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视力下降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为何孩子视力持续“减退”?
是什么在“窃取”孩子们的视力?这背后往往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是主要诱因……然而,还存在一类相对少见的问题。许多人下意识认为问题出在眼睛上,前往眼科就诊却未发现明显异常,最终转至神经外科才找到病因——脑肿瘤。
8岁男孩卢卡因视力下降,最终检出视路胶质瘤。有人感到疑惑:脑瘤为何会导致视力下降?我们不妨先从视觉形成的基本原理说起……
人类如何通过眼睛视物?
人类眼睛视物原理与相机成像机制颇为相似。若将眼睛比作一部精密相机:角膜相当于相机镜头,是光线进入的首道关口;瞳孔则类似光圈,随光线强弱调节大小以控制入光量;而视网膜正是位于眼底的“感光底片”。光线依次经过角膜与瞳孔,最终在视网膜上聚焦。视网膜上分布大量感光细胞,能够将接收的光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再通过视神经这条“高速数据传输线”传至大脑进行解析与成像——于是我们便能清晰、立体地感知这个多彩世界。
01为何眼科检查非常关键?应在何时进行检查?
人们常说的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在医学上可能不仅指“看不清”。视力由视野范围与视觉灵敏度及清晰度共同决定。
在眼科接受检查时,医生会查验患者是否存在视力模糊、瞳孔异常扩大以及视神经颜色是否正常。若自觉视力模糊、眼球胀痛、剧烈头痛或部分视野缺失,应及时告知眼科医生,医生会安排进一步检查。
临床上,除眼科疾病外,若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如头痛、视力波动、眩晕、面部麻木、行走不稳等,则需进一步检查以排除脑肿瘤、脑出血等重大疾病。
因此,除需进行详细的视力、视野和眼底检查外,还应安排头颅CT或MRI检查,以便早诊断、早治疗,避免不必要的误诊或漏诊。
日常生活中一旦出现上述神经系统症状,应警惕脑肿瘤可能。若发生不明原因的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行走易碰撞门框、难以看到视野中某些角度物体等异常表现,除排查眼科疾病外,也应及时进行脑部CT或MRI检查,以及早发现、诊断和治疗颅内病变。
02脑瘤为何会引起视力下降?8岁卢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实际上,这可能是因为视路本身发生肿瘤,或其他部位的脑肿瘤压迫了视神经,从而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后果。
许多颅内疾病都可能引起视力下降或视野异常,问题不一定仅限于眼球或眼底,也可能源于颅内异常——尤其对于原因不明的视力视野异常患者。
颅咽管瘤、脑膜瘤、垂体瘤、胶质瘤等颅内肿瘤均可能导致不同程度视力或眼球运动障碍。
8岁男孩卢卡因视路-下丘脑胶质瘤引起视力受损就诊,影像显示肿瘤为视路-下丘脑胶质瘤(OPHG),向上突入第三脑室并延伸至室间孔(Monro孔)(A-C)。
巴教授选择经眶颧入路实现肿瘤全切。
术后早期CT扫描显示肿瘤完全切除,未见局部血肿(G、H)。患儿未出现额外并发症,术后两周卢卡伤口恢复良好(I)。
03低龄儿童无法清楚表达症状怎么办?2岁男童因梗阻性脑积水才发现脑瘤
儿童起病往往较为隐匿,不易被察觉,且病情进展较快。因许多低龄儿童无法准确描述自身不适,例如即使出现视力下降,幼童也可能无法清楚表达,常待症状显著加重后才被发现。对无法表达不适的低龄儿童,家长的高度警觉和细致观察成为第一道防线。
2岁男童托马斯原本活泼可爱,是家中的开心果。在一次就医检查中,被发现因梗阻性脑积水导致颅内压增高,此前已接受左侧脑室-腹腔分流术。若梗阻性脑积水未及时治疗,瞬间升高的颅内压会严重压迫娇嫩脑组织,可在短时间内导致意识障碍、发育倒退甚至生命危险。
MRI显示其鞍上区存在部分囊变并明显强化的巨大占位病变,肿瘤甚至延伸至左侧颞叶(图A--C),严重压迫脑干。若不及时处理,肿瘤继续生长可能导致失明甚至危及生命。
面对这一复杂病情,巴教授及其团队经左侧翼点入路开颅,成功完成手术。术中皮瓣设计兼顾了原分流手术瘢痕。
术后MRI证实实现镜下全切,病理诊断为WHO II级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图E、F)。尽管早期MRI疑似有少量残留(箭头所示),但连续两年随访均未见复发。
术后托马斯未出现任何新发神经或内分泌功能障碍,恢复良好。
术后1个月(图H)及2年(图I)复查显示,患儿临床状态优良。
案例来源:
后记
能够健康成长是上天赐予的一份珍贵礼物。每一位抗击脑瘤的小勇士都是降临人间的天使,他们的笑容是最纯净的光芒,能驱散所有阴霾。秋日已至,这是一个象征希望与收获的季节。只要我们坚信信念的力量,不放弃、存信心,坚持不懈终会迎来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