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出国治疗案例
当前位置:INC > 脊髓肿瘤

脊髓肿瘤严重吗?有哪些症状?

发布时间:2025-05-27 15:23:48 | 关键词:脊髓肿瘤严重吗?有哪些症状

一、脊髓肿瘤的解剖分类与病理基础

  脊髓肿瘤根据生长位置可分为三大类,每类具有独特的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症状:

(一)髓内肿瘤:脊髓实质内的膨胀性生长

  占脊髓肿瘤的20%-30%,好发于颈段(40%)和胸段(35%),以室管膜瘤(30%)、星形细胞瘤(40%)为主,良性率约60%。肿瘤起源于脊髓灰质或白质,呈偏心性生长,早期压迫中央管导致脊髓空洞形成,病理特征为神经胶质细胞异常增殖,镜下可见肿瘤细胞浸润脊髓实质,破坏神经传导束。

(二)髓外硬膜下肿瘤:蛛网膜下腔的神经根侵袭

  占比60%-70%,以神经鞘瘤(50%)、脑膜瘤(30%)为主,良性率高达90%。肿瘤通过神经根袖套侵入硬膜下间隙,附着于神经根或硬脊膜,呈边界清晰的孤立性肿块,生长缓慢但持续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早期刺激神经根引发剧烈疼痛,后期压迫脊髓导致传导束损伤。

(三)硬膜外肿瘤:硬脊膜外间隙的浸润性生长

  占10%-20%,70%为转移瘤(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转移为主),20%为淋巴瘤或浆细胞瘤,恶性率80%。肿瘤位于硬脊膜外脂肪组织或骨组织,通过血行或淋巴转移至椎管内,早期侵犯脊神经根或脊髓血供,呈浸润性生长,常伴脊柱骨质破坏,进展迅速易导致严重脊髓压迫。

二、脊髓肿瘤症状髓内肿瘤症状:对称性感觉异常与中枢性运动障碍

(一)感觉系统受累:从分离性感觉障碍到平面上升

1.对称性麻木与感觉分离(发生率90%)

  首发症状:病变节段支配区出现对称性麻木,如颈段肿瘤表现为双手对称性麻木,胸段肿瘤出现躯干环形麻木带(“束带感”),腰骶段肿瘤导致双足麻木。麻木呈“手套-袜子样”分布,具有双侧对称性特征。

  感觉分离现象(60%):痛温觉减退或消失,但触觉、振动觉和位置觉保留。这是由于肿瘤压迫脊髓中央管附近的脊髓丘脑束(痛温觉传导),而背侧后索(触觉、深感觉传导)相对保留。典型表现为:用棉签轻触皮肤可感知触碰(触觉正常),但冷水或热刺激无反应(痛温觉丧失)。

  进展特征:麻木平面随肿瘤生长逐渐上升,初期局限于病变节段,随后以每周1-2个节段的速度向近端或远端扩散,如颈段肿瘤从手部麻木进展至肩部、上胸部,最终可能影响呼吸肌(C3-C5受累时出现呼吸困难)。

2.感觉平面固定与脊髓空洞相关症状

  合并脊髓空洞者,麻木区域可超出肿瘤实际节段,出现“节段性感觉异常”,如颈髓空洞患者可能同时存在上肢麻木与胸部束带感。

  晚期出现病变节段以下全部感觉减退,导致感觉平面清晰,如胸3肿瘤患者乳头平面以下痛温觉消失。

(二)运动功能障碍: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为主

1.肢体无力与肌萎缩(发生率80%)

  近端肌无力:颈段肿瘤早期导致双上肢抬举困难(三角肌、肱二头肌肌力下降),表现为梳头、穿衣费力;胸段肿瘤引起双下肢近端无力,如爬楼梯、蹲起困难。早期肌力多为3-4级(可抗重力但不能抗阻力),徒手肌力测试可见肌肉收缩但无法对抗外力。

  废用性肌萎缩(40%):病变节段支配的肌肉出现萎缩,如颈5-6肿瘤导致手部小肌肉(骨间肌、鱼际肌)萎缩,形成“爪形手”;腰骶段肿瘤引起大腿前群肌肉萎缩,双侧大腿周长差异>2cm。

