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出国治疗案例
当前位置:INC > 脊髓肿瘤

什么是脊髓肿瘤?有什么症状?能治好吗?

发布时间:2025-05-21 15:33:29 | 关键词:什么是脊髓肿瘤?有什么症状?能治好吗?

  45 岁的陈先生近半年来常感腰部酸痛,起初以为是腰肌劳损,直到出现右腿麻木、行走不稳,腰椎 MRI 显示 L2-3 椎管内占位 —— 这是脊髓肿瘤的典型起病模式。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脊髓肿瘤因其位置特殊,症状常与脊柱退行性疾病混淆,导致误诊率高达 30%(《Neurosurgery》2024)。本文将从病理机制、症状识别、治疗进展到康复管理展开深度解析,结合临床实例与最新研究,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诊疗参考。

一、脊髓肿瘤的本质与分类

  脊髓肿瘤是指发生于脊髓本身、神经根、脊膜及血管等组织的肿瘤,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 15%-20%。根据生长位置可分为三类:

(一)髓内肿瘤(占 20%)

  起源于脊髓实质,多为胶质瘤(如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恶性程度较高,易导致脊髓功能快速恶化。例如,25 岁的程序员小林因颈痛伴双手无力就诊,MRI 显示 C4-5 髓内星形细胞瘤,肿瘤呈浸润性生长。

(二)髓外硬膜内肿瘤(占 60%)

  最常见为神经鞘瘤(如听神经鞘瘤脊髓型)、脊膜瘤,多为良性,生长缓慢,可通过手术全切治愈。50 岁的王女士因胸背部疼痛伴下肢麻木,术后病理确诊为胸段脊膜瘤,肿瘤与脊髓分界清晰。

(三)硬膜外肿瘤(占 20%)

  以转移瘤为主(如肺癌、乳腺癌脊髓转移),其次为淋巴瘤、肉瘤,恶性程度高,常合并椎体破坏。68 岁的张先生肺癌术后出现腰背痛,PET-CT 显示 T10 椎体转移灶侵犯硬膜外间隙。

(四)病理特征与分子机制

  神经鞘瘤:起源于施万细胞,NF2 基因突变导致,常伴听神经瘤脑膜瘤多发;

  脊膜瘤:与雌激素受体表达相关,女性发病率是男性 2 倍,PR 阳性率达 70%;

  胶质瘤:IDH1/2 突变提示预后较好,TERT 突变则预示复发风险高(《Cancer Cell》2023)。

二、脊髓肿瘤症状识别:按脊髓节段的典型表现

  脊髓肿瘤的症状与肿瘤位置、生长速度密切相关,遵循 “节段性压迫 - 传导束损害” 的发展规律。

(一)颈段脊髓肿瘤:上肢症状先行

  早期:颈肩部放射性疼痛,咳嗽、打喷嚏时加重(神经根刺激),如 30 岁的 IT 从业者常感右肩痛,夜间痛醒,颈椎 MRI 显示 C6-7 神经鞘瘤;

  进展期:手部肌肉萎缩(如骨间肌)、精细动作障碍(持笔不稳),查体可见 Hoffmann 征阳性;

  晚期:四肢瘫痪、呼吸困难(膈神经受累),需紧急手术减压。

(二)胸段脊髓肿瘤:感觉平面异常

  特征性表现:束带感(胸腹部紧束感),如 48 岁患者描述 “像被绳子勒住胸部”,对应肿瘤节段 T6-7;

  运动障碍:下肢无力、行走踩棉花感,锥体束征阳性(巴氏征 +);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性功能减退(肿瘤侵犯圆锥部)。

(三)腰段与圆锥部肿瘤:下肢症状为主

  腰膨大肿瘤:股四头肌无力、膝反射减弱,如 22 岁运动员跑步时易跌倒,腰椎 MRI 显示 L2 神经鞘瘤;

