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出国治疗案例
当前位置:INC > 患者故事 > 胶质瘤

脑干丘脑胶质瘤手术成功案例:7岁患儿术后重返校园

发布时间:2025-07-18 18:11:31 | 关键词:脑干丘脑胶质瘤手术成功案例:7岁患儿术后重返校园

  巴特朗菲教授术后5个月随访结论:"该区域手术极具挑战性,但在关键脑区实现满意切除。肿瘤切除效果非常理想!患儿神经功能良好,整体状态令人满意。"

临床背景

  患儿偶发头晕症状,病因实为脑干中脑脚部延伸至右侧下丘脑及丘脑的胶质瘤。脑干与丘脑作为神经外科高风险区域,包含密集神经血管结构,手术面临巨大挑战。

脑干、丘脑,这两个素来被认为是“手术禁区”的危险地带,却因肿瘤双双“沦陷”

治疗困境

  手术复杂性高、风险大、安全切除难度极大,导致多数医生难以处理。近1年时间,患儿父母未能找到可安全手术的医疗团队,直至联系德国脑干手术专家巴特朗菲教授。

教授手术决策依据

  "我已为众多类似位置、大小及范围的儿童及成人成功手术。可为该患儿提供手术! 因长远来看手术是最佳选择。"

手术实施

  2025年巴教授中国行期间,成功为患儿安全切除肿瘤。

术后即时状况

  术后第1天患儿清醒状态:"我在睡觉呢!"(向母亲撒娇)

  母亲回应:"等她睡醒与巴教授合影!"(喜悦状态)

随访结果

  患儿现已回归校园,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成功为年幼的孩子安全切除肿瘤

肿瘤解剖位置挑战解析

  7岁秋秋因阵发性头痛头晕确诊"鞍区病变",行右侧丘脑立体定向颅内肿物清除术。术后病理:神经上皮性肿瘤。分子检测符合毛细胞星形细胞瘤(WHO 1级)

  虽为低级别胶质瘤且全切预后佳,但肿瘤位于脑干中脑-丘脑区(手术高风险区)。"此位置无法手术"成为多数医生结论。"脑干手术属外科操作难度巅峰,轻微损伤即可致严重残疾。"

丘脑-中脑手术难点说明

丘脑-中脑手术为何这么难?

  中脑:脑干核心组成部分,含颅神经核团及上下行传导束。功能包括:

心血管/呼吸中枢

  脑干上行激活系统(维持意识)

  感觉运动传导通路(大脑-脊髓联络)

  损伤后果:轻则瘫痪,重则死亡。

  丘脑:位于中脑上方,承担神经信号中转功能。损伤可致严重意识障碍。

  该区域手术需在狭窄空间内精准操作,避免损伤关键结构。巴教授术后坦言:

  "此次手术极具挑战性:涉及下丘脑及右侧中脑脚区重要血管,存在损伤锥体束致左侧偏瘫高风险,儿童手术操作空间极度有限。"

此次在该区域的手术本身已经非常具有挑战性,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手术区域极其关键,涉及到下丘脑及右侧中脑脚附近,这里分布着大量供血重要脑区的重要血管;二是存在损伤锥体束导致左侧偏瘫的高风险,因此必须在术中尽一切努力避免这一后果。更不用说这名儿童的手术操作空间非常狭窄。

国际专家成功手术记录

  巴教授评估影像后确认:"已成功完成众多类似病例。手术为最佳治疗方式,目标为最大安全切除。该部位90%以上切除率即属优异结果。"

手术学术基础

  巴教授自1991年发表《深部海绵状血管瘤显微外科治疗(26例报告)》,其中14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中11例实现全切且无新增神经损伤。该研究奠定其脑干手术权威地位。

早在1991年,巴教授就已发布过相关研究,《Microsurgery of Deep-Seated Cavernous Angiomas: Report of 26 Cases 深部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6例报告)》,回顾了26例经显微手术切除的深部海绵状血管瘤,其中14个位于脑干内,其中11例完全切除,没有产生额外的神经功能缺损。

手术结果与康复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协作下,肿瘤获满意切除。术后5个月随访。

术前术后MRI对比

神经功能整体良好

  出现术前预判的左侧肢体轻度无力(肿瘤毗邻皮质脊髓束所致)

康复建议

  儿童大脑可塑性强,完全恢复需超过1年

  建议专项儿童康复理疗加速恢复

  目前无需辅助治疗,以功能恢复为主

免费咨询INC顾问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姓名:
电话:
病情:

大家都在看

神经外科治疗

脑肿瘤

照片/视频云集

神外资讯

神外历史

Neurosurgical History

神经外科学术访问

学术访问

Academic Visits

出国治疗神经外科疾病

国际治疗

International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