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出国治疗案例
当前位置:INC > 神外资讯

脑瘤手术,该开颅还是该内镜?这可以不是一道单选题!

发布时间:2025-04-16 11:33:07 | 关键词:脑瘤手术该开颅还是该内镜

  传统开颅和内镜微创,哪种手术效果更好?

  现实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脑瘤患者问医生相似的问题。哪怕医生在了解病情建议开颅手术后,也还是会有人问一句:“医生,可不可以微创?”

  遗憾的是,被“寄予厚望”的内镜微创手术的创口被隐藏在鼻腔内,可能还需磨除骨质,破坏周围正常组织,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比开颅的创伤还大,往往“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既然微创并非无创,那么内镜手术还有什么优势呢?实际上,医生采用神经内镜主要是为了高清探查传统开颅手术看不见的“死角”,让肿瘤“无处可藏”。而这正与开颅手术期望达到的目标不谋而合。

  因此,“双镜联合”成为一种选择。显微镜+内镜,成功结合了开颅手术与微创手术的优势,既减少了手术入路对周围正常脑组织的破坏,更好地抵达肿瘤,提高全切率,还显著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有望做到完全+安全的“双全”切除。

“双镜联合”成为一种选择。显微镜+内镜,成功结合了开颅手术与微创手术的优势,既减少了手术入路对周围正常脑组织的破坏,更好地抵达肿瘤,提高全切率,还显著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有望做到完全+安全的“双全”切除。

  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颅底手术委员会前主席、INC国际颅底手术大咖Sebastien Froelich(福教授)尤其擅长利用这一技术进行疑难颅底手术。其实,福教授的“双镜联合”手术技术告诉我们,二者可以不是一道单选题,而是互为补充的多选题。

  “双镜联合”如何达到“双全”切除?

  在了解“双镜联合”这一手术技术之前,让我们先来聊一聊“微创”这一概念。实际上,微创并非一种技术,而是一种理念,它绝非指的是单纯的切口大小,其目标应该是尽量减少对颅内正常组织结构的破坏,避免患者术后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降低生活质量。

  跳脱出技术层面的要求,我们对微创的认知就会变得更加广泛。那么,开颅和内镜,究竟哪种手术方式对颅内正常组织的破坏较小呢?首先,在开颅手术中,为了减少对正常结构、血管、组织的破坏,手术入路的选择极为重要,尤其是对于一些处于脑深部疑难位置或极为复杂的肿瘤,开颅能够更好地抵达病变,在显微镜的加持下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周围结构,从而降低手术入路的侵入性。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开颅一定不属于微创,实际上,神经外科医生会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决定合适的手术入路、切口及骨瓣的大小,从而在保证正常脑组织、神经、血管的前提下将切口和骨瓣尽力达到微创的程度。

不能简单地认为开颅一定不属于微创,实际上,神经外科医生会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决定合适的手术入路、切口及骨瓣的大小,从而在保证正常脑组织、神经、血管的前提下将切口和骨瓣尽力达到微创的程度。

  但是显微镜开颅手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切口的缩小在另一方面也限制了手术视野,导致了一些显微镜也无法探查到的“死角”,这时,神经内镜的作用就十分显著了。配合各种角度镜,内镜不仅能将颅内结构看得更清楚,提高精细操作,还能像探测仪般触及各个“死角”,从而获得360°全方位的立体视角。

  然而,由于内镜存在的一系列局限性(点击阅读:“微创”的经鼻内镜手术后反而变严重?INC福教授带你了解内镜手术“看不见”的损伤),福教授认为,应该回归内镜的真正意义:

  “利用鼻腔的“天然通路”优势作为手术入路,而不是创造一个入路空间来手术切瘤;要保护鼻腔内的角落,而不是去掉它;我们必须利用内镜、角度镜来观察手术视野的‘死角’,而不是挖到‘死角。真正将外科医生的眼睛带到病变前。”

福教授

  因此,“双镜联合”应运而生。显微镜+内镜的组合,既拥有了开颅手术中对病变的近距离抵达,又拥有了内镜的“高清探头”;既避免了内镜手术对正常结构的磨除和破坏,同时又利用角度镜扩大了手术视野;既提高了肿瘤的切除率,又尽量做到了真正的微创。“双镜联合”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实现对肿瘤的“双全”切除,即安全、完全的切除。

“双镜联合”

  福教授如何利用“双镜联合”?

