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出国治疗案例
当前位置:INC > 患者故事 > 颅咽管瘤

“喝了这么多水为什么还是渴?”颅咽管瘤相关尿崩症诊疗

发布时间:2025-07-22 09:04:15 | 关键词:“喝了这么多水为什么还是渴?”颅咽管瘤相关尿崩症诊疗

  夏季高温环境下人体水分蒸发加速,口渴时增加饮水量属常规应对措施。但若出现持续性口干且大量饮水无法缓解,伴异常多尿(24小时尿量达4-10升,显著超过正常2-3升),需警惕颅咽管瘤引发的尿崩症。

  61岁患者康拉德曾出现记忆减退、意识模糊,陷入饮水与排尿的循环困境。35岁高先生每日尿量达5000毫升,体重异常增加20公斤,视力进行性下降。最终确诊为颅咽管瘤。

手术治疗转机

  康拉德经鼻内镜手术全切肿瘤,尿崩与认知障碍显著改善;高先生经开颅手术全切肿瘤,术后4年无复发。

颅咽管瘤引发尿崩机制

  鞍内-鞍上型或鞍上型颅咽管瘤向鞍上生长,影响下丘脑-垂体轴功能。该轴调控抗利尿激素分泌,若分泌不足将导致尿量增多。部分患者每日饮水量可达数十升。

  根据肿瘤生长部位,可能干扰下丘脑与垂体功能。抗利尿激素缺乏引发尿崩症(多饮、多尿),需注意电解质补充。此症状作为首发表现占就诊患者的10%。

  尿崩症仅为颅咽管瘤症状之一,其他临床表现包括:头痛、视觉障碍、内分泌紊乱(尿崩症/垂体功能低下)、精神与记忆障碍、步态异常、下丘脑功能障碍(如Frohlich综合征即肥胖-生殖无能综合征)。

  颅内压增高症状多与肿瘤突入第三脑室引发梗阻性脑积水相关。所有症状性颅咽管瘤均具手术指征。

颅咽管瘤为鞍区良性上皮性肿瘤,起源于 Rathke 囊残留组织,WHO 将其归为Ⅰ级肿瘤

不同手术入路案例对比

  颅咽管瘤毗邻关键神经血管结构,手术难度居神经外科前列,要求术者精通鞍上区解剖。

颅咽管瘤属鞍区良性上皮性肿瘤,起源于Rathke囊残留组织,WHO分级为Ⅰ级。虽为良性,但可浸润垂体柄与下丘脑,导致严重尿崩及认知衰退。如康拉德病例,肿瘤侵蚀垂体柄需全切,导致终身激素依赖。

  肿瘤侵犯可致视神经损伤性失明或下丘脑不可逆代谢紊乱。早期手术在安全前提下全切,可最大程度保护神经功能,避免二次手术(如高先生病例)。治疗时机直接影响脑组织保护效果。

手术规划需综合评估:

  肿瘤与视交叉、垂体腺、垂体柄、下丘脑的解剖关系

  肿瘤与颈内动脉、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位置

  肿瘤同蝶鞍及鞍膈的毗邻

  肿瘤体积及实性-囊性特征

  第三脑室受侵情况

案例1:康拉德经鼻内镜手术

鞍上增强MRI显示:

术后这名患者经历了短暂的神志不清,但神志及认知功能恢复很快,而且体重保持稳定。术后 2 年 MRI 未见肿瘤复发(图 C、D),水肿完全消退(图 C);图 D 可见以鼻中隔黏膜瓣封闭颅底缺损。

肿瘤延伸至第三脑室伴实性成分(图A)视交叉前移(箭头标识)垂体腺及蝶鞍形态正常

T2与FLAIR序列见病灶周围水肿向右基底节扩展,提示下丘脑受侵(图B)

  INC施罗德教授行经鼻内镜全切术。因垂体柄被肿瘤浸润,术中离断。术后患者短暂意识模糊,但认知功能迅速恢复,体重稳定。术后2年MRI未见复发(图C、D),水肿完全消退(图C);图D示鼻中隔黏膜瓣封闭颅底缺损。

案例2:高先生开颅手术

  首次手术部分切除,病理误诊为低级别视神经胶质瘤。术后视力模糊持续,鞍区复查示:

术前:多饮多尿、体重增加1年,考虑鞍区肿瘤,手术部分切除同时见视神经增粗术后病理提示视神经胶质瘤可能,术后双眼视物模糊,症状有加重趋势后求诊于INC国际神经外科。治疗:额基底中线开颅经终板入路全切肿瘤手术,手术顺利术后口服补充激索垂体激素治疗,定期复查随访。病理:颅咽管瘤随访: 术后4年无复发

不均匀强化实性团块(31×32×40mm),囊性区囊壁强化,符合颅咽管瘤术后残留

经INC巴教授行开颅全切术,病理确诊颅咽管瘤。术后4年无复发,生活恢复常态。

颅咽管瘤手术入路选择标准

  手术入路依据影像学定制,经颅或经鼻决策需综合评估核心因素——视交叉与肿瘤相对位置:

  视交叉前置(肿瘤位于视交叉后方)

  优选内镜经鼻入路(EEA)

  避免视交叉牵拉

  尤其适用第三脑室底抬高的较小肿瘤(不宜终板入路)

  视交叉后置(肿瘤位于视交叉前方)

  可经颅或经鼻手术

  多数颅咽管瘤表现为视交叉前置

  肿瘤侧方扩展(>1cm超越颈内动脉外侧)

  伴周围结构粘连者

  经鼻入路难以全切侧方成分

  推荐开颅手术

手术入路的选择取决于肿瘤个体化生长模式。表 1 列举了经鼻内镜手术选择的关键要素

表1详列经鼻内镜手术选择要素。

术后尿崩症防治策略

  颅咽管瘤常粘连下丘脑-垂体柄,术中可能损伤抗利尿激素(ADH)通路,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尿崩症。表现为多尿(24小时>4L)、剧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出现脱水昏迷。

防治核心措施:

  术中保护:在保全下丘脑-垂体功能及视路前提下追求全切

  动态监测:术后每小时记录尿量及血钠,尿量>200ml/h提示尿崩

  药物干预:及时使用去氨加压素(DDAVP),阶梯式调整剂量

  液体管理:按"量出为入"原则同步补充水电解质

  规范治疗可使多数患者1-2周恢复,下丘脑严重损伤者需长期药物替代。

关键诊疗结论

  颅咽管瘤治疗核心在于选择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专家。术者通过精准入路(经鼻内镜或开颅)及解剖掌控能力,直接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这不仅关乎手术成败,更决定长期生活质量。

免费咨询INC顾问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姓名:
电话:
病情:

大家都在看

神经外科治疗

脑肿瘤

照片/视频云集

神外资讯

神外历史

Neurosurgical History

神经外科学术访问

学术访问

Academic Visits

出国治疗神经外科疾病

国际治疗

International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