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家长都希望婴儿拥有圆润漂亮的头型,这不仅关乎美观,更与健康发育密切相关。但若婴儿头型出现显著异常,原因可能不仅是睡姿问题,而可能是一种称为“颅缝早闭”的情况,即颅骨骨缝过早闭合。其中,因冠状缝早闭引发的“前斜头畸形”尤为常见。
INC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成员、国际儿童脑瘤专家Concezio Di Rocco教授分享了前斜头畸形的分型及手术注意事项。该内容翻译自Springer出版社《神经外科实践手册-大师论述》(英文《Practical Handbook of Neurosurgery From Leading Neurosurgeons》)中Di Rocco教授撰写的章节《Nonsyndromic Craniosynostoses》。
前斜头畸形临床特点
前斜头畸形多为单侧额骨扁平,几乎总伴有歪头和斜颈,是单侧冠状缝早闭的结果。该畸形相对常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约十分之一病例具有家族遗传性,这些病例中常发现涉及FGFR2和FGFR3基因的分子异常。若未及时治疗,病情进展迅速,逐渐累及面颅骨和颅底。
前斜头畸形通过视诊即可诊断,主要要点包括:
患儿表现为明显单侧额骨扁平及低凹;
同侧眼睛较对侧小,因前颅窝前后方向发育不全导致眼眶变浅,从而引起眼球突出。眶上缘上提和眶侧壁凹陷加剧眼睛突出;
常见斜视,尤其向上凝视时更易发现,因上斜肌在畸形眼眶内异常附着所致;
眼眶上下径增加,颅骨X线片可显示此特征;
多数病例鼻锥体向对侧偏斜,因此偏斜及其与下颌方向相反,导致面部侧凸;
同侧外耳旋转并向前移位,导致外眦至耳屏间距缩短;
常可见不同程度颞部膨隆;
多数婴儿头部歪斜并接近同侧肩部;
鉴别诊断包括姿势性斜头畸形及较少见的眼性斜头畸形;
研究报道一种特殊类型,由额蝶缝早闭导致的前斜头畸形。
前斜头畸形分类
虽然单侧额骨扁平是明显畸形,但根据其他颅缝继发性改变、颅底骨偏斜和形态改变,可按严重程度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图1):
I型:仅表现为单侧额骨扁平。
II型:伴有犁骨向受累骨缝同侧偏斜和鼻锥体向对侧偏斜,不伴(IIa型)或伴有(IIb型)同侧岩骨向前移位和旋转。
III型:伴有颅底中线后三分之一向同侧偏斜和患侧枕鳞及枕髁发育不全。此型中相应寰椎侧块代偿性过度增大,患儿表现为明显斜颈。
该分型方法不仅从形态学区分容貌和功能畸形严重程度,实际上还具有预后判断价值:I型通过手术可完全治愈,而多数III型患儿仍会持续存在面部不对称和斜颈,II型预后介于两者之间。
图1:Di Rocco教授提出的前斜头畸形分型方法,基于面颅骨畸形不同程度。
手术注意事项
前斜头畸形手术主要目的为扩大发育不良的颅前窝、重塑畸形眼眶。手术步骤包括:打开眶顶和眶外侧壁,将眶上缘内侧段切开或使其青枝样骨折,使眶上缘前移并降低,切除扁平侧额骨或整个额骨。采用取自顶骨的移植物或可吸收材料保持眶外眦突起,将塑形后的额骨骨瓣复位并适度旋转。必要时可在多处行桶状颅骨切开,并用骨凿修整骨片弧度,以减轻颞骨膨隆。
前斜头畸形预后
目前,I型和II型前斜头畸形手术整容效果可分别达到优秀和良好,因现代手术能有效矫正额部和眼眶不对称。手术后面部畸形逐渐自行消退,至少保持稳定。III型婴儿手术效果较差,因头部偏斜常持续存在或后期复发。此类情况需在较大年龄时进行颌面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