2.反射异常与病理征

  早期:病变节段对应的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如颈5-6肿瘤导致肱二头肌反射(C5-C6)减弱,腰4-5肿瘤引起膝跳反射(L3-L4)减低。

  晚期:肿瘤压迫脊髓传导束,导致远端腱反射亢进(如膝跳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巴氏征、查多克征阳性),提示上运动神经元受累。

(三)括约肌功能障碍:渐进式自主神经损伤

1.排尿功能异常(发生率50%)

  早期:尿意延迟、排尿无力、尿线变细,超声检测残余尿量>100ml(正常<50ml),因脊髓排尿中枢(S2-S4)受压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力下降。

  中期:尿潴留(膀胱充盈但无法自主排尿)或充溢性尿失禁(膀胱过度充盈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需间歇导尿维持排尿功能。

  晚期:膀胱感觉丧失,出现无张力性膀胱,表现为尿液潴留合并感染(尿常规可见白细胞增多)。

2.排便功能障碍(发生率40%)

  便秘为主:每周排便<3次,粪便干硬,排便费力,因肛门括约肌张力下降及肠道蠕动减慢所致。

  大便失禁(晚期):肛门括约肌松弛,无法控制排便,与脊髓排便中枢及盆神经损伤相关。

(四)其他症状

  疼痛(30%):多为病变节段隐痛或灼痛,因肿瘤刺激脊髓背角神经元所致,夜间加重者需与髓外肿瘤鉴别。

  自主神经症状:病变节段支配区多汗或无汗,如颈段肿瘤导致上半身多汗,胸段肿瘤引起相应节段皮肤干燥。

三、髓外硬膜下肿瘤症状:神经根刺激与脊髓压迫并存

(一)根性疼痛:早期剧烈的定位性疼痛

1.疼痛特征(发生率90%)

  部位固定:沿神经根分布区放射,具有明确的神经定位意义。颈段肿瘤引发肩背痛、上肢放射性疼痛(如C6神经根受累导致拇指、示指疼痛);腰段肿瘤导致下肢放射性疼痛(如L5神经根受累引起小腿外侧、足背疼痛)。

  诱发因素: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时加重(Valsalva动作增加椎管内压力,刺激肿瘤压迫神经根),约30%患者出现夜间痛醒,区别于退行性变引起的活动痛。

  疼痛性质:多为剧烈刺痛、电击样痛,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钟,可伴痛觉过敏(轻微触碰即引发剧痛)。

2.特殊表现

  马尾区肿瘤(腰骶段)表现为会阴部、肛门周围疼痛,伴排尿排便时疼痛加重。

  肿瘤侵犯后根神经节时,可出现相应皮节区感觉过敏或带状疱疹样表现。

(二)运动功能障碍: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特征

1.肢体无力与痉挛性瘫痪(发生率70%)

  远端先受累:腰段肿瘤早期出现足部背屈无力(胫前肌瘫痪),表现为行走时足尖拖地;颈段肿瘤导致手指精细动作笨拙(如持筷、系扣困难)。

  痉挛性瘫痪:随着脊髓压迫加重,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膝跳反射+++)、病理征阳性(巴氏征+),行走呈“剪刀步态”(双下肢内收交叉),提示皮质脊髓束受压。

2.步态异常与平衡障碍

  胸段肿瘤导致双下肢僵硬,步幅缩小(正常>60cm,患者<50cm),行走不稳,闭目站立试验(Romberg征)阳性(闭目后身体摇晃甚至倾倒)。

  颈段肿瘤影响小脑传导通路时,可出现共济失调,如指鼻试验不准、轮替动作笨拙。

(三)感觉障碍:传导束型不对称性损伤

1.单侧传导束型感觉减退(发生率80%)

  肿瘤压迫脊髓丘脑束(痛温觉传导)和后索(深感觉传导),导致对侧病变节段以下痛温觉减退,同侧深感觉(位置觉、振动觉)消失,形成“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équard综合征)。