  圆锥肿瘤:鞍区感觉减退(马鞍区麻木)、大小便潴留,需与马尾综合征鉴别;

  马尾肿瘤:下肢放射性痛(坐骨神经分布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夜间痛显著。

(四)特殊类型症状

  脊髓空洞症:髓内肿瘤继发脊髓中央管扩张,表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丧失、触觉保留);

  急性脊髓压迫:转移瘤或出血导致,数小时内出现截瘫,需急诊手术(如肺癌脊髓转移患者突发下肢无力)。

三、脊髓肿瘤诊断流程:从症状到影像的精准定位

(一)脊髓肿瘤临床查体:初步定位线索

  感觉平面测定:用针尖轻刺皮肤,确定感觉减退平面,如 T10 肿瘤对应脐水平感觉减退;

  反射检查:膝反射亢进提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如胸段肿瘤),跟腱反射减弱提示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如腰段肿瘤);

  自主神经功能测试:球海绵体反射消失提示圆锥部损伤。

(二)脊髓肿瘤影像学检查:确诊的核心手段

1. 磁共振成像(MRI)

  髓内肿瘤:脊髓增粗,T2WI 呈高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如室管膜瘤呈 “腊肠样” 强化);

  髓外硬膜内肿瘤:脊髓受压移位,神经鞘瘤可见 “哑铃征”(肿瘤经椎间孔向椎管外生长);

  硬膜外肿瘤:椎体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硬膜外间隙强化(如转移瘤侵犯椎弓根)。

2.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显示骨质破坏细节:神经鞘瘤导致椎间孔扩大,转移瘤呈溶骨性破坏;

  脊髓造影 CT(CT myelogram):用于碘过敏者,显示蛛网膜下腔充盈缺损。

3.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

  鉴别肿瘤与炎症:转移瘤 FDG 摄取增高(SUVmax>2.5),术后瘢痕无代谢活性;

  全身评估:硬膜外转移瘤需排查原发灶(如乳腺、肺、前列腺)。

(三)实验室与病理诊断

  脑脊液检查:髓内肿瘤脑脊液蛋白升高(>450mg/L),蛛网膜下腔梗阻时呈 “Froin 征”(脑脊液黄变、凝固);

  病理活检:切开活检适用于硬膜外转移瘤,立体定向活检用于髓内肿瘤,需结合免疫组化(如 GFAP 鉴别胶质瘤,S100 鉴别神经鞘瘤)。

四、脊髓肿瘤治疗策略

(一)脊髓肿瘤手术治疗:解除压迫的首选方法

1. 手术目标

  根治性切除:适用于良性髓外肿瘤(如神经鞘瘤、脊膜瘤),力争显微镜下全切(MBS),复发率<5%;

  姑息性减压:用于恶性肿瘤(如转移瘤、高级别胶质瘤),缓解脊髓压迫,改善生存质量。

2. 手术类型与技术

  髓外肿瘤手术:

  神经鞘瘤切除:后正中入路,沿肿瘤 - 神经界面分离,保留正常神经根。如 35 岁患者腰段神经鞘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保留 L4 神经根,术后下肢肌力正常;

  脊膜瘤切除:需切除肿瘤附着的硬脑膜,用人工脑膜修补,降低复发率(《Journal of Neurosurgery》2023 数据:全切率 92%,5 年复发率 3%)。

  髓内肿瘤手术:

  显微外科技术:后正中切开脊髓,分块切除肿瘤,保留正常脊髓组织。28 岁室管膜瘤患者行 C3-5 髓内肿瘤切除,术后辅以放疗,10 年无复发;

  激光消融术:适用于小体积肿瘤(<2cm),精准汽化肿瘤组织,减少脊髓损伤。

3. 术中关键技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运动诱发电位(M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实时监测脊髓功能,避免术中损伤。一项纳入 1200 例的研究显示,监测组术后神经功能恶化率从 15% 降至 5%(《Neurosurgery》2024);