2019年WFNS全球大会上,Froelich教授就《颅颈交界处肿瘤的治疗》、《脊索瘤的手术治疗》等主题分享了其多年“双镜联合”手术经验以及应用“筷子手法”切除颅底、颅颈交界区及高颈髓脊索瘤的精彩手术视频。

2019年WFNS全球大会上,Froelich教授就《颅颈交界处肿瘤的治疗》、《脊索瘤的手术治疗》等主题分享了其多年“双镜联合”手术经验以及应用“筷子手法”切除颅底、颅颈交界区及高颈髓脊索瘤的精彩手术视频。

  凭借着独创性和多年实践的结果,福教授有时为了切除更多的肿瘤,会在手术中动用多种器械。他不仅在鼻内手术中使用了神经内镜,而且在经颅手术中也使用了神经内镜。福教授尤其擅长使用显微镜+神经内镜联合手术,将两种神外手术中重要工具联合使用,能够尽大程度安全地切除肿瘤。

  1、三次复发的颅颈交界区脊索瘤,术后两年未复发

三次复发的颅颈交界区脊索瘤,术后两年未复发
三次复发的颅颈交界区脊索瘤,术后两年未复发

  点击查看案例详情:经历三次手术的脊索瘤患者,福教授“双镜联合”手术后两年无复发!

  2、26岁男性巨大脊索瘤压迫脑干,成功全切

26岁男性巨大脊索瘤压迫脑干,成功全切
26岁男性巨大脊索瘤压迫脑干,成功全切

  点击查看案例详情:26岁小伙橙子大肿瘤压脑干!「双镜联合」一键解除“高危脑瘤”

  3、53岁男性颅内外沟通性脑膜瘤复发,成功全切

53岁男性颅内外沟通性脑膜瘤复发,成功全切

  点击查看案例详情:“颅内外疯狂生长”Meckel腔脑膜瘤复发,福教授如何“双镜手术破局”

  4、41岁男性蝶眶脑膜瘤侵袭翼腭窝,成功全切

41岁男性蝶眶脑膜瘤侵袭翼腭窝,成功全切
41岁男性蝶眶脑膜瘤侵袭翼腭窝,成功全切

  点击查看案例详情:【福医妙手】INC国际福教授脑膜瘤案例二|41岁,蝶眶脑膜瘤,“双镜联合”全切

  5、35岁男性巨大颅咽管瘤压迫视神经,成功全切

35岁男性巨大颅咽管瘤压迫视神经,成功全切

  点击查看案例详情:后视交叉性巨大颅咽管瘤五大手术难点破局——INC大咖福教授“双镜联合”手术纪实

  6、51岁男性软骨瘤侵袭海绵窦,成功全切

51岁男性软骨瘤侵袭海绵窦,成功全切

  点击查看案例详情:“双镜联合”对抗软骨瘤:反复鼻塞以为是鼻炎,一查脑里竟塞了个大瘤子!

  关于 INC 福教授

福洛里希教授

  福洛里希教授是国际知名的神经外科内镜手术专家。早在2011年,福洛里希教授团队就曾使用神经内镜经单鼻孔入路成功夹闭颅内前交通动脉瘤,这在国际神经外科领域内具有创新性。而后,福洛里希教授结合多年的手术经验又提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神经内镜“筷子”手法,使得手术操作由两人变为一人,很好地解决了手术过程中存在的配合问题,由此提高了手术效果和准确度。

  福洛里希教授对于脊索瘤、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等都有大量的临床治疗经验,多采取神经内镜下颅内高难度位置的微创手术。他尤其擅长神经内镜鼻内入路的颅底肿瘤切除。他提出了克服脊索瘤的颅底基础方法、鼻内镜和下鼻甲联合皮瓣修复扩大鼻内入路后大面积颅底缺损的手术方法,这对于颅底脊索瘤的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福教授还长期以主讲人身份在国际IRCAD培训中心颅底进行课程培训,并受邀成为全球50多家医学院的课程主任和讲师,擅长在微创手术领域的培训教育。近几年,福教授来到中国广泛开展颅底解剖学、神经内镜在颅底手术中的应用进展、颅颈交界区肿瘤的手术方法等重要讲座,供医学学者共同研究学习。

  如果您也有想要分享的经历或者无法解答的疑惑,欢迎留言……

联系INC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姓名:
联系方式:
病情简介:

大家都在看

神经外科治疗

脑肿瘤

照片/视频云集

神外资讯

神外历史

Neurosurgical History

神经外科学术访问

学术访问

Academic Visits

出国治疗神经外科疾病

国际治疗

International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