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出国治疗案例
当前位置:INC > 患者故事 > 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引发视力下降:80%患者典型表现与诊疗要点

发布时间:2025-07-10 10:25:13 | 关键词:颅咽管瘤引发视力下降:80%患者典型表现与诊疗要点

  主诉"视物模糊"的54岁女性患者,于眼科门诊就诊1个月。视野检查提示右侧同向偏盲,左侧视野不规则,双眼视力减退。影像学检查发现2.5厘米鞍上占位性病变(含实性及囊性成分),压迫视交叉与下丘脑。术后病理确诊为颅咽管瘤

  33岁男性患者主诉近月记忆力下降及视力恶化。视野检查显示右侧同向偏盲,影像学证实3厘米鞍上囊性病变延伸至第三脑室,压迫下丘脑及视交叉。术后病理诊断为颅咽管瘤。

  临床数据显示,颅咽管瘤(CP)患者视力障碍发生率约80%。该肿瘤好发于鞍区及鞍上区,毗邻视神经与视交叉。肿瘤进展可损伤视觉通路,需积极治疗以保存视力。

  成人颅咽管瘤首选手术切除,目标为最大范围切除肿瘤并保护神经功能。术式分为经颅与经蝶入路,依据肿瘤位置及毗邻关系选择。传统开颅术为经典方案,近年鼻内镜经蝶入路应用增多。Godil等研究证实:全切除(GTR)后5年无复发生存率75.0%(次全切除/STR为25.0%),GTR复发时间30.2个月(STR为13个月);GTR组视力恶化率更低,重返工作/学习比例更高。但鞍区解剖复杂,需平衡全切除与神经损伤风险——在保护垂体-下丘脑功能及视路结构前提下力争全切除,是改善长期预后的关键。

01 复杂鞍区肿瘤定制化全切方案

  病例特征:颅咽管瘤压迫第三脑室及视神经,症状包括行走不稳、认知功能障碍、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全垂体功能减退伴轻微高泌乳素血症。

INC福教授定制化手术方案:

在INC福教授的定制化手术策略之下  第一阶段单鼻孔内镜手术  第二阶段开颅手术  肿瘤被成功切除  视力、视野得到恢复,  未出现颅神经麻痹迹象,  认知功能有所改善,  垂体功能也回归正常

第一阶段:右侧单鼻孔内镜手术

  经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实施视交叉减压及神经松解,为后续切除奠定基础。因肿瘤进展导致新发视野缺损及下丘脑压迫,需二次手术。

  术后改善:全垂体功能减退稳定、步态及认知障碍缓解、视功能提升、无脑脊液漏。

主刀医生是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颅底手术委员会前主席Sebastien Froelich教授(福教授),对于鞍区肿瘤极为擅长。

第二阶段:开颅手术(后岩骨入路)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经后岩骨入路后移横窦-乙状窦连接部建立操作通道。分离脚间池蛛网膜显露肿瘤,内镜辅助探查神经血管结构。全程辨识保护第三脑室底部,实施多层精细缝合。

  术后恢复:视力视野正常、无颅神经麻痹、认知功能改善、垂体功能恢复正常。

术后情况:视力、视野恢复正常,没有颅神经麻痹症状,认知功能改善,垂体功能恢复正常。

  主刀专家为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颅底手术委员会前主席Sebastien Froelich教授(福教授)。

02 颅咽管瘤治疗五大挑战与恢复可能

  颅咽管瘤虽归类为良性肿瘤,但约50%病例于成年期确诊,因毗邻神经结构导致显著神经内分泌及视觉损害。

常见临床症状:

  视力障碍(80%)

  头痛(60%)

  月经紊乱(60%)

  疲劳(50%)

  胃肠道异常(30%)

  体重变化(20%)

  脑脊液循环受阻可引发脑积水(表现为头痛),进而进展为颅内压增高。该因素是影响10年总生存率的关键变量(与嗜睡、视力障碍、视乳头水肿、肿瘤钙化、术中粘连共同作用),儿童患者尤为显著。(注:不同研究数据可能存在差异。)

视力障碍机制解析:

视交叉受压

  解剖基础:视交叉位于鞍区上方,肿瘤向鞍上生长可直接压迫

视野缺损类型:

  双颞侧偏盲(最常见):视交叉中部受压损伤交叉纤维

  同向性偏盲:肿瘤偏侧压迫视束或未交叉纤维

视神经/视束受压

  前上方生长压迫视神经→单/双眼视力下降、中心暗点、失明

  后外侧生长压迫视束→对侧同向性视野缺损

颅内压增高

  肿瘤阻塞第三脑室/室间孔→脑积水→颅内压升高

  继发视乳头水肿(晚期少见)

血管压迫

  压迫视路供血动脉(如垂体上动脉分支)→缺血性损伤

肿瘤相关炎症

  囊液渗出或破裂→局部炎症反应→视神经/视交叉水肿加重

颅咽管瘤五大治疗挑战

1. 不完全切除

  肿瘤与下丘脑/垂体紧密粘连,为保护功能常被迫放弃全切除。即使次全切除(STR)进展率高、复发率显著(与切除范围负相关),术后仍面临脑脊液漏、出血、脑积水等风险。修复手术风险常大于获益。技术精湛术者可实现安全全切。

2. 尿崩症(DI)

  手术损伤下丘脑-垂体轴→电解质紊乱→高渗性细胞外状态→术后即刻出现大量低渗尿排泄。

3. 代谢紊乱与下丘脑性肥胖

  下丘脑(腹内侧核、弓状核)为体重调节中枢。肿瘤/手术/放疗损伤内分泌通路可诱发肥胖。术后下丘脑性肥胖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为普通人群19倍。需终身激素替代治疗。

4. 视力障碍/丧失

  术前视力缺陷常见(肿瘤压迫视交叉)。研究显示:1307例患者中38-42%术后视力改善。但术前已损视力恢复困难(视神经通路损伤+成人细胞再生有限)。术前需详查视力视野以指导术中保护。

5. 心理并发症

  手术可能导致睡眠障碍、注意力缺陷、冲动行为、语言障碍及行为异常(下丘脑受累者更易发)。

  手术操作空间仅约4毫米,0.1毫米误差即可导致不可逆神经损伤。术者需精准权衡风险决策,对技术要求极高。

联系INC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姓名:
电话:
病情:

大家都在看

神经外科治疗

脑肿瘤

照片/视频云集

神外资讯

神外历史

Neurosurgical History

神经外科学术访问

学术访问

Academic Visits

出国治疗神经外科疾病

国际治疗

International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