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6月,我33岁,是一名野生动物生物学家,但生活突然发生了转折。我开始出现剧烈头痛,MRI显示脑内出血,随即接受了紧急手术。在我的左颞叶中发现了一个橡子大小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肿瘤。当时被告知,我的生存时间可能不会超过一年。”
的确,大多数恶性脑瘤生长迅速且极易复发,轻者可导致神经功能缺损,重者可能出现瘫痪、呼吸循环衰竭等,生存期有时不超过3个月。其中,胶质母细胞瘤(GBM)作为一种常见且恶性程度极高的胶质瘤,多项大型群体研究报告显示其中位生存期为12-14个月,仅有少数经过合理规范治疗的病例可存活3年或5年以上。虽不应轻言“奇迹”,但我们至少仍可怀抱希望。
一位与恶性脑瘤共处18载的幸存者记录
“当病友们得知我是一名与脑胶质瘤共同生存超过18年的幸存者时,他们脸上常会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我知道,也在某种程度上感到欣慰,因为我为他们带来了希望。”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由患者本人分享,旨在鼓励更多正在面对类似挑战的人。
2000年,时年28岁的Lauren因头部左侧剧烈疼痛就医,MRI检查显示左颞叶脑出血,需手术干预。术中医生发现脑内存在动静脉出血并伴有脑肿瘤——后被确诊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医生告知Lauren,该类疾病通常生存期仅为1年左右。然而疾病并未击垮坚强的Lauren,她选择平静接受并积极治疗,通过术后放射治疗及自主锻炼,凭借乐观心态和顽强意志,实现带瘤生存超过4年。
2005年,由INC教授主刀,Lauren接受手术,肿瘤获极大程度切除,之后经历放化疗,度过2年康复期。此后肿瘤虽多次复发,但通过手术联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她一次次延长了生存期。历经4次脑外科手术和数年放化疗,艰难抗争18年之久,她依然活着,并深感自己无比幸运。
尽管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总体预后较差,但回顾Lauren不凡的治疗历程以及其他少数经积极治疗实现长期生存的病例,以下4点经验可供恶性脑瘤患者参考:
1 不应被生存期中的“数字”束缚
当被诊断出严重疾病,特别是如髓母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这类高度恶性的脑瘤时,了解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和预后可能加剧恐慌。但需清醒认识到,这些仅为统计数字,每个人的病情和预后并不相同,不应轻易放弃希望。个体预后的决定性因素在于治疗是否有效,以及患者自身的生存意愿和健康积极的心态。
尽管Lauren的治疗过程充满波折,但在整个过程中,她始终对生命怀有热情,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坚持运动,并庆祝每一个里程碑,包括完成迷你铁人三项、滑雪之旅和登山等。
2 重视首次手术!切除程度直接影响预后
恶性脑瘤虽极少发生颅外转移,但极易复发,因其呈浸润性生长,侵袭性强。手术难以彻底切除,故复发率极高。特别是胶质母细胞瘤,中位生存期通常不足两年,若位于功能区则手术切除范围更受限,复发率更高,预后更差。随着技术进步,功能区脑胶质瘤的手术质量得以提升,也在很大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生存期。
临床经验分析表明,手术切除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当前手术原则仍是在安全前提下实现肿瘤最大范围切除。多项研究总结显示,很多长期生存患者均接受了积极规范的手术,实现了极大范围的肿瘤安全切除;若肿瘤复发,手术仍是首选治疗策略。
3 积极采取辅助治疗以预防复发
应对恶性脑瘤,放疗是另一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其主要目标是清除术后残留的肿瘤细胞,从而极大程度控制复发。随着新药问世以及放射治疗、免疫治疗和临床试验方法的进步,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拥有更多治疗选择,目前诊断后存活2年以上的患者比例也已增加两倍多。
4 选择擅长恶性脑瘤手术与综合治疗的高水平神经外科医生
若想取得更好疗效,一个成熟且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团队不仅可最大化手术效果,还能科学指导术后其他辅助治疗手段,这对患者至关重要。
对于具备手术指征的恶性胶质瘤患者,应首先争取实现极大范围的肿瘤安全切除,其次尽可能采用放化疗等个体化综合治疗策略,并树立牢固信心与强烈生存意志,坚持积极治疗,这样才能为患者赢得长期生存和良好预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