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床突脑膜瘤是少见的病变,约占中央颅底脑膜瘤的0.7%。这些肿瘤通常被称为“鞍背”或“上斜坡”脑膜瘤。由于这些肿瘤靠近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包括视交叉、颈内动脉(ICA)、垂体柄和动眼神经,手术切除这些肿瘤具有挑战性。已经描述了各种手术方法来接近PCP以较小化并发症,并提高切除范围。
该区域的病变主要有两种解剖类型:
位于两个PCP之间并起源于鞍背或上斜坡区的中央脑膜瘤,应称为鞍背或上斜坡脑膜瘤
以PCP为中心的偏心性脑膜瘤是的PCP脑膜瘤。
外科手术方法
已经描述了进入该区域肿瘤的各种手术方法。这些包括由Dolenc描述的硬膜外经海绵体-经小脑入路一额颞或翼点入路、乙状窦前经岩骨入路和经颧颞下入路。在额颞部和翼点入路中,通过视神经-颈动脉和颈动脉-动眼神经通道可以直接进入肿瘤,但是被肿瘤向前推动的穿支血管有损伤或血管痉挛的危险。一个两阶段的方法,结合乙状窦后枕下通道去血管化肿瘤,随后通过额颞部途径完全切除肿瘤,也被描述过。经颧颞下入路在解剖学上是一种很好的技术,因为它允许首先凝固肿瘤的硬脑膜,然后逐块切除肿瘤。然而,颞叶退缩可能是危险的,偶尔有静脉梗塞的报告。Dolenc描述的经海绵体入路对脑神经和ICA也有潜在的危险。
在这里描述的入路中,基底FTOZ开颅术,裂侧裂,允许通过颈动脉-视神经走廊,颈动脉和动眼神经之间的通路,以及前颞下入路。这提供了额外的手术轨迹,允许在没有颞叶回缩的情况下直接进入穿通血管后面的PCP。
较外侧小脑上幕下(ELSI)入路仍然是神经外科中较通用的入路之一,因为它能够处理各种解剖区域,特别是后外侧中脑和幕下区域。近年来,神经内镜外科的快速发展为这一方法的改进带来了较大的机遇。
PCM手术的原则是肿瘤的早期去血管化和从ICA穿支、脑神经、PS、甚至下丘脑。已经实施了几种方法来治疗这种具有可接受风险的病变,其中许多代表了传统翼点入路、颞下入路或乙状窦前入路在骨切除方面的变化。根据进入PCP的手术方向,它们可以分为前外侧、外侧、后外侧和复杂路径。大小、密度和肿瘤微形态是PCM切除范围和结果的较重要的决定因素。小的、柔软的、轮廓分明的肿瘤可以用上述任何一种方法完全切除,而没有明显的神经后遗症,而大的、质地硬的、血管丰富的和包裹穿通器的多个微小叶的肿瘤常常导致不完全切除。在19例报告的PCM病例中,9例(47.4%)获得全切除。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外侧和后外侧路径不能实现PCM的远前延伸的去除。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宽侧裂的基底额颞眶颧眶颧入路。与经典的额颞开颅术相比,该入路提供了额外的前颞或颞下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