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Willis环前循环动脉瘤
Willis环是脑底动脉环,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起始段共同组成,在调节脑血流、维持脑血液供应平衡方面起着关键作用。Willis环前循环动脉瘤是指发生在这个环的前循环部分(包括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等前循环动脉血管)的动脉瘤。
从病理学角度看,动脉瘤是动脉壁因局部病变(如薄弱或结构破坏)而向外膨出,形成的永久性局限性扩张。这种扩张使得血管壁变薄、失去弹性,在血流的冲击下,随时有破裂出血的风险。
二、症状表现
搏动性肿物和杂音(较少见,多为体格检查发现)
若动脉瘤较大且靠近体表可触及,肿块表面光滑,触之有膨胀性而非传导性的搏动和震颤,听诊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呈非连续性。压迫动脉瘤近端动脉可使肿物缩小、搏动、震颤及杂音减轻或消失。
头痛头晕
常是最早出现且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头痛的严重程度和性质因人而异,可能为持续性钝痛,也可能是突发的剧烈头痛。这是因为动脉瘤的扩张会牵拉周围的脑膜、血管和神经组织。
视力模糊或视野缺损
当动脉瘤压迫视神经或视交叉时,会导致视力出现问题。如果是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尤其是靠近眼动脉或视交叉的动脉瘤,这种压迫症状会更明显。
神经功能障碍
可能出现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上睑下垂、瞳孔散大、眼球运动障碍等。还可能出现偏头痛、肢体无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等症状。若发生破裂出血,还可伴有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典型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
三、病因
先天性因素
先天性动脉瘤通常是由于Willis环前循环动脉壁先天性平滑肌层缺乏,主要表现为动脉管壁中层缺少弹力纤维,平滑肌较少,血流动力学因素促使动脉瘤形成。例如,部分患者可能存在Willis环部分缺如、血管先天性薄弱等情况,在血流长期冲击下容易形成动脉瘤。
动脉硬化性因素
中老年人多见,由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使动脉壁内弹力层和中层受到破坏。动脉壁变得脆弱,随着血流压力的增加,逐渐形成动脉瘤。
感染因素
局部噬血管细菌感染(如猪霍乱杆菌等)可引发感染性动脉瘤。感染破坏动脉壁结构,使其局部薄弱,容易在血流作用下形成膨出。
创伤因素
颅脑外伤后,动脉壁受到直接损伤,局部结构破坏,在修复过程中如果存在薄弱点,就可能形成动脉瘤。
四、检查方法
脑血管造影(DSA)
这是诊断Willis环前循环动脉瘤的“金标准”。通过将造影剂注入脑血管,能够清晰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态、数目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等信息。不过,DSA是一种有创检查,存在一定风险,如造影剂过敏、血管损伤等。
CT血管成像(CTA)
是一种快速、相对无创的检查方法。利用CT扫描技术,结合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对脑血管进行成像,能够准确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血栓情况等,对于术前评估有重要价值。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不需要注入造影剂的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血管结构显示较好,能够提供动脉瘤的全貌,同时还可同时观察周围脑组织的情况。
五、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动脉瘤夹闭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Willis环前循环动脉瘤。手术通过开颅,找到载瘤动脉,使用特殊的动脉瘤夹夹闭瘤颈,阻断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血流,防止动脉瘤破裂出血。此方法直接、有效,但手术创伤较大,存在一定风险。
开颅手术切除动脉瘤:对于一些复杂的大动脉瘤或伴有血栓形成的动脉瘤,可以切除动脉瘤并重建载瘤动脉,以恢复脑部的正常血运。
介入治疗
血管内栓塞治疗:通过经血管内介入方法,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体内,填塞栓塞材料(如弹簧圈、液体栓塞剂等),闭塞动脉瘤,使其与血液循环隔离。该治疗方法创伤小、恢复快,但存在一定的复发风险,且对设备及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主要用于难治性或梭形动脉瘤,植入血流导向装置引导血流方向,减轻瘤壁压力,促进动脉瘤内血栓形成并实现载瘤动脉的重建。
六、复发相关因素
动脉瘤自身因素
较大的动脉瘤、多发性动脉瘤以及形态不规则的动脉瘤复发风险较高。大动脉瘤的瘤腔更大,栓塞后可能有残留腔隙导致复发;多发性动脉瘤同时存在多个危险点,易复发。
治疗方法及介入材料
血管内介入治疗如果栓塞不完全,残留部分瘤颈或瘤体,复发风险增加。此外,栓塞材料的稳定性、适配性等也会影响复发率。
患者因素
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等血管危险因素控制不佳的患者,动脉瘤复发的可能性较大。因为这些因素会影响血管壁的修复和稳定性,增加再次形成动脉瘤或血管病变的可能。
七、术后情况及护理
术后病情监测
术后患者需进入重症监护病房,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尤其要密切关注血压变化,血压过高可能导致动脉瘤再次破裂,血压过低则可能引起脑缺血。
并发症观察与处理
观察患者是否有脑血管痉挛的迹象,如头痛加剧、肢体无力加重、意识障碍加深等。此外,还需关注有无动脉瘤复发、脑积水等并发症的发生。
若出现脑血管痉挛,可采用药物(如尼莫地平)解痉治疗、扩容、升压等综合措施。对于脑积水患者,可考虑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护理重点
术后患者一般需要卧床休息1-3天,之后逐渐增加活动量。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避免感染。饮食上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长期卧床患者要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床上康复训练,如肢体的屈伸运动。
康复期注意事项
在康复期,患者可能需要继续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要按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戒烟限酒。
Willis环前循环动脉瘤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脑血管疾病。通过了解其病因、症状,早期诊断并结合合理的治疗方法,以及精心的术后护理和密切的复查随访,能够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