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出国治疗案例
当前位置:INC > 脊髓肿瘤

患高难度脊髓肿瘤,却打破终身轮椅 “宣判”

发布时间:2025-05-07 10:14:33 | 关键词:患高难度脊髓肿瘤,却打破终身轮椅 “宣判”

  自2019年起,INC巴特朗菲教授多次来到中国开展示范手术,成功完成近两百台高难度神经外科手术。对于神经外科疾病患者而言,INC始终陪伴左右,见证他们重获新生。那些温暖且感人的故事,在一次次分享中被大家铭记。此次,我们要讲述的是刚刚战胜高难度脊髓肿瘤的赵女士的经历。

脊髓肿瘤面临瘫痪?巴教授妙手“疏通”脊髓生命通道

  “折磨我的肿瘤终于被完全剥离了。明天就能出院,终于能回家见到我的宝宝了!”38岁的赵女士轻声说道,这是她手术后的第14天。历经三周的分离,这位母亲对孩子的思念愈发浓烈。在访谈中,她分享了自己的治疗过程,希望能为同样受病痛折磨的病友带来希望。

  回想起刚查出颈7水平脊髓占位性病变的那晚,赵女士内心满是恐惧。她不停地在网上搜索这个陌生的词汇,“瘫痪、大小便失禁”这些字眼让她痛苦不已。30岁的她,本应陪着孩子玩耍,却要面对可能终身与轮椅相伴的残酷现实。在丈夫的陪伴下,他们跑遍了北上广的多家医院,可得到的答案都是令人绝望的:“手术必然会造成神经损伤,不是下肢截瘫,就是大小便失禁。”

  就在赵女士感到绝望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看到了一丝希望。她在图书馆查阅医学专著时,发现了德国巴特朗菲教授的名字。这位专注脊髓手术40年的专家,被人们称为手术“艺术家”。从图书馆的医学书籍,到专业神经外科论坛,经过多方查证,赵女士坚定地选择了巴教授。

  起初,赵女士还心存侥幸,期望肿瘤能自行消失,也尝试过中医治疗缓解症状。但随着病情加重,剧痛让她连平躺都成了奢望。无数个难眠之夜后,她意识到:“手术或许是唯一的解决办法,我要手术,我想好好生活,更想以最好的状态看着孩子长大!”这个看似普通的愿望,对当时的她来说却无比珍贵。

  幸运的是,巴教授成功的示范手术让赵女士的愿望成为现实,肿瘤被完全切除。在ICU时,巴教授的一句“你很勇敢,做得很好”给了她极大的鼓励。术后第1天,她就转出了ICU;第2天,恢复了排便感知;第4天,能在他人搀扶下行走;到了第14天,已经可以独立走直线。“这钱花得值吗?”当她没有出现瘫痪和大小便失禁的情况时,答案不言而喻。在对抗重大疾病时,及时找到合适的医生,往往就离成功近了一步。

高知女性颈7水平脊髓占位性病变,术后14天访谈

  “去年10月底,我最初以为自己患的是风湿病,因为手臂和手总是感觉发胀。我先去医院挂了风湿科,医生检查后认为可能是骨科问题,便让我转到了骨科。骨科医生经验丰富,听完我的症状描述,马上让我做核磁共振检查。

  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的神情变得严肃,告诉我颈椎处长了个肿瘤。我完全没想到会这么严重,这个肿瘤竟然压迫了那么多神经。

  确诊后,我立刻在网上查找这个病的相关信息,包括可能导致的功能损伤等。经过一整晚的研究,到第二天早上起床时,我已经对病情的严重性和影响有了清晰的了解。”

  “第二天,医生详细地向我说明了手术可能带来的各种后遗症。作为一个原本健康的人,我实在难以接受这样残酷的结果——无论是下肢截瘫还是大小便失禁,都让我无法承受。

  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我带着核磁共振片子四处求医。先去了北京,又回到上海,还往返北京三次。然而,所有专家给出的诊断结果都一样:这个手术肯定会造成神经功能损伤,导致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

  我才三十多岁,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本应是家里的顶梁柱,却要面对这样沉重的打击。整个11月,我的情绪都处于崩溃边缘,每天都以泪洗面,甚至产生过轻生的念头。一想到余生要在轮椅上度过,生活不能自理,我就觉得人生似乎失去了意义。”

  “去年10月初,我曾咨询过INC的工作人员,但那时症状还不明显,我一直抱有侥幸心理,希望肿瘤能自行缩小。

  到了10月底,一位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位中医。我坚持接受了三个月的中医治疗,包括针灸、经络疏通和脊柱正骨等。这些治疗确实有一些效果,虽然不能根治,但也让我看到了一点希望。

  在接受中医治疗期间,我一直没有去做核磁共振复查,一方面是担心频繁做这类大型检查会有辐射,另一方面也想再观察一段时间。没想到,3月中下旬,病情突然加重。

  最痛苦的是,我连平躺着睡觉都做不到了。只要在床上平躺,很快就会感到剧烈的刺痛,只能立刻坐起来。到3月底,情况变得更糟,平躺不到一个小时就会被剧痛疼醒,只能整晚坐在家里的单人沙发上勉强休息。虽然坐着睡能稍微缓解疼痛,但长期这样根本无法好好休息。

