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脑瘤战斗记:
2岁的他,本该在阳光下欢乐奔跑。
却因为一个"不速之客"——一颗巨大的肿瘤,占据了他的小小脑袋。
鞍区肿瘤,考虑视路胶质瘤,向四周侵犯性生长。
严重的左侧视觉障碍,让左眼的世界,渐渐失去了颜色...
如此小的孩子可以安全全切吗?直到遇见巴教授团队:
孩子的大脑像初春的嫩芽,
手术要足够轻柔,又要绝对精准。
眶颧入路,精雕细琢,最终实现全切。
术后一年,孩子状态良好。在心爱猫咪陪伴下的他,享受着美好的童年!
病理显示毛状黏液样星形细胞瘤2级,小儿肿瘤专家为其进行后续治疗。
“神经外科创造更多美好,让病人免受病痛折磨。”——INC巴特朗菲教授
该案例来自于INC巴教授在第十三届国际临床神经外科学习班(ICCN2016)上的专题演讲,本次会议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德国汉诺威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等主办的。点击阅读,详细了解:INC巴特朗菲教授演讲 | 视路和下丘脑胶质瘤显微外科治疗技术
巴教授在演讲中深入探讨了视路-下丘脑胶质瘤的治疗策略:“当胶质瘤累及视神经-下丘脑,胶质瘤手术还是放化疗?视力岌岌可危,还有手术全切肿瘤并保住视神经的可能吗?还能恢复视力吗?”巴教授对于视神经胶质瘤这类的疑难脑瘤全切手术极为擅长,他曾为众多疑难病患详细答疑解惑,提供安全的手术切除和术后治疗建议,为他们指明了后续的治疗方向。除了学术演讲外,还进行了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及脑干胶质瘤的手术直播。
01. 孩子为何会得脑肿瘤
根据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数据,从2014年开始,脑部肿瘤已经超过了血液肿瘤(白血病),成为了儿童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一名。与成人相比,儿童脑瘤具有起病急、进展快、早期症状隐匿的特点。由于患儿表达能力有限,加之症状易被误认为普通疾病(如头痛、呕吐、发育迟缓),误诊、漏诊率居高不下,使其成为威胁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
当同龄孩子在幼儿园奔跑嬉戏、探索世界时,这些患儿却可能因肿瘤压迫面临瘫痪、失明、生长发育停滞等残酷现实。
“他这么小,怎么会得肿瘤?”相信很多脑肿瘤患儿家长也一直想问这个问题。儿童脑瘤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相关研究指出可能与以下多因素交互作用有关:
1、遗传因素:约5%-10%的病例与遗传综合征相关(如神经纤维瘤病、Li-Fraumeni综合征),特定基因突变(如TP53、PTEN)可增加风险。
2、环境暴露:电离辐射(如头部放疗)是唯一明确的环境风险因素。
3、生物学机制: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前体细胞异常增殖可能与某些脑瘤(如髓母细胞瘤)相关。
想要了解更多,可点击阅读:脑肿瘤的发生是否与生活习惯有关?9大风险因素+9大早期信号,你知道多少?
02. 儿童脑瘤治疗:困难重重
儿童脑瘤除了早期具有隐匿性,手术的难度也是异常艰巨。孩子们并非成人的简单缩小版。他们的病情变化更为迅速,疾病风险也相应增加。为年幼的幼儿进行脑肿瘤手术,更是难上加难,手术难度随年龄减小而急剧上升。
特别是两岁以下的婴幼儿,他们的颅骨娇嫩且正在快速生长,手术过程中需要极其谨慎地处理开颅、关颅等步骤,并密切监测术后病情。医生在手术时必须确保颅缝不受损伤,因为任何破坏都可能影响颅骨的发育,导致未来出现畸形。因此,手术应尽量通过自然腔缝进行,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脑实质的损伤。
同时,儿童的血容量相对较少,如果说成人的血容量如同一盆水,那么孩子的血容量可能仅相当于一碗水。然而,婴幼儿脑肿瘤有时却异常巨大,甚至能占据半个颅腔。在手术过程中,即便出血量只有十几二十毫升,麻醉机上的血压数值也会明显下降。这时,医生不仅需要高超的技巧,更需要足够的胆量。
不同位置,手术风险也是不同,尤其是一些位于脑干、基底节区、丘脑、胼胝体、脊髓等高难位置的小儿脑瘤,手术稍有不慎就会损伤血管神经,从而造成失明、失语、偏瘫、癫痫等大脑功能损伤,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手术的成功与否以及肿瘤的切除程度固然重要,但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是一个综合考量的结果。在术后,需要儿科、内分泌科、康复科以及放化疗等多个学科的紧密协作,共同为孩子们打造合适的治疗方案,才能助力他们战胜病魔,重拾健康与快乐。
03. 成功手术:为孩子争取生机
越早进行手术,孩子就能越快地恢复和生长,忘记这个肿瘤。肿瘤如此狡猾,就仿佛温水煮青蛙一般,让患儿家长曾一度放松警惕。而且孩子代偿能力往往很强。有些患儿正常的脑实质仅剩十分之一,却依然能表现出正常的状态。如果没有尽快手术,继续因为症状轻选择保守,困于“井口”之下,也许等察觉到危险时,就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了。
寻求巴教授示范手术的患儿来自五湖四海: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北、重庆⋯⋯不管哪里,经历都非常相似:突然发病,因病变位置复杂、手术切除难度极大、瘫痪/神经损伤风险极高,当地医生或表示手术全切把握不大、或建议保守观察。辗转多个医院,却都无法手术或者得不到合适的治疗。手术作为大多脑肿瘤的一线治疗手段,难道真的就无望了吗?疑难位置儿童脑瘤手术难度大,真的没有生存希望了吗?
面对多数儿童脑肿瘤,手术往往是能够彻底清除病灶、为孩子赢得生存希望的治疗手段。唯有通过手术成功切除肿瘤,孩子们才能有机会长期存活,进而迎来全面康复的曙光。
巴教授部分儿童案例精彩分享
◈ 「中德医学合作」北京天坛国际部“神奇之手”-脑瘤患儿和“巴爷爷”的故事
◈ 一次巧合,却让“潜伏多年”的胶质瘤“浮出水面”
◈ 6岁开颅手术能否顺利重返校园?看他术后轻松“拿捏”校园生活!
◈ “开颅术后1年了,孩子练跳绳排球、能跑能跳!”这就是妈妈最大的幸福
◈ 症状好转却等来脑干再出血恶化?在这场求生之战中,他们都是小小英雄!
◈「千里转运」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女孩的生命奇迹列车已进站...
◈ 10岁男孩开颅术后竟无需进ICU——这个位置0.1毫米失误都不可以!
◈ 7重“Debuff”基底节区手术—3岁女童罕见脑瘤如何顺利第二刀?
◈ 天坛医院手术纪实 | 一次摔倒,竟摔出了“潜伏”在脑干的胶质瘤!
与成年人相比,孩子们的神经系统正处于蓬勃成长阶段,其代偿功能和自我修复能力均显著优于成人。尽管他们对手术的耐受性可能稍逊一筹,但术后的恢复速度却常常令人称奇,他们那顽强的生命力总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