  典型表现:胸6肿瘤患者右侧肿瘤压迫脊髓,出现左侧乳头平面以下痛温觉消失,右侧同平面以下深感觉丧失。

2.感觉平面稳定

  与髓内肿瘤不同,髓外肿瘤感觉平面进展缓慢,常固定于单一节段,如胸10肿瘤导致脐平面以下感觉减退,长期无明显上升,提示脊髓受压而非实质浸润。

(四)自主神经与括约肌功能障碍

1.自主神经症状(发生率30%)

  病变节段交感神经受累,出现多汗(如颈段肿瘤导致上肢多汗)或无汗,血管舒缩功能异常(如肢体发冷、发绀)。

  腰骶段肿瘤压迫盆腔神经丛,男性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20%),女性表现为性欲减退或性交疼痛。

2.括约肌功能异常(发生率40%)

  排尿困难或尿潴留(马尾神经受压),晚期出现充溢性尿失禁,与髓内肿瘤相比,括约肌功能障碍出现较晚且多为单侧受累。

  排便功能障碍以便秘为主,偶见大便失禁,与脊髓圆锥受压程度相关。

四、硬膜外肿瘤症状:快速进展的脊髓压迫与全身表现

(一)脊柱局部症状:早期定位线索

1.脊柱压痛与叩击痛(发生率80%)

  病变椎体棘突或椎旁肌肉压痛明显,叩击棘突时引发远端放射痛,如胸7硬膜外转移瘤患者,叩击胸7棘突时出现腹部束带感加重或下肢麻木加剧。

  颈椎肿瘤可出现枕颈部疼痛,活动时加重(如转头、低头受限);腰椎肿瘤导致腰部僵硬,弯腰拾物困难。

2.脊柱活动受限

  颈椎肿瘤:颈部活动度减少,尤其旋转和后伸受限,需与落枕、颈椎间盘突出鉴别。

  腰椎肿瘤:腰部前屈、后伸范围缩小,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但不如椎间盘突出显著)。

(二)脊髓压迫症状:恶性进展特征

1.运动障碍快速加重

  从肢体无力到截瘫的平均病程<3个月,显著快于良性肿瘤。例如,肺癌胸段转移患者可在2周内从行走不稳进展为双下肢完全瘫痪(肌力0级),伴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

  早期表现为下肢沉重感、行走易疲劳,数天内进展为不能站立,提示脊髓血供急性受阻或肿瘤出血坏死。

2.感觉平面骤升

  感觉减退平面以每日3-5个节段的速度上升,伴大小便急性潴留(发病1周内出现),MRI常显示硬膜外肿块包绕脊髓,脊髓水肿明显(T2WI高信号超过5个节段),提示脊髓严重受压缺血。

(三)全身症状:恶性肿瘤的系统性表现

1.消耗性症状(发生率60%)

  3个月内体重下降>10%,伴食欲减退、乏力,提示恶性肿瘤代谢活跃或慢性出血。

  发热(38℃左右)持续不退,抗生素治疗无效,需警惕淋巴瘤或转移瘤合并感染。

2.原发癌表现

  肺癌转移者伴咳嗽、咯血、胸痛;前列腺癌转移者有排尿困难、血精;乳腺癌转移者可触及乳房肿块。

  实验室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如CEA、PSA)升高,贫血(血红蛋白<110g/L),血沉增快(>50mm/h)。

五、脊髓肿瘤症状不同脊髓节段肿瘤的特异性症状

(一)颈段肿瘤:高位脊髓压迫的致命风险

1.四肢瘫与呼吸功能受累

C1-C4节段:

  上肢弛缓性瘫痪(三角肌、肱二头肌无力),下肢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

  膈肌麻痹(C3-C5受累):出现呼吸困难(呼吸频率>25次/分,血氧饱和度<90%),需紧急气管插管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C5-T1节段:

