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出国治疗案例
当前位置:INC > 脑瘤

垂体细胞瘤是什么病?垂体细胞瘤怎么治疗

发布时间:2022-05-12 17:54:40 | 关键词:垂体细胞瘤是什么病

  垂体细胞瘤是什么病?垂体细胞瘤是属于少见的实性低级别梭形细胞成人胶质肿瘤,相当于WHO I级,起源于神经垂体或漏斗,界限清楚。垂体细胞瘤通常沿着神经垂体分布,包括垂体柄和垂体后叶。因此,垂体细胞瘤可以发生在鞍内、鞍上或两处并发。垂体细胞瘤结构紧凑,双较胶质细胞束交错排列,无罗森塔尔纤维或egb,这对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鉴别诊断很重要。手术切除是治愈的。

  垂体细胞瘤的命名曾被用于其他在鞍区及鞍上发生的肿瘤(如颗粒细胞瘤、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目前,该名称只限于非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很少使用的名称有垂体后也星形细胞瘤、垂体柄起源的肿瘤以及漏斗瘤。垂体细胞瘤少见,到目前为止有报告的病例不超过一百例。

  垂体细胞瘤有那些临床症状?

  垂体细胞瘤较常见的体征与症状与其他生长缓慢、无激素分泌的鞍区及鞍上原发性肿瘤相似,表现为视交叉、漏斗和垂体腺受压,视觉障碍,头痛以及不同垂体功能低下的表现,如闭经、性欲低下以及轻微血浆泌乳素水平升高(垂体柄效应)。无症状的病例在尸检时偶然发现。

  相关研究对7例垂体细胞瘤患者进行数据统计研究,发现在临床症状方面,7例患者中女性3例,男性4例,中位年龄55岁(23~68岁),肿瘤均位于鞍区或鞍旁,肿瘤较大径范围1.2~3.5cm,平均2.3cm。86%的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3例因垂体功能减退引起内分泌紊乱等相关症状,3例患者由于肿瘤压迫,导致头晕或视觉障碍。

  垂体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典型的垂体细胞瘤表现为实性结构,细胞排列紧密,由拉长的双较梭形细胞组成,呈束状或席纹状排列。细胞边界清晰,胞质丰富嗜酸性,核中等大小、椭圆形,无明显异型,核分裂象少见,对周围组织通常无浸润性生长。目前,已有研究发现垂体细胞瘤包含广泛的形态学谱,可表现为片状、漩涡状、栅栏状等不同排列,细胞形态从梭形至上皮样,可能与正常垂体细胞本身形态学多样性(超微亚型分为亮细胞、暗细胞、颗粒细胞、嗜酸细胞和室管膜细胞)有关。近年有学者报道垂体细胞瘤少见的室管膜亚型,并通过TTF⁃1免疫组化染色与电镜检查验证室管膜样垂体细胞肿瘤性成分的存在。有文献报道非典型的垂体细胞瘤,表现为细胞密度增高、核异型性增加和核分裂象增多,Ki⁃67增殖指数可增至5%~12%,但这类肿瘤病例数少,尚无明确诊断标准,且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意义仍有待分析。

  垂体细胞瘤怎么治疗?

  垂体细胞瘤属于缓慢生长的惰性肿瘤,其组织学表现等同于WHOⅠ级,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但部分患者因肿瘤局部与周围组织粘连,只能行次全切除术或部分切除术,残余肿瘤可能会逐渐增大,有不同程度的复发。术后放疗可能会降低非完整切除患者的复发率。相关研究表明,对于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均预后良好。所以如果患垂体细胞瘤,首要标准治疗为手术切除,选择经验丰富的手术医生主刀,能够争取较大水平的切除,从而尽量避免因为肿瘤残余而导致的复发。

  INC垂体细胞瘤专家:

  德国Henry Schroeder教授

  擅长领域:内镜神经外科(脑积水、囊肿、脑室内病变);内镜颅底手术(脑膜瘤、前庭神经鞘瘤、表皮样囊肿);鼻内镜颅底手术(垂体瘤颅咽管瘤等);微创神经导航脑颅内手术;周围神经手术;癫痫手术等,擅长神经内镜下单鼻孔垂体瘤的微创手术治疗。

  德国Helmut Bertalanffy教授

  擅长领域:专研复杂脑瘤手术30余年,擅长大脑半球病变、脑干病变、脑血管疾病、脑内深层区胶质瘤、颅颈交界处的病变等的肿瘤切除术、神经吻合术以及各种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拥有上千台脑干手术量,以高超的技术手法和顺利前提下高切除率手术而,在中国患者群中被尊称为“巴教授”。

  法国Sebastien Froelich教授

  擅长领域:擅长神经内镜鼻内入路的颅底肿瘤切除,针对垂体瘤、脊索瘤、颅咽管瘤等复杂脑肿瘤等采取神经内镜下颅内高难度位置的微创手术。其的内镜手术“筷子”操作方式不止提高了肿瘤的切除率,更是使肿瘤患者有了更好的预后效果。

联系INC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姓名:
联系方式:
病情简介:
出国治疗案例

大家都在看

相关文章

神经外科治疗

脑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