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出国治疗案例
当前位置:INC > 室管膜瘤

婴幼儿为什么会得室管膜瘤?有哪些症状?

发布时间:2025-06-20 14:46:39 | 关键词:婴幼儿为什么会得室管膜瘤?有哪些症状?

一、婴幼儿室管膜瘤病因

  婴幼儿室管膜瘤是起源于脑室系统室管膜细胞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好发于 3 岁以下婴幼儿,占儿童颅内肿瘤的 10%-15%。2025 年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我国婴幼儿室管膜瘤年发病率约为 2.3/10 万,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约 70% 的肿瘤位于后颅窝,尤其是第四脑室附近。这类肿瘤生长迅速,易阻塞脑脊液循环,导致颅内压升高,是婴幼儿神经系统的严重疾病。

(一)解剖学特点

  室管膜细胞衬覆于脑室和脊髓中央管内表面,肿瘤多沿脑室系统生长,第四脑室是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其次为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婴幼儿颅骨尚未闭合,肿瘤导致的颅内压升高可通过头围增大和囟门改变代偿,这是婴幼儿期特有的临床表现。

二、室管膜瘤颅内压增高的特征性症状

(一)头围异常增大

1. 临床特征

  头围增长速度超过同龄儿童正常范围,是婴幼儿室管膜瘤最常见的症状,发生率达 70%-80%。2024 年《中华儿科杂志》研究显示,肿瘤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颅内压持续升高,迫使尚未闭合的颅骨缝扩张,头围可在数周内明显增大。家长常发现婴儿头围测量值连续超过生长曲线第 97 百分位,或前囟进行性膨隆。

2. 伴随表现

  头围增大常伴随头皮静脉怒张,因颅内压升高使头皮静脉回流受阻;部分患儿出现 “落日征”,即眼球向下移位,上部巩膜外露,提示中脑受压。

(二)囟门异常改变

1. 前囟隆起与紧张

  前囟是婴幼儿颅骨未闭合的间隙,正常情况下平坦柔软。室管膜瘤患儿前囟可呈膨隆状,触之紧张,哭闹时更为明显,发生率约 60%-65%。北京儿童医院 2023 年病例分析显示,前囟隆起的程度与肿瘤体积呈正相关,肿瘤直径>3cm 时,囟门改变几乎必然出现。

2. 囟门闭合延迟

  正常婴儿前囟在 12-18 个月闭合,而室管膜瘤患儿因持续颅内压升高,前囟闭合时间可延迟至 2 岁以后,部分患儿甚至持续开放,需与先天性脑积水鉴别。

(三)呕吐与喂养困难

1. 喷射性呕吐

  约 50%-60% 患儿出现呕吐,多发生于清晨或体位改变时,与第四脑室肿瘤刺激呕吐中枢相关。呕吐前多无恶心前驱症状,呈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2. 喂养不耐受

  婴幼儿表现为吃奶量减少、拒食或进食后烦躁不安,因颅内压升高影响脑干网状激活系统,导致食欲减退和喂养困难,约 40% 患儿出现体重不增或下降。

三、室管膜瘤神经功能损害与发育迟缓症状

(一)运动发育滞后

1. 肢体活动减少

  肿瘤压迫小脑或锥体束时,患儿出现肢体活动减少,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爬行、坐立、站立等大运动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2025 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数据显示,55% 的后颅窝室管膜瘤患儿存在运动发育延迟,其中 25% 出现明显肢体瘫痪。

2. 平衡与协调障碍

  小脑受累时,患儿表现为身体摇晃、坐立时向一侧倾倒,扶站时双脚协调性差,腱反射亢进或病理征阳性(如 Babinski 征阳性),提示脊髓传导通路受损。

(二)语言与认知发育迟缓

1. 语言发育落后

  肿瘤影响大脑皮层语言中枢或丘脑传导通路时,患儿语言发育滞后,表现为发音延迟、词汇量少,1 岁仍无咿呀学语,18 个月不能说出简单单词,发生率约 30%-40%。

2. 认知功能异常

  婴幼儿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对周围环境反应淡漠,较大儿童表现为学习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与肿瘤导致的脑实质受压和缺血缺氧相关。

(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1. 嗜睡与意识障碍

  肿瘤进展迅速或合并出血时,患儿出现嗜睡、昏睡甚至昏迷,GCS 评分降低,提示病情危重。约 15% 的重症患儿就诊时已处于浅昏迷状态,需紧急手术减压。

2. 癫痫发作

  幕上室管膜瘤(如侧脑室肿瘤)可引起癫痫发作,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性抽搐,发生率约 10%-15%,与肿瘤刺激大脑皮层异常放电相关。

四、婴幼儿室管膜瘤遗传因素

(一)遗传相关性分析

1. 散发性与遗传性比例

  婴幼儿室管膜瘤多数为散发性,与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突变相关,仅 5%-10% 的病例与遗传综合征相关。2024 年《Nature Reviews Neurology》指出,遗传性室管膜瘤多伴有特定基因突变,如 NF2(神经纤维瘤病 2 型)、TERT 启动子突变等。

2. 相关遗传综合征

  神经纤维瘤病 2 型(NF2):NF2 基因(位于 22q12.2)突变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多发肿瘤,包括室管膜瘤、听神经瘤等,约 2% 的婴幼儿室管膜瘤与此相关;

  Li-Fraumeni 综合征:TP53 基因突变增加多种肿瘤风险,包括室管膜瘤,发生率不足 1%;

  结节性硬化症:TSC1/TSC2 突变可引起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偶可合并室管膜瘤。

(二)分子机制与非遗传因素

1. 表观遗传与环境因素

  散发性室管膜瘤多与表观遗传改变相关,如 DNA 甲基化模式异常、组蛋白修饰改变等。孕期母体接触化学毒物、电离辐射或感染等环境因素,可能增加胎儿室管膜瘤风险,但缺乏明确流行病学证据。

2. 肿瘤驱动基因

  后颅窝室管膜瘤常存在 C11orf95-RELA 基因融合,而幕上肿瘤多有 YAP1 基因重排,这些分子改变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尚不直接遗传,属于体细胞突变。

五、婴幼儿室管膜瘤常见问题

1. 婴幼儿为什么会得室管膜瘤?

  婴幼儿室管膜瘤的病因包括:

  遗传因素:少数与 NF2、Li-Fraumeni 综合征等遗传综合征相关;

  体细胞突变:胚胎发育中室管膜细胞基因突变,导致异常增殖;

  环境因素:可能与孕期接触有害物质相关,但确切机制不明。

  多数病例为散发性,无明确遗传背景,早期发现症状是关键。

2. 婴幼儿室管膜瘤有哪些症状?

  主要症状包括:

  颅内压升高:头围异常增大、前囟隆起、喷射性呕吐;

  发育迟缓:运动落后(如坐立行走延迟)、语言发育滞后;

  神经功能异常:肢体无力、平衡障碍、嗜睡或癫痫发作。

  若发现婴儿头围增长过快、囟门膨隆或喂养困难,需及时就医排查。

婴幼儿室管膜瘤

联系INC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姓名:
电话:
病情:

大家都在看

神经外科治疗

脑肿瘤

照片/视频云集

神外资讯

神外历史

Neurosurgical History

神经外科学术访问

学术访问

Academic Visits

出国治疗神经外科疾病

国际治疗

International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