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6岁的小宛,在一次体检中偶然查出脑膜瘤,肿瘤一直没有显现出任何症状,毫无存在感。面对这个“哑炮”,小宛没有过多犹豫就决定手术。最终,在福教授精湛的手术操作下,肿瘤顺利切除,术后小宛恢复快速,从确诊到恢复如常,仅用了3个多月。
2. 20岁的大学生小华,正值青春年华,却被诊断为二级胶质瘤,此时的他症状轻微,因此选择保守观察。然而,短短半年内他的肿瘤迅速恶化至高级别,不仅症状加重,还需要接受手术及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家人深感懊悔。
3. 5岁的孩子淼淼,被诊断为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第一次出血后,他在一个月内奇迹般恢复,这让父母坚定"暂缓手术"的念头——"既然状态良好,何必冒险开颅?" 然而,二次出血来势汹汹,孩子突然陷入全身无力、频繁呕吐的险境。所幸在得到全切手术后,淼淼才又重拾活力。
上面三个案例均为真实发生。实际上,对于疑难复杂位置的神经外科患者来说,由于病变良性、无明显症状或症状好转、手术风险太大等因素,常常会选择保守观察,然而,这一决定常常充满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肿瘤生长、不断恶化……那么,对于无症状、症状轻微或者症状好转的脑瘤患者来说,究竟要不要手术呢?让我们先来看看福教授曾评估过的一位患者张先生的故事。
肿瘤压迫海绵窦却症状轻微,福教授:手术并非急诊!
2024年5月,张先生在鼻炎发作后出现短暂的头晕、头痛及眼睛干涩,随后又出现鼻干合并出血,前往医院进行检查,结果显示为慢性鼻炎和鼻窦炎。本以为不是什么大事,但进一步的检查结果又告诉他是“鞍旁表皮样囊肿”,医生建议他保守观察,定期复查。此时,张先生的头疼和头晕已基本缓解,只是会偶尔出现身体不平衡以及轻度眩晕。
“症状轻微且部分好转”仿佛是盖在蛋糕上的一层糖霜,而在这一表象之下的,是肿瘤已经压迫到了海绵窦内的重要结构,尤其是颅神经。尽管目前张先生没有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逐渐出现缓慢进行性的颅神经麻痹,如眼球运动麻痹导致的复视和眼睑下垂等。一旦任由病程缓慢发展下去,这些症状或许在手术后也无法恢复。
来到命运的十字路口,张先生究竟会选择手术还是保守观察?在远程咨询了福教授后,张先生有了自己的答案……
福教授远程评估
如果是我,我会(在出现症状之前)进行手术。手术并不是急诊手术,且病灶在持续增大,我认为,从现在开始到未来几年里,他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眼球运动症状。
我曾接诊的一位患者,他就因此而逐渐出现了第三颅神经(动眼神经)麻痹,并伴有上眼睑下垂和复视。由于肿瘤进展缓慢, 同时又有代偿作用,所以即使在术后也没有完全恢复。因此,手术时机真的取决于患者本人,但我认为没有必要一定等到病灶引起相关症状才手术,这没有任何意义。
同时,手术有利于做出明确的诊断,这一点很重要。尽早手术并不会影响他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我所采用的内镜经鼻入路出现手术副作用的概率很低,因为我不会切除鼻腔内的任何结构,所有结构都完好无损,即使手术也并不复杂。
这几种脑瘤手术时机怎么选?各项重大研究告诉你!
脊索瘤
一般情况下,脊索瘤患者一经发现应尽早手术。脊索瘤首次治疗至关重要,选择经验丰富的主刀医生尽可能安全全切肿瘤是收获良好预后的基础。福教授的相关研究也证明了首次治疗的影响十分重要,如果患者接受了不完全的治疗,之后再想取得一个好的结果并治愈患者几乎是不可能的。
福教授认为,对于脊索瘤来说,第一次治疗选择一个合适的医疗中心至关重要。它会有专门的、有经验的团队来治疗脊索瘤,并且可以从一开始就对患者进行妥善治疗,而不是第一次治疗失败后再重视。同时,《专家共识》也推荐在颅底外科经验丰富的会诊中心、由多学科构成的团队进行治疗(Ⅴ级证据,A级推荐)。
早期多学科治疗对脊索瘤患者的影响研究
与其他治疗方案相比,接受全切除 + 质子放疗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显著更高。
脑膜瘤
治疗指南指出,对于有症状的、大的、侵袭性的、或伴随有明显脑水肿的、且位于易接近位置的疑似脑膜瘤患者,建议安全条件下最大程度切除,而不是放疗或随访。除了获得初始的肿瘤控制,手术还能提供肿瘤占位效应的缓解并确认组织学诊断和肿瘤级别。
一些研究表明,88.2% 的脑膜瘤都会生长,大多数无症状脑膜瘤的生长速度约为 2.38cm³/年。同时,随着肿瘤增大及脑干水肿几率增加,手术难度更是逐渐增加。一般良性的脑膜瘤手术切除干净后就可以达到完全治愈的目的,很少出现复发的情况。
另外,福教授认为,对于无症状的、体积较小的脑膜瘤一般不需要治疗;一旦脑膜瘤增大,无论是否有无症状,手术选择都要综合多种因素。
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的手术切除时机因个体差异而异,通常需要根据肿瘤的大小、生长速度、症状以及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因素来综合考虑。一般来说,当颅咽管瘤体大(通常直径超过3厘米)、生长速度较快、症状明显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时,就需要考虑进行手术切除。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颅咽管瘤位于颅内深部,周围环绕着重要的脑组织和神经。因此,在决定是否进行手术切除时,还需要充分评估手术的风险和难度。对于一些体小、生长较慢的颅咽管瘤,如果患者症状较轻,可以暂时观察,定期复查。而对于一些体大、生长较快的颅咽管瘤,即使患者症状较轻,也需要考虑进行手术切除,以防止肿瘤进一步增大对脑组织和神经造成更严重的损伤。
关于 INC 福教授

福教授是国际公认的神经内镜颅底手术大咖。他专精于脊索瘤、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胶质瘤、髓母细胞瘤、神经鞘瘤、血管母细胞瘤、软骨-骨肿瘤、黑色素细胞性肿瘤、CNS 淋巴瘤、畸胎瘤、生殖细胞瘤等复杂脑肿瘤治疗,拥有国际规模领先的脊索瘤诊疗中心。他创始的“筷子技术”显著提升了肿瘤切除率与患者预后,其“双镜联合”手术通过神经内镜与显微镜的优势互补,在实现肿瘤最大化安全切除的同时,完美保护关键解剖结构。
近年来,福教授曾多次来华开展学术讲座及培训活动。在数次中国行中,福教授顺利进行多台示范手术及远程/面对面咨询,手术均获得极大的成功,患者大部分预后良好且无任何并发症。无数患者翘首以盼,福教授的中国行即将再次开启!
推荐阅读:
“颅内外疯狂生长”Meckel腔脑膜瘤复发,福教授如何“双镜手术破局”
脑膜瘤全切记录 | 当肿瘤疯狂“汲取”你的血液,造成神经损伤……切还是不切?
脑瘤潜伏者:一次体检意外发现4cm脑膜瘤,无症状的她为何坚定选择手术
“我们的母亲是一个勇士!”4次脊索瘤复发、无人手术…她最终重回职场,2年未复发!
“医生,我想活下去!”活检后频繁流鼻血,罕见脊索瘤可以做到全切、长期不复发吗?
如果您也有想要分享的经历或者无法解答的疑惑,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