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缺血是什么?
脊髓缺血是一种由脊髓供血障碍引起的脊髓功能损害的疾病。脊髓缺血的常见原因有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畸形、微栓塞、脊髓创伤和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和间歇性跛行。休息或使用扩血管药物可以缓解症状。如果病情持续进展,可能会造成长期性损伤。脊髓造影可以表现为脊髓前动脉念珠样变化,急性期核磁共振可以表现为脊髓肿胀、增厚,慢性期可以表现为脊髓萎缩。
脊髓缺血原因
在主动脉造影或主动脉瘤手术切除时,脊髓缺血可能会对血液供应造成干扰。有时可能是主动脉粥样硬化、脊髓血管畸形、微栓塞、血管痉挛和血液供应不足所致。其他如梅毒性脊髓动脉炎、腰椎管狭窄、脊髓创伤、红细胞增多、静脉血栓形成等。全身性疾病导致的低血压可能导致脊髓缺血。
脊髓缺血症状
1、感觉异常:当脊髓缺血发生时,特别是脊髓缺血严重时,容易导致受累水平面以下的感觉障碍,从而表现为感觉异常、触觉、温度、疼痛等感觉减弱或消失的症状;
2、间歇性跛行:脊髓缺血患者可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行走一段时间后,一侧或两侧的下肢会感到沉重和无力,这往往会导致拖腿行走。一般适当休息后症状可以缓解,但有间歇性发作的特点;
3、下肢肌力减弱:由于脊髓缺血,病人下肢肌力明显下降,从而表现出行动迟缓的症状;
4、大小便异常:脊髓缺血后,局部神经易受损,进而影响膀胱的正常功能,导致大小便失禁或尿潴留;
5、截瘫:当脊髓缺血过于严重时,很容易导致脊髓梗死,从而导致截瘫。发病时间快,可表现为脊髓损伤水平面以下瘫痪。
脊髓缺血检查
脊髓缺血的检查具体如下:首先是一些常规的检查项目,如血尿常规、电解质、血糖、肾功能、癌胚抗原等。二次检查是脑脊液检查。一般来说,腰椎穿刺时没有梗阻,或者有不完全的椎管梗阻。但是脑脊液的外观是无色、透明或黄色的。如果送病理检查,会发现细胞数量正常,有时只是脑脊液蛋白含量略有增加。此外,还有一种检查是脊髓碘造影。做这个检查可以看到脊髓有不确定的狭窄,脊髓核磁共振也可以作为辅助诊断。
脊髓缺血治疗
根据病因,脊髓缺血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1、压迫性脊髓疾病:压迫性脊髓疾病引起的脊髓缺血,是由脊髓占位性疾病和脊髓退行性疾病引起的,可通过神经外科切除。
2、脊髓血管畸形:由于脊髓血管畸形导致脊髓血管区域高流量盗血,脊髓血管畸形可通过神经介入或开放手术治疗,明显好转相关症状;
3、脊髓动静脉瘘:若病人因脊髓动静脉瘘引起脊髓缺血,可通过手术解除脊髓动静脉瘘,好转缺血;
4、脊髓缺血性血管疾病:如果患者因脊髓缺血性血管疾病导致脊髓缺血,可以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同时,患者可以使用血管扩张药物、神经营养药物和脱水药物,好转脊髓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脊髓水肿,加速神经恢复,有助于缓解相关症状。
脊髓缺血护理
瘫痪肢体应早期进行被动运动、按摩,以好转血液循环,预防褥疮,定期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保持皮肤清洁。
预防呼吸道感染,注意保暖。
早期预防和治疗可引起脊髓缺血,如脊髓压迫症。
中药、理疗、按摩等都能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