  荧光导航:5-ALA 荧光染色区分肿瘤与正常脊髓,尤其适用于胶质瘤切除,全切率提升 20%。

4. 术后并发症

  脊髓水肿:发生率 30%-50%,术后早期使用甲泼尼龙(1g/d×3 天),配合脱水治疗;

  脑脊液漏:硬脑膜缝合不严密所致,发生率 5%-10%,需腰大池引流 + 二次修补;

  马尾综合征:马尾神经损伤导致,表现为大小便失禁,发生率<2%,需早期康复训练。

(二)脊髓肿瘤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辅助

1. 适应症

  恶性髓内肿瘤:如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术后需全脊髓放疗(CSI)+ 局部推量,总剂量 50-54Gy;

  硬膜外转移瘤:缓解疼痛与神经功能障碍,常用大分割放疗(8Gy×1 次或 4Gy×5 次),有效率 70%(《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2023);

  不可切除肿瘤:如高龄患者的髓内海绵状血管瘤,立体定向放疗控制率达 85%。

2. 技术进展

  质子治疗:适用于儿童及年轻患者,减少正常脊髓受量,如髓内肿瘤质子治疗后,脊髓炎发生率从 20% 降至 5%;

  术中放疗(IORT):手术切除后对瘤床单次大剂量放疗,降低局部复发率,尤其适用于高级别胶质瘤。

(三)脊髓肿瘤化学治疗:系统性治疗的探索

1. 髓内胶质瘤

  替莫唑胺(TMZ):用于间变性胶质瘤,同步放化疗(TMZ 75mg/m²+ 放疗),中位生存期延长至 14.6 个月(《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22);

  靶向治疗:IDH 突变型胶质瘤使用 ivosidenib,客观缓解率 42%,正在 III 期临床试验中。

2. 硬膜外转移瘤

  化疗联合靶向治疗:肺癌脊髓转移者采用紫杉醇 + 贝伐珠单抗,中位生存期从 6 个月延长至 10 个月;

  鞘内化疗:淋巴瘤脊髓转移者行甲氨蝶呤鞘内注射,脑脊液控制率达 60%。

(四)脊髓肿瘤其他治疗

  介入治疗:硬膜外转移瘤合并椎体骨折,行椎体成形术(PKP)缓解疼痛,术后 24 小时疼痛缓解率 80%;

  免疫治疗:PD-1 抑制剂用于复发难治性脊髓胶质瘤,客观缓解率 15%-20%,需生物标志物筛选(如 MSI-H/dMMR)。

五、脊髓肿瘤手术期管理与康复

(一)脊髓肿瘤手术术前评估与准备

  神经功能基线评估:采用脊髓功能评分(如 Frankel 分级、AIS 分级),记录肢体肌力、感觉平面、括约肌功能;

  呼吸功能评估:颈段肿瘤患者行肺功能测试,FEV1<1.5L 者需术前呼吸训练;

  肠道准备:腰段手术前 1 天流质饮食 + 口服泻药,减少术后腹胀。

(二)脊髓肿瘤手术术后护理要点

1. 体位管理

  颈段手术:术后平卧 6 小时,头部中立位,轴线翻身防止脊髓移位;

  胸腰段手术:术后 24 小时可佩戴支具坐起,腰围固定 3 个月,防止脊柱不稳。

2. 并发症观察

  脊髓休克:术后早期出现弛缓性瘫痪,需与脊髓损伤鉴别,一般 2-4 周恢复;

  深静脉血栓(DVT):术后每日测量大腿周径,差值>3cm 时启动抗凝(如低分子肝素),D - 二聚体>2.0μg/ml 为预警值。

3. 早期康复介入

  肢体功能训练:

  颈段患者:术后第 1 天开始手部抓握训练,使用握力球(5-10 次 / 组,每日 3 组);

  胸腰段患者:术后 3 天进行直腿抬高训练(30°-45°,每组 10 次,每日 2 组)。

  大小便管理:

  留置尿管者每 4 小时开放一次,训练膀胱功能;

  便秘者口服乳果糖 + 腹部按摩(顺时针环形按摩,每次 10 分钟,每日 3 次)。

(三)出院指导

  支具使用:颈椎术后佩戴颈托 3 个月,胸腰椎支具佩戴 6 个月,避免弯腰、负重(<5kg);

  随访计划:

  良性肿瘤:术后 3 个月、6 个月、1 年复查 MRI,之后每年 1 次;

  恶性肿瘤:每 2-3 个月复查 MRI+PET-CT,监测复发转移;

  心理支持:建立患者社群,分享康复经验,必要时心理咨询干预(术后抑郁发生率约 20%)。

六、脊髓肿瘤病理类型与预后差异

(一)良性肿瘤:预后良好

  神经鞘瘤 / 脊膜瘤:手术全切后 5 年生存率>95%,罕见复发;

  脂肪瘤 / 皮样囊肿:全切后无复发风险,部分患者残留神经功能障碍需长期康复。

(二)恶性肿瘤:生存差异显著

  髓内高级别胶质瘤:5 年生存率 20%-30%,IDH 野生型预后更差;

  硬膜外转移瘤:中位生存期 6-12 个月,单发转移灶手术 + 放疗后可达 18 个月;

  尤文肉瘤 / 淋巴瘤:对放化疗敏感,5 年生存率 40%-60%。

(三)影响预后因素

  肿瘤性质:良性>低级别恶性>高级别恶性;

  切除程度:R0 切除复发率<5%,R2 切除复发率>70%;

  神经功能状态:术前 Frankel 分级越高(如 E 级),术后恢复可能性越大。

七、脊髓肿瘤常见问题

1. 脊髓肿瘤生存率高吗?

  取决于肿瘤类型:

  良性肿瘤(如神经鞘瘤):手术全切后生存率接近 100%;

  恶性肿瘤(如转移瘤):中位生存期 6-12 个月,积极治疗可延长至 18-24 个月。

2. 脊髓肿瘤必须做手术吗?

  需综合评估:

  ✔ 必须手术:肿瘤压迫脊髓导致神经功能进行性恶化(如肌力下降、大小便障碍);

  ✖ 可观察:无症状的髓内海绵状血管瘤(<1cm)、高龄患者的硬膜外小转移灶。

3. 脊髓肿瘤有什么症状?

  典型症状分三类:

  ① 神经根刺激:颈肩痛 / 腰腿痛,夜间加重;

  ② 感觉障碍:肢体麻木、感觉平面(如胸腹部束带感);

  ③ 运动障碍:肢体无力、行走不稳,严重者截瘫。

4. 脊髓肿瘤病因是什么?

  主要病因:

  良性肿瘤:遗传因素(如 NF2 综合征)、先天发育异常;

  恶性肿瘤:原发于脊髓(如胶质瘤)、转移(肺癌 / 乳腺癌经血行转移)。

八、脊髓肿瘤诊疗结语:早期识别与规范治疗的重要性

  脊髓肿瘤的诊疗关键在于 “早期发现、精准干预”。当出现持续性颈肩腰腿痛、肢体麻木或无力时,需及时进行脊髓 MRI 检查,避免误诊为退行性疾病。对于良性肿瘤,手术全切是治愈的关键;对于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手术 + 放化疗 + 免疫治疗)可显著改善生存质量。随着术中神经监测、质子治疗等技术的普及,脊髓肿瘤的治疗正从 “救命” 走向 “功能保留”,早期干预是改善预后的最佳策略。

什么是脊髓肿瘤?

联系INC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姓名:
电话:
病情:

大家都在看

神经外科治疗

脑肿瘤

照片/视频云集

神外资讯

神外历史

Neurosurgical History

神经外科学术访问

学术访问

Academic Visits

出国治疗神经外科疾病

国际治疗

International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