  手部小肌肉萎缩(骨间肌、蚓状肌),出现“爪形手”,手指无法伸直。

  Horner综合征(颈交感神经受累):患侧瞳孔缩小、眼睑下垂、面部无汗。

2.括约肌功能早期受累

  发病3个月内即出现尿潴留,与颈段脊髓排尿中枢易受压迫及交感神经损伤相关,残余尿量常>200ml。

(二)胸段肿瘤:束带感与截瘫的典型表现

1.躯干束带感(发生率80%)

  自觉胸部或腹部被紧束,深呼吸时加重,咳嗽、打喷嚏时束带感范围扩大,是胸段脊髓丘脑束受压的特征性表现,常见于胸4-胸8节段肿瘤。

2.截瘫平面清晰

  双下肢瘫痪平面与肿瘤节段高度一致,如胸6肿瘤导致剑突平面以下感觉运动障碍,膝跳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行走功能完全丧失。

3.自主神经紊乱

  病变节段以下皮肤温度异常(发冷或发热),出汗异常(多汗或无汗),与胸段交感神经链受压有关。

(三)腰骶段肿瘤:马尾神经综合征的核心表现

1.鞍区感觉减退(发生率60%)

  会阴、肛门周围、大腿内侧感觉麻木(“鞍区麻木”),排便时无便意,是马尾神经(S2-S5)受压的典型表现,直肠指检可发现肛门括约肌张力下降。

2.弛缓性瘫痪与反射消失

  双下肢肌力下降伴肌张力减低,膝跳反射、跟腱反射消失,与腰骶段脊髓前角细胞及神经根损伤有关,行走时呈“跨阈步态”(足尖下垂)。

3.性功能与排尿排便障碍

  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射精障碍,女性阴道感觉减退;排尿无力、尿潴留,大便失禁发生率高于其他节段。

六、脊髓肿瘤症状鉴别诊断:基于症状与影像学的精准区分

(一)髓内vs髓外vs硬膜外肿瘤核心鉴别点

鉴别维度 髓内肿瘤 髓外硬膜下肿瘤 硬膜外肿瘤
起病方式 隐匿,对称性症状 急性根性疼痛,单侧为主 急性脊柱痛,进展迅速
疼痛性质 隐痛、束带感 剧烈根性痛,放射痛 脊柱压痛,夜间加重
感觉障碍 对称、感觉分离 单侧传导束型 双侧对称,快速进展
运动障碍 近端无力,肌萎缩 远端无力,痉挛性瘫痪 快速截瘫,肌张力增高
括约肌障碍 早期出现,对称性 晚期出现,单侧为主 急性潴留,双侧受累
MRI特征 脊髓肿胀,偏心性信号异常 脊髓受压移位,边界清晰 硬膜外肿块,脊髓压扁
病理类型 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 神经鞘瘤、脑膜瘤 转移瘤、淋巴瘤

(二)与脊柱退行性疾病的鉴别

1.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活动时加重,休息缓解,无夜间痛醒,根性疼痛限于单一神经根(如L5-S1突出导致小腿后外侧疼痛)。

  MRI: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无脊髓内异常信号,感觉障碍局限于神经根支配区,无感觉平面上升。

2.颈椎管狭窄症

  症状:慢性进行性四肢麻木、无力,伴踩棉花感,无明显感觉分离,颈椎过伸试验阳性(低头时症状加重)。

  影像学:颈椎管矢状径<10mm,脊髓无占位,可见脊髓萎缩而非肿胀。

(三)与脊髓血管性疾病的鉴别

1.脊髓血管畸形

  起病:突发剧烈背痛、截瘫(出血时),或慢性进行性感觉运动障碍(缺血时)。

  辅助检查:CTA/MRA可见异常血管团,脊髓DSA可明确诊断,无肿瘤占位效应。

2.脊髓缺血性疾病

  症状:急性发作的肢体无力、感觉障碍,符合血管分布区,如脊髓前动脉综合征导致痛温觉丧失而深感觉保留,与髓内肿瘤感觉分离类似,但起病更急。

(四)与脱髓鞘疾病的鉴别

1.多发性硬化

  症状:缓解-复发交替,视力下降(视神经炎)、肢体无力呈波动性,MRI可见脑内多发病灶,脊髓病灶长径<3个节段,IgG指数升高。

  脊髓MRI:无占位效应,增强扫描可见斑片状强化,区别于肿瘤的结节状强化。

七、脊髓肿瘤症状常见问题答疑

(一)哪些症状属于脊髓肿瘤髓内症状?

