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发展的外科观点已经将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BSCM)从外科无人区的一个不可手术的病变转变为一个较好的显微外科处理的病变,使用颅底入路和病变在软脑膜或室管膜表面的表现,在避开神经束和颅神经(CN)核的同时顺利地接近它。几篇描述这些病变的自然史和处理的系统性综述,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和预期寿命、脑干内病变的可及性以及估计的再出血风险,已将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确立为症状性出血后的标准治疗。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复发概率高吗?
相关研究报道了从文献中汇总的1390名患者的总体完全切除率为91%,在较大的病例系列中,该比率从85%到全切不等。当切除任何部位的海绵状血管畸形时,成功的衡量标准首先是症状性病变的完全切除,其次是没有新的长期性神经功能缺损。在指数手术时进行根治性切除使患者摆脱了损害性病变,并消除了由再出血引起的未来恶化的风险,至少在该疾病的散发形式中是如此。大多数大脑和小脑半球的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成功是常见的。然而,切除脑干中的海绵状畸形仍然具有挑战性。BSCMs与下行束、上行束和CN核的接近性使得在接近损伤或损害分离平面中损伤附近的任何正常组织时,越过任何正常组织的成本很高。
完全切除的BSCMs不会在同一部位重新复发,这意味着一些残余的BSCM或残余物可能存在,但在切除后很难立即观察到。BSCM复发伴随着许多困难。对于患者来说,这是一个临床挫折,可能会产生挫折感、失望和额外的发病率。相关研究对上百名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患者进行统计,尽管总的复发率为6.6%,但在前半部分手术的患者中复发率高于后半部分手术的患者。总体而言,在前106名患者中观察到9例复发(8.5%),在后107名患者中观察到5例复发(4.7%),这表明经验丰富的手术主刀医生可能与较低的复发率有关。
如何避免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复发?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复发的主要原因为肿瘤没有完全切除,而肿瘤之所以难以切除,是因为脑干位置深在,手术盲点多,或手术通道中视野受损或不充分的区域,被认为是手术中BSCM切除不完全的较常见原因。脑干病变的固有深度和走廊的长度使得盲点不可避免。手术通道包括1)开颅术,2)蛛网膜下腔或脑室段,3)实质段,和4)病变内段,每个组件都增加了长度并限制了可视化。
脑干作为曾经的神经外科的手术“禁区”,虽然随着现代显微手术和神经监测技术的发展已经不在是“无人之地”,然而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对于手术主刀医生的技术操作要求高,能够顺利驾驭脑干手术的仍然是少数站在金字塔的神外医生,所以想要顺利全切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不复发,需要谨慎选择手术主刀医生。
INC国际神经外科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国际专家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国际专家INC德国巴特朗菲教授
1.专注脑干、颅底等复杂手术30多年、上千台成功脑干手术记录:包括800台脑干胶质瘤成功案例、300台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成功案例等,大部分脑干肿瘤手术患者,术后ICU观察一天,气管插管不超过1天,术后少有肢体瘫痪、颅神经损伤急需呼吸机支持、长期卧床的患者,这无疑是成功的高难度手术较直接合适的证明。除了脑干,其他神经外科疑难的位置,如颅底、功能区、颅颈交界处、脊髓等也拥有众多成功手术病例,近几年他还为中国的患者进行了多台成功的疑难手术。
2.神外三大较复杂的手术入路之一“远外侧入路”的重要提出者:30多年前,巴特朗菲及其导师Seeger教授先后发表多篇论著,提出了铲平“枕骨髁部”,指出了远外侧入路的关键、操作难度和技术所在,对今远外侧入路的好转和发展奠定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远外侧入路的重要提出者、开拓者。这一Bertalanffy版本的经枕髁远外侧入路,仍几乎无改动地记载于经典手术专著6版《施米德克手术学》中。
3.神经外科半椎板切除术的提出者:较初用于治疗脊柱髓外病变的一种技术方法。后为了尽可能地实现微创切除,巴特朗菲教授团队使用半椎板切除术来切除髓内海绵状血管瘤。
4.技高超过40国家的各地患者慕名求诊手术:因为巴教授的杰出手术能力,曾被医学殿堂之一瑞士苏黎世大学附属医院聘为教授和神外科主任,后转聘至德国INI国际神经科学中心。来自国际各地的超过40个国家的病人不远万里慕名求诊,大部分病例为当地无法手术的高度疑难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