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67年一台伽马刀装置上市之时,主要物理原理至今无改变。伽马刀装置适用钴-60为放射源,所以也叫钴-60系统。经过β衰变的过程,它发射一个电子和伽马射线。伽马刀装置利用这些伽马射线以达到特定的临床效果,从而得其名。
四代的Leksell伽马刀是国际上比较常用的、简单的伽马刀装置,所以,其治疗能力和效果为人熟知,装置由主机和治疗床组成。主机中有201个钴-60放射源排列半球形的结构内,其与主机内的两层准直器对齐。主机外层有三个准直器,附加于治疗床上。另外有四种准直器头盔,各自的孔洞直径分为4、8、14和18毫米。伽马射线则经准直器导入并聚焦在颅内靶点。经过换不同的准直器头盔可以得到直径不同的焦点。
一般现代的Leksell伽马刀装置于2016年上市,即是六代的Leksell伽马刀Icon。四代装置适用201个钴放射源,排列在半球形的结构内。五代伽马刀装置得到重新的设计,于六代基本上保持。它适用192个钴放射源。准直器系统由572个单独的准直器构成,其分为8个独自的部分,准直器直径有三种:4、8、16毫米。四代的两层内在的准直器由单独的准直器阵列替代。放射源系统分为8个部分,每一部可以独自地旋转而使之与特定的准直器对齐,从而消除对外在的准直器头盔的需求。
几十年来,伽马刀所用的固定装置是一个固定的立体定向框架,安装在患者的颅骨上,它避免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一些运动。同时,立体定向框架限制伽马射线可达到的颅内靶点。另外,立体定向框架会有的副作用,其大头针对患者带来不便,而且有些文献报告,在大头针接触颅骨的位置上会引起感染或长期的痛苦。然后,由于框架对颅骨有的创伤,分次治疗项目基本上无法实行。六代伽马刀装置适用锥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和红外线分次内运动管理(IFMM)系统,从而允许热塑料面罩的应用、消除对创伤性框架的需求并开展分次伽马刀治疗。经过辐射腔体积的扩大,可以达到更大的机械性治疗范围,从而可达到颅内任何一个靶点,对多发肿瘤转移的治疗较为合适。
现代伽马刀装置主要用于多发肿瘤转移良性肿瘤、动静脉畸形、听神经瘤、垂体腺瘤及颅咽管瘤的治疗,不同情况下可以选择性的治疗运动障碍和三叉神经痛。伽马刀治疗术限用于治疗直径上限为40毫米的颅内病变,原因基于对顺利的考虑。为了保持正常组织无损,体积越大的病变需以越小的放射剂量照射,而剂量越小,治疗效果也越小。
INC国际神经外科提示,伽玛刀治疗脑肿瘤要慎重,需要根据患者病变可能的性质、部位、大小及患者的全身情况,综合判断决定,不可轻易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