  这种持续的痛苦让我明白,中医治疗虽然能暂时缓解症状、减轻疼痛,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后,我终于意识到:手术可能是唯一的解决办法。虽然做出这个决定很艰难,但持续的疼痛让我别无选择。”

  “在病情加重的紧急时刻,我再次联系了INC。在决定手术前,我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不仅跑遍图书馆的医学专区,研读国内外神经外科专著,还查阅了许多外文文献,毕竟国外神经外科发展相对更早。

  在一本厚厚的神经外科著作中,我偶然看到了巴教授的名字,这个发现让我对这位德国专家产生了特别的信任。之后,我又详细了解了巴教授的背景以及INC团队的口碑,最终下定决心:如果要做手术,一定要让巴教授主刀。

  此外,我还注册了国内专业的神经外科论坛,仔细研究各位教授的手术案例,观看了大量手术讲解视频。

  我深知这个手术的难度极高,医生操作时稍有偏差,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巴教授数十年专注于脑干肿瘤手术,他这种钻研的工匠精神,让我最终选择信任他。

  我们希望手术能有双重保障,对医生来说这或许只是一台普通手术,但对患者而言,却关系着下半生的生活质量。任何一点小疏忽都可能导致漫长的康复过程,甚至改变整个人生。我们的要求很简单:把手术风险降到最低,最好能恢复到术前状态。

  巴教授最让我们放心的是,他会花大量时间进行术前规划,把每个细节都考虑周全。他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比如左手麻木、步态异常等的判断非常准确,这和他40多年的临床经验分不开。他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们相信,在手术台上他一定能冷静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正是这些专业保障,让我们最终决定选择他主刀。”

“你很勇敢,做得很好”

巴教授评估方案截取

  “无论病变的真正性质是什么,这绝对是一个需要手术的病例。原因是它产生了严重的占位效应,严重威胁脊髓及其功能。患者已经出现手臂无力的症状,很快可能发展为截瘫。

  根据核磁共振成像,病变可能是室管膜瘤;然而,仅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我们无法确定这类病变的真正组织病理学特征;胶质瘤虽然可能性较小,但也不能完全排除。”

  “凭借40余年的神经外科经验,我更相信自己的经验以及多年来从数千名患者身上获得的认知。因此,椎板成形术(即将骨块重新植入)绝对优于不植入骨块。”

  “我从不理会其他医生的看法。经过40多年的神经外科实践,我只相信自己的经验和从数千名患者身上学到的东西。所以,椎板成形术肯定比不植回骨头要好。我肯定会使用钛合金微型板,这种材料不会影响日后的核磁共振检查。”

术前术后

  “我的术后恢复情况比巴教授预期的还要好。在ICU只观察了一晚,我就转到了普通病房。让我特别感动的是,巴教授特意穿着隔离服来ICU查房,他仔细检查我的腿部状况,还不断鼓励我,说‘你很勇敢’‘做得很好’。这些话给了我很大的力量,当晚我几乎没睡,一直在病床上反复练习抬腿动作,看着脚尖一点点抬高,我就坚信自己一定能重新走路。

  术后第4天,我就能在搀扶下行走了,虽然第一次下床时因为长时间卧床有些吃力。到了术后第14天,我已经可以不用搀扶,自己走直线了。更惊喜的是,巴教授预估我的大小便功能可能需要3-6个月才能恢复,但术后第2天我就恢复了排便感知,到现在都能完全自主控制。

  现在虽然手术带来的疼痛和麻木还在,但我在心理上却有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折磨我的肿瘤终于被彻底切除了。这种身体和心灵上的双重解脱,让我真切地觉得:这场与病魔的战斗,我胜利了。

巴教授评估方案截取

  作为亲身经历者,我强烈建议大家:如果早期发现脊髓肿瘤,一定不要拖延,要及时手术。这种病基本不会自行消失,越早治疗效果越好。选择医生时,一定要找能让你充满信心的专家,就像我选择巴教授一样。

  我们选择巴教授,就是希望能尽量减少遗憾,毕竟这关系到后半生的生活质量。术后我问主任‘这钱花得值不值’,他给出了专业的回答:值!因为巴教授从开刀到缝合,每个动作都精准、利落,手稳得就像磐石一样。”

  “明天我就要出院了,终于能见到已经三个星期没见的两个孩子。记得当初咨询时我就说过:我要不惜一切代价,用最好的状态陪伴孩子成长。现在,这个愿望实现了,这不仅是对孩子的承诺,也是对自己最好的慰藉。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质量。如果能通过选择更好的医疗资源,保住更多身体功能,减少后遗症,那么这样的投入就是值得的。

  作为亲身经历者,我衷心希望更多患者能像我一样幸运,尽早接触到优质的国际医疗资源,尤其是能遇到像巴特朗菲教授这样的国际神经外科专家。我们真诚地期待,通过专业的医疗平台,能让更多需要帮助的病友在关键时候获得更好的治疗机会。毕竟在对抗重大疾病时,及时找到合适的医生,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联系INC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姓名:
联系方式:
病情简介:

大家都在看

神经外科治疗

脑肿瘤

照片/视频云集

神外资讯

神外历史

Neurosurgical History

神经外科学术访问

学术访问

Academic Visits

出国治疗神经外科疾病

国际治疗

International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