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出国治疗案例
当前位置:INC > 神外疾病

胶质细胞瘤

发布时间:2025-02-11 16:30:52 | 关键词:胶质细胞瘤

  胶质细胞瘤是什么病?

  胶质细胞瘤,也称为神经胶质瘤或胶质细胞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起源于胶质细胞。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除神经细胞外的另一大类细胞,主要起到对神经细胞的支持和营养作用。当这些胶质细胞发生异常增殖时,就会形成胶质细胞瘤。广义上,所有神经上皮来源的肿瘤均可以称为胶质瘤;狭义上,胶质瘤则特指各种胶质细胞肿瘤。

胶质细胞瘤

  胶质细胞瘤病因?

  遗传因素

  部分胶质细胞瘤与遗传基因突变有关。例如,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结节性硬化症(TSC)等遗传性疾病患者,其体内特定基因(如NF1基因、TSC1/TSC2基因)发生突变,这些基因与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增殖调控密切相关。在这些遗传性疾病背景下,发生胶质细胞瘤的风险明显增加。

  还有一些家族性胶质细胞瘤病例,家族成员中可能存在尚未被完全明确的遗传易感性基因,这些基因的异常传递使得家族成员患胶质细胞瘤的概率高于普通人群。

  电离辐射

  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是胶质细胞瘤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例如,接受脑部放射治疗的患者,如因其他脑部疾病(如鼻咽癌脑部放疗)在数年后可能会增加胶质细胞瘤的发病风险。电离辐射能够破坏细胞内的DNA结构,导致基因变异,影响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分化调控机制,使神经胶质细胞更容易发生恶变。

  化学物质暴露

  一些化学物质如亚硝基脲类化合物、多环芳烃等可能与胶质细胞瘤的发生有关。这些化学物质可能通过职业暴露(如化工行业工人)、环境污染等途径进入人体。它们在体内经过代谢活化后,能够与DNA发生共价结合,诱导基因突变,进而影响神经胶质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促使肿瘤的形成。

  胶质细胞瘤症状表现?

  颅内压增高症状

  头痛:这是常见的症状之一。肿瘤在颅内生长占据空间,导致颅内压升高,引起头痛。头痛通常在清晨较为严重,可呈间歇性或持续性,随着病情进展可能逐渐加重。疼痛的部位多为全头部,有时也可局限于肿瘤所在的一侧。

  呕吐: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可引起呕吐。这种呕吐与进食关系不大,多为喷射性呕吐,在头痛剧烈时更容易发生。

  视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长期的颅内压升高可导致视神经乳头充血、水肿,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视力模糊,严重时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根据肿瘤位置不同而异:

  如果肿瘤位于额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精神症状,如人格改变、记忆力减退、情感淡漠、判断力下降等。患者可能变得易激惹、欣快或抑郁,同时在认知和行为方面出现明显异常。

  位于颞叶的胶质细胞瘤可能影响语言功能、听觉功能等。患者可能出现感觉性失语(能听见声音但不能理解话语的意义)、命名性失语(不能正确说出物体的名称),或者出现幻听、听力下降等症状。

  肿瘤位于顶叶时,常引起感觉障碍,如肢体麻木、感觉减退、对侧身体的实体觉、两点辨别觉等精细感觉障碍。还可能出现失用症(患者虽然有正常的运动能力,但不能正确完成有目的的动作)。

  位于枕叶的肿瘤会影响视觉功能,导致视野缺损,如偏盲(一侧视野缺失)等。

  运动和感觉障碍:

  当肿瘤侵犯大脑运动区或传导束时,会导致肢体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无力、瘫痪。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肌力减退,如握力下降、行走时下肢发软等,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完全性瘫痪。

  同时,感觉传导通路受影响时,会出现肢体感觉异常,包括疼痛、温度觉、触觉等感觉的改变。

  癫痫发作

  胶质细胞瘤细胞的异常放电可引发癫痫发作。发作类型多样,可分为部分性发作和全身性发作。部分性发作时患者可能仅出现局部肢体的抽搐、感觉异常或自动症(无意识的重复性动作);全身性发作则表现为全身肌肉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意识丧失等。癫痫发作的频率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偶尔发作,有的则频繁发作。

  胶质细胞瘤检查方法?

  影像学检查

  CT检查:

  在平扫CT上,胶质细胞瘤多表现为低密度、等密度或混合密度的肿块影。肿瘤内部可伴有钙化、囊变或坏死区,这些区域在CT上表现为不同的密度特征。例如,钙化灶为高密度影,囊变区为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后,肿瘤实质部分可呈现不同程度的强化,这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血供情况和范围。

  磁共振成像(MRI):

  是诊断胶质细胞瘤重要的影像学手段。在T1加权像上,肿瘤通常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在T2加权像上为高信号。MRI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的边界、内部结构(如囊变、坏死、出血等)以及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同时,增强MRI可以更好地显示肿瘤的强化情况,对于判断肿瘤的分级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 CT):

