过度疲劳导致免疫力下降,也易引发此病。某些感染性病变多与潜伏于面神经感觉神经节中的病毒被激活相关。此外,中耳炎、自身免疫反应、肿瘤等疾病也可能导致面神经炎发生。
对于因风寒刺激引发自身免疫反应所致面瘫,通常可通过针灸等疗法治愈。但若由面神经鞘瘤等肿瘤病变引起的面瘫,若不能及时明确诊断并进行手术全切,很可能因肿瘤后期继续生长,最终造成面神经压迫损伤难以逆转,导致永久性面瘫,甚至危及生命。
面瘫十大病因深度解析!听神经瘤引发面瘫的关键因素你了解吗?
在既往内容中,我们了解到听神经瘤也可导致面瘫,但本文重点介绍另一种病因——良性面神经鞘瘤。
面神经走行于颅底复杂解剖结构中,路径迂曲、分段众多。肿瘤可发生于面神经传导通路上任何部位,且常同时累及多个神经节段,导致影像学表现多样,为临床诊断与治疗带来较大挑战。
INC巴特朗菲教授案例分享
面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因肿瘤位置和大小而异,常见症状包括面肌麻木、面瘫(面神经受压损伤)、听力下降、耳鸣、耳漏、外耳道肿物、耳垂下肿物、耳后乳突区疼痛等。
研究报道显示,面神经鞘瘤患者中50%~60%存在面肌麻木病史,其中约20%为暂时性面神经麻痹,33%~78.6%伴有听力损失(累及鼓室和乳突段的肿瘤表现为传导性听力损失,累及内听道段则表现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7.0%~51.8%出现耳鸣,46%伴有眩晕症状。虽然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仅5%为面神经鞘瘤所致,但临床医生接诊面瘫患者时仍应高度警惕面神经鞘瘤可能性。因面神经鞘瘤发展缓慢,进行性面瘫成为大部分患者主要症状,但部分患者也可在短期内突发面瘫,易被误诊为Bell面瘫。
有学者建议,诊断为Bell面瘫的患者,如经6个月治疗仍未恢复,应行影像学检查排除面神经肿瘤。考虑到面神经损伤持续时间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密切相关,建议可更早进行影像学检查。
面神经鞘瘤虽属良性肿瘤,但切除不彻底易反复复发,导致患者需多次手术或放化疗,承受巨大痛苦。
治疗方面,对于面神经功能良好的患者,可采取随访观察或选择更能保存面神经功能的手术方案,多数情况建议行面神经减压或减瘤术,或寻求能在保留面神经功能前提下实现肿瘤全切的手术专家。如果面神经功能达House-Brackmann Ⅲ级或以上,或肿瘤侵袭范围广泛、进展迅速,则建议尽早手术,以提高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机会,并根据肿瘤累及范围选择合适手术入路,彻底切除肿瘤,避免复发。
对于面神经鞘瘤导致面神经功能严重受损者,应根据肿瘤部位、累及范围、术前听力水平选择合适手术径路,实现肿瘤彻底切除并行面神经移植。若未累及鼓室段和膝状神经节的颞骨内肿瘤,可选择完壁式乳突切开术;累及膝状神经节的肿瘤,可选择开放式乳突切开术;若面神经乳突段肿瘤累及腮腺,则采用乳突腮腺联合入路;累及内听道的肿瘤可选择经迷路或颅中窝径路;乳突段或腮腺总干的面神经瘤累及颈静脉孔区,可采用颞下窝入路肿瘤切除。若患耳为唯一有效听力耳,则不适宜采用迷路入路。
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法
面神经鞘瘤手术治疗中面神经功能的保留,不仅取决于医生精湛的手术技巧和神经电生理监测团队的高效协作,也离不开术中及术后对面神经损伤的恰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