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骨大孔区脑膜瘤又称大脑膜孔(FMM),是全部脑膜瘤中较具挑战性的肿瘤之一,因为它的位置独特,临床病程,隐匿的发病以及肿瘤在就诊过程中的相对较大尺寸。这些肿瘤生长缓慢,临床症状根据不同结构的受累而变化,包括脊髓、椎动脉、下颅神经和延髓。通常出现在40至70岁的男性和女性中。
大脑膜孔(FMMs)是颅底脑膜瘤,占全部脑膜瘤的1.8%-3.2%。它们起源于颅颈交界处的蛛网膜层,该区域位于颅颈下三分之一和C2体上缘之间的前缘之间,从颈静脉结核横向到C2层的上缘,从鳞状枕骨的前缘到C2的棘突的后部。在硬脑膜上的插入允许布鲁诺和乔治如果插入在前中线的两侧,则将FMM分类为前部,如果插入位于中线和齿状韧带之间,则为侧向,或后部。
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症状有哪些?
患有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人在诊断出之前病情发展缓慢,可以在两年或更长时间内经历症状的缓慢进展。这些症状可能包括平衡出现恶化,不自主抽搐,与下颅神经相关的不自主震颤,舌头,腿部,手臂和手部肌肉张力丧失,上颈部,头部后部和/或眼睛后面的疼痛,以及手臂或腿部的感觉变化。随着病情进展恶化,可能还有出现膀胱或肠道失控的情况。
枕骨大孔区脑膜瘤手术成功率高吗?
枕骨大孔区脑膜瘤手术成功率需要根据脑膜瘤良性或恶性、患者的手术条件等综合评估,对于大多数良性脑膜瘤来说,只要做到手术全切,术后复发以及并发症的概率都会较小,手术成功率会比较高。
相关研究考虑了33项回顾性研究或病例系列,包括1053名患者,其中大多数是女性(53.8%),平均年龄为52岁。平均随访时间为51个月(范围为0-258个月)。65.6%的脑膜瘤是前部的,平均直径为29毫米,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术后,17.2%患有并发症(手术和非手术相关),2.5%复发。手术治疗后,表现得分平均有所好转(75对81,p<0.001)。在大多数后部和侧向FMM(p=0.025)且平均肿瘤小于25 mm(p<0.05)的队列中,全切发生率显着。FMM是一种少见且具有挑战性的病理学,其治疗应该是多学科的,重点是生活质量。手术仍然是黄金标准,旨在较大限度地切除并保留神经功能。在次全切除、非I级病变或复发的情况下,需要辅助治疗。(研究数据仅供参考,具体病情需咨询医生了解)
FMMs在术前和术后容易出现多种神经功能障碍,这是由于相邻的颅底神经和血管结构,如椎动脉的V3和V4节段,颅神经IX-XII,后小脑下动脉(PICA)和脑干。这些解剖学关系可能难以接近,因为大多数(>80%)的FMM来自大孔的前外侧或前外侧,即齿状韧带前方。
除了位置和解剖学边界外,决策和治疗还受其组织学分级、时间行为以及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合并症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当病变或切除本身导致机械不稳定时,可能需要稳定。对于有症状的FMM或有生长记录的肿瘤,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较可行的方法仍然是大孔的后侧或后侧,因为前路出现脑膜炎、神经系统疾病或机械不稳定的风险更高。另一方面,后侧或后侧入路也会对脑干、颅神经和血管产生风险。
一旦切除肿瘤,需要对肿瘤进行病理学测试。大多数大脑膜孔是良性的,但少见的病例可能是恶性的。如果肿瘤是恶性的,我们经常建议手术后进行放射治疗。
通常,在手术后的前两个晚上在神经危重症监护室度过,可能会在手术后三到五天内离开医院。在手术后的二天开始可以进行轻微的身体活动。通常,神经外科医生的术后一开始就诊是在手术后两周。可能需要住院康复,以好转大脑膜孔脑膜瘤手术后的平衡和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