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出国治疗案例
当前位置:爱恩希(INC) > 脑膜瘤 >

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入路有哪些?鞍结节脑膜瘤治疗策略

发布时间:2022-06-13 17:08:06 | 关键词: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入路

  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入路有哪些?鞍结节脑膜瘤是鞍区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占全部脑膜瘤的5%~10%,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肿瘤侵犯视神经或视交叉引起的视力视野障碍。由于其位置深在,肿瘤生长部位周围空间范围小,与周围许多重要结构毗邻,肿瘤从其附着点向四周生长,推挤、包绕这些重要的解剖结构,故手术全切除难度大,术后并发症较多。

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入路有哪些?

  鞍结节脑膜瘤的较佳治疗,尤其是手术策略,仍然存在争议。欧洲神经外科协会(EANS)颅底外科委员会及其成员INC法国Sebastien Froelich教授和该领域的其他知名专家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组,针对该领域一些有争议话题的较新进展,发布《Surgical management of Tuberculum sellae Meningiomas:Myths,facts,and controversies》,从欧洲的角度为这些肿瘤的手术管理提出建议。获取详情可点击《威胁视力的鞍结节脑膜瘤手术争议释疑:INC国际教授携欧洲神经外科协会全面梳理!》查看

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入路有哪些?论文

  论文截图

  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入路有哪些?

  鞍结节脑膜瘤主要起源于鞍结节、视交叉池等蛛网膜颗粒,其周围的解剖结构重要而复杂,是颅内血管和神经较集中的区域之一;而且手术空间狭小,因此为尽量全切除肿瘤,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必须采用正确的手术入路和显微技术切除肿瘤。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入路有很多,如翼点或改良翼点入路、额下入路、额下纵裂入路、眶上锁孔入路、翼点锁孔入路等。

  额下入路可以直视视神经、颈内动脉及双侧前交通动脉,但是其缺点是容易损伤矢状窦前部及其分支,分离肿瘤时可能损伤嗅神经,还可能开放额窦,造成脑脊液漏,甚至脑膜炎。多数学者倾向于选择翼点入路,其手术路径短,磨除颅底骨质,充分释放脑脊液,更有利于肿瘤显露,充分减压视神经,分离肿瘤与血管粘连。手术入路的选择应根据肿瘤大小、生长方式、视神经受累程度、术者经验与习惯等综合考虑。

  一般而言,肿瘤主体位于中线鞍上区域、直径小于3 cm宜采用单侧额下入路或纵裂入路,具有手术操作空间大、对脑组织牵拉轻等优点;肿瘤体积较大(直径大于3 cm)、偏侧生长、包绕血管、同侧视神经受压较严重的宜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该入路手术路径短,磨除颅底骨质及充分释放脑脊液更有利于肿瘤显露,充分减压视神经及分离肿瘤与血管粘连。如肿瘤巨大(直径大于5 cm),往往病程较长,血管、神经包绕严重,术前已有垂体柄及下丘脑功能损害,此时宜采用翼点及额下联合入路。

  关于不同手术入路对肿瘤切除程度的影响,文献报道不一致。有研究显示前纵裂入路更容易全切肿瘤,因为该入路可以很好地暴露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相关报道额下入路或扩大额下入路全切除率(80%)明显高于其他入路(40%;P<0.05);因为该入路能够提供广阔视野,可以直视双侧视神经、颈内动脉和前交通动脉。

  鞍结节脑膜瘤多大需要手术?

  肿瘤大小是术前评估重要参考依据,肿瘤常常会导致邻近神经、血管移位,肿瘤越大,移位越严重,手术切除越困难。而且,随着肿瘤增大,周围水肿逐渐加重,与周围组织粘连越严重,甚至包绕颈内动脉。

  这种情况下,蛛网膜界面完整性被破坏,为保留周围重要组织结构,很难全切除肿瘤。鞍结节脑膜瘤患者多以不同程度视觉功能障碍就诊,因此,手术治疗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改善患者视觉功能。相关研究报道,鞍结节脑膜瘤术后视力改善率为25%~80%。

  大多数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病程长,肿瘤体积较大,视神经及视交叉受压变形,术中容易损伤甚至离断,导致术后视力障碍加重甚至失明。相关研究认为术后视力恢复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术前视力受累程度、病程长短等有关。

免费咨询INC医学顾问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

姓名:
联系方式:
病情简介:
出国治疗案例

大家都在看

文章推荐

神经外科治疗

脑肿瘤

照片/视频云集

神外资讯

神外历史

Neurosurgical History

神经外科学术访问

学术访问

Academic Visits

出国治疗神经外科疾病

国际治疗

International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