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令父母心痛的往往是突发疾病。尤其当诊断结果显示“恶性脑瘤”时,众多家庭仿佛瞬间坠入深渊。
Cathy在一次检查中发现颅内存在一个5厘米的巨大髓母细胞瘤,该肿瘤属于高度恶性,进展迅速且易复发,一度被认为生存希望极其渺茫。
然而她不仅成功存活,术后8年随访未见复发。Cathy是如何赢得这场生命攻坚战的?这一切需从她13岁时的“头痛”症状开始追溯……
13岁女孩头痛背后隐藏的“致命威胁”:巨大肿瘤悄然生长
Cathy自幼便是家中的开心果,活泼聪颖、性格开朗。然而在她13岁那年,情况开始发生转变。她出现频繁头痛,严重时伴发呕吐。
服用止痛药物未能缓解症状,持续两周未见好转,随后逐渐出现行走不稳、视物重影及言语含糊等表现……
随着女儿病情持续进展,父母立即带Cathy前往当地医院就诊。
术前影像显示肿瘤侵犯右侧横窦。冠状位影像提示右侧小脑半球肿瘤累及右侧横窦。
检查结果令Cathy父母震惊:右侧小脑半球存在巨大占位性病变,尺寸约5.6×5.0×3.4cm——相当于一枚鸡蛋体积的肿瘤隐匿于脑内。第四脑室受压变窄,并发梗阻性脑积水,初步诊断为恶性髓母细胞瘤。
恶性髓母细胞瘤的特征
髓母细胞瘤的高度恶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生长速度极快;手术难以完全切除;肿瘤细胞易沿脑脊液途径播散种植。
若在发生转移性播散前确诊,70%-80%的患者可能获得长期生存。髓母细胞瘤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具体方案取决于患者分期及风险分级。
“Cathy目前病情危急,需立即转往专业儿童医院,由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治疗。”医生的这番话沉重地打击了Cathy的父母,他们强忍悲痛,开始多方奔走为女儿寻求生机。
手术面临多重挑战 父母于困境中寻求希望
Cathy的病情从一开始即面临多项挑战。
首先,肿瘤体积巨大,已对周围脑组织造成严重压迫,加之梗阻性脑积水,随时可能引发颅内压急剧升高危及生命,必须尽快手术,但肿瘤巨大也显著增加了手术操作难度。
其次,肿瘤位置特殊且侵犯重要结构。病变位于右侧小脑半球,而小脑负责维持身体平衡与协调运动,手术稍有偏差即可能导致永久性运动障碍、共济失调等神经功能损伤。
更为棘手的是,肿瘤已侵犯右侧横窦——这一颅内重要的静脉回流通道。若为切除肿瘤而损伤横窦,可能引发大出血、静脉窦血栓等严重并发症,甚至直接导致手术失败。
当时多家医院医生对此病情表示治疗困难。经多方咨询与病友推荐,Cathy父母找到INC国际儿童神经外科专家James T. Rutka教授。
Rutka教授详细评估Cathy病情后指出:肿瘤体积已较大,需立即接受手术切除以解除占位效应。随后Cathy很快接受了后颅窝开颅及右侧小脑肿瘤实质内次全切除手术。
术后8年无复发 生命重现光彩
Cathy手术过程顺利,次全切除效果良好:术后MRI显示右侧横窦内小脑实质部分已全部切除,仅残留少量强化肿瘤(<1.5c㎡)。残余肿瘤侵犯右侧横窦与乙状窦交界区,被认为不适合完全切除,故采用双极电凝对该部分进行凝固处理。
术后临床检查显示脑神经功能正常,无显著运动或感觉功能障碍,存在轻度舒张功能异常和轻度躯干共济失调。
术后影像提示右侧横窦存在小范围残余肿瘤。C显示右侧横窦局灶性血流缺损。
为巩固手术疗效,Rutka教授建议Cathy采用放化疗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的综合治疗方案,以进一步延长生存期、防止肿瘤复发。
随后,Cathy接受了放射治疗(颅脊髓轴23.5 Gy,肿瘤床55.8 Gy),后续还完成4个疗程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
半年后随访检查显示,Cathy术后轻度舒张功能异常和躯干共济失调已明显改善,日常生活基本不受影响。
在长达8年的随访中,更令人振奋的是:Cathy脑部影像学检查未显示任何肿瘤复发征象,且无任何神经功能缺损(改良Rankin评分0分)。
Cathy是不幸的,年少遭遇重症;但她又是幸运的——及时确诊、专家主刀、系统治疗及其本人与家庭的积极配合,使她最终脱离“死亡威胁”,迎来人生新篇章。如今,她已是一名健康自信的大学生。
在儿童恶性脑肿瘤中,髓母细胞瘤因高度恶性而著称,能够获得如此良好预后在临床实践中较为少见,这与Rutka教授精心制定的治疗方案和高超的手术技术密不可分。
小儿髓母细胞瘤治疗要点
对于曾被视为“儿童噩梦”的髓母细胞瘤,INC国际儿童脑瘤专家James T. Rutka教授在研究中总结了以下治疗要点:
手术切除是提高髓母细胞瘤生存率的重要方法,尤其对于局限性病变患儿。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术中成像与监测以及超声吸引器(CUSA),可在全切肿瘤的同时降低神经功能损伤风险。若肿瘤浸润脑干,神经外科医生需权衡手术风险与收益,避免过度激进切除。
放疗是髓母细胞瘤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术后辅助放疗可提高生存率。照射范围应包括后颅窝及全神经轴,覆盖肿瘤细胞潜在播散区域。但需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放疗方案,在延长生存期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生长发育和智力功能的损害。
对于3岁以下患儿,可选择延迟或豁免放疗。质子治疗已应用于年轻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辐射毒性低于传统放疗。常规放疗的晚期并发症包括局灶性或弥漫性脱髓鞘、白质坏死、局灶性钙化和微血管病变。
多种化疗药物可用于髓母细胞瘤治疗。化疗目标包括增强疗效、延缓肿瘤进展(尤其对于幼儿),甚至避免幼儿接受放疗。单纯化疗对全切术后非转移性髓母细胞瘤患者有效,但对转移性患者效果不佳。
髓母细胞瘤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为小脑性缄默症。通常于肿瘤切除术后48至72小时内出现缄默不语,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伴随症状包括肌张力减退、吞咽困难、偏瘫和情绪不稳。
其他常见术后暂时性并发症包括共济失调、偏瘫和颅神经麻痹。因此,髓母细胞瘤切除手术对主刀医生技术要求极高,否则患儿术后状况甚至可能较前恶化。
INC国际儿童神经外科专家James T. Rutka鲁特卡教授
教授担任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执行委员会及顾问委员会成员,发表论文超过500篇,临床研究方向以颅内肿瘤为主,对胶质瘤、纤维瘤、颅咽管瘤、室管膜瘤具备多年临床经验,擅长清醒开颅术、显微手术以及广泛应用于恶性脑瘤和癫痫治疗的激光间质热疗(LITT)技术。针对儿童胶质瘤,尤其是高级别胶质瘤开展多项临床试验,其所在医院加拿大SickKids为国际知名儿童医疗机构之一。
* 案例来源:Rutka教授演讲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