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脑肿瘤较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神经功能缺损(68%),通常为运动无力(45%)。54%的患者出现头痛,26%的患者出现癫痫发作。关于具体临床表现,请参见下文幕上和幕下肿瘤部分。
幕上肿瘤体征及症状包括:
1.由ICP升高所致(见下述幕下肿瘤)
A.由肿瘤和/或水肿引起的占位效应所致
B.CSF循环受阻(脑积水)幕上肿瘤较少见(可发生于胶样囊肿引起的侧脑室积水)。
2.进展性局灶性功能缺损包括无力、言语困难(左侧半球脑肿瘤患者发生率约37%~58%4)
A.由于肿瘤侵犯损害脑实质。
B.由于占位病变和/或瘤周水肿和/或出血压迫脑实质。
C.由于颅神经受压。
3.头痛
4.癫痫发作,作为脑肿瘤的首发症状并不少见。对于一次发作年20岁的特发性癫痫患者,应寻找是否存在肿瘤(如果检查果为阴性,应继续随访重复检查)。后颅窝肿瘤或垂体肿瘤所致者罕
5.精神状态的改变抑郁、嗜睡、淡漠、意识错乱。
6.提示TIA(称为“肿瘤性TIA”)或卒中的症状,可能是由于
A.肿瘤细胞阻塞血管。
B.瘤内出血任何肿瘤都有出血的可能。见出血性脑肿瘤。
C.局灶性癫痫。
7.垂体肿瘤的不同病例(见垂体腺瘤)
A.内分泌素乱引起的症状。
B.垂体卒中。
C.CSF漏。
幕下肿瘤
与幕上肿瘤不同,癫痫发作很少见(癫痫源于大脑皮质兴奋)。
1.多数后颅窝肿瘤因脑积水(HCP)导致颅内压(ICP)升高,因此常表现为颜内压升高的症状和体征。包括
A.头痛。
B.恶心/呕吐,可由HCP导致的ICP升高或迷走神经核或较后区直接受压引起。
C.视乳头水肿发生率约为50%~90%(当肿瘤影响脑脊液循环时更为多见)。
D.步态障碍/共济失调。
E.眩晕。可能是由于Ⅵ颅神经(外展)麻痹所致,该神经麻痹可发生于ICP增高但该神经没有直接受压的情况下。
2.提示后颅窝不同部位占位效应的症状和体征)
A.小脑半球病变可致肢体共济失调、辨距不良、意向性震颤
B.小脑蚓部病变可致步距增宽、躯干性共济失调、蹒跚步态。
C.脑干受累常导致多组颅神经和长传导束功能障碍,当出现眼球震颤(是旋转或垂直方向)时应怀疑脑干受累。
脑肿瘤相关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与其他损害性脑部病变一样,除了非局灶性的体征和症状(比如痕病发作,ICP升高等),肿瘤也可以造成受累脑组织神经功能的进展性缺损。一些特征性的“综合征”如下:
1.额叶——意志缺乏,痴呆,人格改变。通常不具有偏侧性,但是也可能出现失用症、轻偏瘫或者言语障碍(在优势半球受累的情况下)。
2.颞叶——听幻觉或嗅幻觉,似曾相识,记忆受损。视野检查可能会发现对侧上半视野象限盲。
3.顶叶——对侧运动或感觉受损,同侧偏盲。也可能出现失认症(在优势半球受累的情况下)和失用症(见顶叶疾病的临床综合征)。
4.枕叶——对侧视野缺损,失读症(特别是在浸润性肿瘤累及胼胝体的情况下)
5.后颅窝——颅神经功能缺损,共济失调(躯干性或四肢性)。
脑肿瘤伴随的头痛
头痛(H/A)可发生于有或无颅内压增高的情况下。原发性肿瘤或转移癌患者的发生几率均等(约50%患者出现)。典型表现为清晨加重(可能是由于睡眠时通气不足所致),这种情况实际上可能不多见。头痛可因咳嗽、用力或身体前倾(使头部处于下垂位置)(30%的患者)而加重。40%的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呕吐后头痛可暂时缓解(可能是由于呕吐时过度通气所致)。上述特征加上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癲痫发作可作为肿瘤性头痛与其他类型头痛的鉴别依据。然而77%脑8瘤患者的头痛与紧张性头痛相似,还有9%脑肿瘤患者的头痛与偏头痛相似。只有8%的患者表现为“典型的”脑肿瘤性头痛,其中三分之二的患者颅内压增高。
肿瘤性头痛的病因学脑组织本身对疼痛不敏感,脑肿瘤患者发生头痛可能是由于下列因素合并存在而引起的:
1.颅内压(ICP)升高可能是由于:
A.肿瘤的占位效应。
B.脑积水(梗阻性或交通性)。
C.伴随水肿导致的占位效应。
D.合并出血导致的占位效应。
2.侵犯或压迫了对疼痛敏感的结构:
A.硬脑膜。
B.血管。
C.骨膜。
3.继发于视物困难
A.支配眼外肌的神经功能障碍所导致的复视
1.Ⅲ、Ⅳ或Ⅵ颅神经直接受压
2.ICP增高导致外展神经麻痹(见复视)
3.脑干受侵犯/压迫所导致的核间性眼肌麻痹。
B.聚焦困难视神经受侵犯/压迫所导致的功能障碍。
4.ICP升高所导致的血压较度增高(Cushing三联征的一部分)
5.心理性,功能丧失所导致的紧张(如工作能力下降)
相关参考资料来源:《神经外科手册》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