  髓内肿瘤以脊髓实质受损为特征,典型症状包括:

  对称性感觉异常:双手/双脚、躯干对称性麻木,痛温觉减退但触觉保留(感觉分离),麻木平面逐渐上升(每周1-2个节段)。

  近端肌无力与肌萎缩:上肢抬举、下肢蹲起困难,病变节段支配肌肉萎缩(如手部小肌肉、大腿肌肉)。

  早期括约肌功能障碍:排尿无力、尿潴留,排便困难或失禁,多为双侧对称性受累。

  特殊表现:束带感(胸段肿瘤)、呼吸困难(颈段肿瘤累及呼吸肌)。

(二)哪些症状属于脊髓肿瘤髓外症状?

  髓外肿瘤以神经根刺激和脊髓压迫为核心,典型症状包括:

  剧烈根性疼痛:单侧放射性疼痛,咳嗽/打喷嚏加重,夜间痛醒(如腰腿痛放射至下肢、肩背痛放射至手臂)。

  单侧运动障碍:远端肢体无力(如足部背屈、手指精细动作),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痉挛性瘫痪)。

  传导束型感觉减退:对侧痛温觉消失,同侧深感觉障碍(脊髓半切综合征),感觉平面固定无明显上升。

  马尾神经症状:鞍区麻木、性功能障碍(腰骶段肿瘤),排尿排便障碍出现较晚且多为单侧。

(三)脊髓肿瘤会瘫痪吗?

  瘫痪风险与肿瘤类型、就诊时机相关:

  髓内良性肿瘤:早期多为不完全性瘫痪(肌力3-4级),及时手术可保留部分功能,完全性瘫痪(肌力0级)发生率10%-15%。

  髓外恶性肿瘤(如转移瘤):进展迅速,数周内可从无力进展为截瘫(肌力0级),瘫痪发生率高达50%。

  关键预后因素:就诊时肌力>3级者,术后瘫痪恢复率达70%;肌力≤2级者,恢复率降至30%。早期识别对称性麻木、根性疼痛等预警信号,可显著降低瘫痪风险。

(四)脊髓肿瘤严重吗?

  良性肿瘤(髓外硬膜下为主):及时手术预后良好,神经鞘瘤、脑膜瘤全切率>90%,术后5年生存率>95%,多数患者可恢复正常生活。

  恶性肿瘤(髓内间变型/硬膜外转移瘤):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40%-60%,需放化疗联合治疗,部分患者遗留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

  致残风险:未及时治疗者,截瘫发生率高达50%,早期诊断(症状出现6个月内干预)可将致残率降至15%。脊髓肿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病理类型、生长位置及干预时机,早期规范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八、脊髓肿瘤的症状总结

  脊髓肿瘤的症状是病变位置与病理性质的“信号灯”:髓内肿瘤的对称性麻木、髓外肿瘤的根性疼痛、硬膜外肿瘤的脊柱压痛,各自揭示着不同的病理进程。对于患者,持续不缓解的肢体麻木、夜间痛醒的剧烈腰痛、进行性加重的行走不稳,都是需要紧急排查的危险信号;对于临床医生,掌握“感觉分离定髓内,根性疼痛查髓外,脊柱压痛排硬膜外”的鉴别逻辑,结合MRI精准定位,能够在疾病早期明确诊断。

  脊髓作为神经传导的核心通路,其损伤可导致不可逆的功能丧失,而早期识别与及时手术是保留神经功能的关键。从对称性麻木的细微变化到根性疼痛的剧烈警示,每一个症状都承载着重要的诊断信息。

脊髓肿瘤症状

联系INC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姓名:
电话:
病情:

大家都在看

神经外科治疗

脑肿瘤

照片/视频云集

神外资讯

神外历史

Neurosurgical History

神经外科学术访问

学术访问

Academic Visits

出国治疗神经外科疾病

国际治疗

International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