  主要用于判断肿瘤的代谢活性。胶质细胞瘤细胞代谢活跃,在PET - CT上表现为高代谢区域。它有助于区分肿瘤的复发与放射性坏死,还可以用于评估肿瘤对治疗的反应。

  组织病理学检查

  是确诊胶质细胞瘤的金标准。通过手术切除或立体定向活检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分析。病理学家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分化程度、核分裂象、有无坏死等特征对胶质细胞瘤进行分级。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胶质细胞瘤分为I - IV级,级别越高,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预后越差。

  胶质细胞瘤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

  肿瘤切除的原则:

  对于胶质细胞瘤,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的目标是在尽可能保护脑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对于低级别胶质细胞瘤(如I - II级),如果能做到完全切除,患者的预后较好。而对于高级别胶质细胞瘤(如III - IV级),虽然完全切除比较困难,但也应尽量切除肿瘤的大部分,以减轻肿瘤负荷,为后续的辅助治疗创造条件。

  手术技术和辅助手段:

  随着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如神经导航系统、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荧光引导手术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肿瘤切除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神经导航系统可以在术前规划手术路径,术中实时定位肿瘤;iMRI可以在手术过程中及时发现残留肿瘤并指导进一步切除;荧光引导手术利用肿瘤细胞对特定荧光物质的摄取特性,使肿瘤在术中更容易被识别和切除。

  放射治疗

  适用范围和时机:

  放射治疗是胶质细胞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级别胶质细胞瘤,术后放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对于不能手术或手术切除不完全的低级别胶质细胞瘤,放疗也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放疗的时机一般在手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时开始,通常在术后4 - 6周左右。

  放疗技术:

  目前常用的放疗技术包括三维适形放疗(3D - CRT)和调强放疗(IMRT)等。这些技术能够根据肿瘤的形状和周围正常组织的情况,精确地调整放射线的剂量分布,使肿瘤得到足够的照射剂量,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周围正常脑组织的损伤。

  化学治疗

  常用药物和方案:

  替莫唑胺(TMZ)是治疗胶质细胞瘤常用的化疗药物。对于高级别胶质细胞瘤,TMZ与放疗同步进行,然后再进行TMZ的辅助化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化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身体状况、肿瘤分级等)进行调整。

  化疗的局限性和挑战:

  胶质细胞瘤的血 - 脑屏障(BBB)限制了化疗药物的有效进入。此外,肿瘤细胞的耐药性也是化疗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些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如药物泵出蛋白的表达增加、DNA修复能力增强等)逃避化疗药物的杀伤作用。

  胶质细胞瘤复发?

  复发率

  胶质细胞瘤的复发率较高,尤其是高级别胶质细胞瘤。例如,胶质母细胞瘤(WHO IV级)即使经过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复发率仍然很高,多数患者在术后1 - 2年内复发。低级别胶质细胞瘤的复发率相对较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会复发。

  影响复发的因素

  肿瘤分级和类型:高级别胶质细胞瘤恶性程度高,肿瘤细胞增殖快、侵袭性强,更容易复发。例如,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包含多种具有不同生物学特性的细胞亚群,其中一些细胞具有干细胞样特性,对治疗抵抗,容易导致复发。

  手术切除程度:手术切除不完全是导致复发的重要因素。残留的肿瘤细胞会继续增殖,最终导致肿瘤复发。研究表明,肿瘤切除范围越大,患者的复发时间可能越晚,生存期相对越长。

  辅助治疗效果:放疗和化疗的效果也影响着复发情况。如果放疗剂量不足、化疗药物耐药等情况出现,肿瘤细胞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就会增加复发的风险。

  胶质细胞瘤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体温升高可能提示感染,血压波动可能与颅内压变化或失血有关,心率和呼吸的异常也可能反映患者的身体状况不稳定,需要及时处理。

  伤口护理:保持手术伤口的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情况,预防伤口感染。如果发现伤口愈合不良或有感染迹象,应及时进行处理,如加强换药、使用抗生素等。

  神经系统护理

  意识状态观察:密切关注患者的意识状态,如清醒、嗜睡、昏睡或昏迷等。意识状态的改变可能是颅内出血、脑水肿或脑疝等严重并发症的早期信号。

  瞳孔监测:定时检查患者的瞳孔大小、形状和对光反射。瞳孔的变化(如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等)可能提示颅内压增高或脑疝形成,需要立即采取措施。

  肢体活动和感觉观察:观察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和感觉情况,与术前进行对比。如果出现肢体活动障碍加重或新的感觉异常,可能是手术并发症或肿瘤复发的表现,需要进一步检查。

  康复护理

  早期康复介入:鼓励患者在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对于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从简单的关节活动开始,逐渐增加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和协调训练等。对于语言、认知等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相应的语言训练和认知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胶质细胞瘤患者术后可能面临身体功能恢复、疾病复发等压力,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医护人员和家属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胶质细胞瘤是一种复杂的脑部肿瘤,其病因多样,症状表现复杂,需要综合多种检查方法进行诊断。治疗方案应根据肿瘤的分级、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同时要重视术后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胶质细胞瘤的认识和治疗水平也将不断提高。

联系INC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姓名:
联系方式:
病情简介:

大家都在看

神经外科治疗

脑肿瘤

照片/视频云集

神外资讯

神外历史

Neurosurgical History

神经外科学术访问

学术访问

Academic Visits

出国治疗神经外科疾病

国际治疗

International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