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大脑镰旁的脑膜瘤占颅内脑膜瘤的7.86%~13%,,发生率略低于大脑凸面脑膜瘤和矢状窦旁脑膜瘤,居3位。肿瘤多位于大脑镰旁的一侧,也有双侧性者。肿瘤一般呈球形,基底宽,突人一侧或两侧大脑半球脑实质内。少数为扁平形,沿大脑镰匐行向前后伸展,个别可累及大脑镰旁全长。肿瘤一般埋藏于大脑纵裂内,早期症状较少,可能出现一侧足部或小腿的限局性抽搐,或为下肢运动性或感觉性先兆的癫痛发作,并可出现一侧下肢乏力或感觉异常。如肿瘤为两侧性生长,则可出现双下肢运动障碍,容易误诊为脊髓疾病。肿瘤位于大脑镰旁前部,可出现精神症状,位于后部,可出现幻视和同向偏盲甚至失明。肿瘤很大时,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
大脑镰旁脑膜瘤什么时候需要手术?
一经确诊为大脑镰旁脑膜瘤,原则上应行手术治疗。颅内压增高者,则应尽早手术治疗。
57岁复发性大脑镰旁脑膜瘤案例一则
她在2010年被诊断为大脑镰旁脑膜瘤,并为此接受了手术。随后的核磁共振成像显示复发,为此她接受了选择性放射治疗。她分别于2017年1月、2017年8月和2018年6月因肿瘤残余复发接受了手术。较后一次手术,她接受了开颅手术和完全切除。组织病理学显示为非典型性脑膜瘤。她接受了放射治疗以防止复发。术后6个月的扫描显示没有肿瘤复发的迹象。
术中注意要点
1、控制出血:大脑镰旁脑膜瘤由颈外动脉及颈内动脉双重供血。血循环丰富,操作不当可造成大出血、休克,甚至术中死亡。手术成功的关键在很大水平上取决于合适地控制出血。除术前3~5d可采用肿瘤栓塞或结扎惠侧颈外动脉外,手术自始至终要正确熟练地运用基本技术,尽较大努力减少失血,手术每一步骤的止血措施都要迅速合适地跟上。处理肿瘤时,要力争先阻断其血液供应,夹闭供血动脉或电凝肿瘤包膜表面的血管,必要时将肿瘤从硬脑膜分离,如有条件应用超声吸引或激光气化等设备,对减少出血大有裨益。
2、硬脑膜瓣不宜做得过大,长方形瓣宽2cm左右即可,这样可避免手术中将大脑半球过度向外牵拉。
3、因肿瘤深在大脑纵裂之中,位置深,暴露肿瘤不能操之过急,只能用脑压板轻柔地向外牵开一侧大脑半球,由浅人深,切忌过度牵拉脑组织。为此可在运动区和中央静脉前方的额叶或后方的顶叶近中线处吸除1块3cmX2cmX2cm的脑组织,即可较好的暴露镰旁瘤体。
4、肿瘤深在,一.般难以完整切除,需耐心地分块切除。忌用手指盲目地分离和强行摘除肿瘤。
5、由于位置深,手术要求良好的照明。应准备深部照明灯或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
大脑镰旁脑膜瘤主要并发症:
大脑镰旁脑膜瘤位置复杂,手术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果手术损伤到神经,并发症就会演变成后遗症。神经损伤无法通过术后康复或者二次手术恢复。
(1)对侧下肢瘫:术中应尽力避免损伤中央静脉、大脑前动脉的主要分支或皮质运动区。
(2)同向偏盲:对枕叶牵拉过度,距状裂受损可导致同向偏盲。术中操作要轻柔;注意保护枕叶组织。
(3)脑肿胀:主要因回流静脉受损,或手术时间过长,脑组织暴露过久或受损较重所致,如术中经脱水治疗脑肿胀仍很明显,可不维合便脑质,行得动骨瓣或顺肌下减压术,术后继续行脱术和激素治疗。
所以对于大脑镰旁脑膜瘤手术,一个经验丰富、手术高超的医生是重要的。INC作为一个专注于神经外科领域的专家学术交流的医生集团。旗下了14位来自德、法、英、美、日、加拿大等多国神经外科教授,均为国际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及各种国际神经外科学术组织的成员,国际神经外科各大杂志主编,以及神经外科教科书中以其本人名字命名手术方式和解剖结构的教科书级神经外科巨擘。在脑膜瘤手术方面,国际颅底肿瘤手术教授巴特朗菲教授、加拿大更佳医生James T.Rutka教授、国际神经外科学院的主席William T.Couldwell教授、法国Lariboisiere大学医院神经外科教授兼主席Sebastien Froelich教授,国际儿童神经外科学会主席(ISPN)Concezio Di Rocco教授都是擅长的,平均切除率基本都在95%以上,而且在他们的手术下,能对脑膜瘤手术损伤减小到较小,所以患者恢复也很快,手术后的后遗症也较少。而James T.Rutka教授作为国际儿童神经外科教授,对于儿童脑膜瘤手术也是的擅长,就算是1岁的儿童也有信心为其成功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