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三十多年显微手术治疗脑干胶质瘤方面的经验,当我开始从事脑干胶质瘤手术时,我已经从事了十年神经外科手术。这是我与脑干50年的“love story”。1974 年,我还是一名医学生,当时就对脑干解剖学很感兴趣。——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教育与技术委员会前主席Helmut Bertalanffy(巴特朗菲)教授
当大多数医生对脑干手术避之不及时,INC巴特朗菲教授已成功开展脑干手术,且患者预后良好。2014年,两个孩子的人生轨迹因脑干胶质瘤交织在一起,迎来了命运的转折。
脑干?不能碰?
在神经外科的历史上,这曾是铁律。脑干——生命的核心枢纽,呼吸、心跳的掌控者。鲜有医生敢于在其内部及周围实施手术。他们认为,脑干复杂的解剖结构和重要的生理功能,使得手术的风险远远大于获益。
但有一个人,偏要挑战不可能。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成员、国际颅底脑干肿瘤手术大咖巴特朗菲教授与脑干已经携手50年。
8岁的Emma(左)和9岁的Andy(右),因脑干肿瘤相遇,他们的父母都找到巴教授,希望为孩子解除病痛。
Andy,9岁,脑干菊形团形成型胶质神经元肿瘤。眩晕、复视,感觉障碍……
Emma,8岁,脑干胶质瘤。化疗无效,头晕、呕吐,生命一点点被吞噬。
巴教授的出现,为这两个孩子带来了生的曙光。手术台上,他以精湛的技艺和坚定的信念,与病魔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8年过去,Emma骑着自行车,笑容比阳光灿烂,快乐成长。
10年过去,Andy也成长为挺拔少年……
正如巴教授所言,即使是脑干位置,在某些肿瘤中,如果可以找到一个边界,就可以切除肿瘤,而且效果很好。
正是一台台堪称艺术般的手术,让不同时空下的孩子们重获新生,得以在健康的怀抱中茁壮成长。
脑干,禁区?事实证明并不是!
然而,话说来容易,手术做起来却不容易!听起来霸气十足的“国际脑干大咖”,是他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不断突破“生命禁区”得来的。他熟悉这些潜伏在脑干里的怪兽们。
脑干手术究竟难在哪里?
脑干手术如此之难,究竟难在哪里呢?
首先,脑干是人体的“生命控制中心”。负责控制我们的呼吸、心跳、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相当于身体的“总指挥”。如果这里受到损伤,轻则无法走路、说话,重则可能呼吸停止、心跳不稳,直接危及生命。
第二,脑干藏在大脑深处,周围被颅骨和脑组织层层包围,手术要想“够到”它非常困难。而且,它和周围的神经、血管关系非常复杂,稍有不慎就可能误伤。
第三,脑干是连接大脑、小脑和脊髓的关键部位,相当于高速公路枢纽,所有信号都要从这里通过。手术中哪怕伤到一根神经,可能就会导致身体瘫痪、半身不遂,听觉、视觉、吞咽等功能也会出现障碍。
第四,脑干的肿瘤或病变很难和正常组织区分清楚,就像一滴墨水滴进水里,看起来浑然一体。医生在切除肿瘤时,很容易误伤正常组织,导致严重后果。
最后,由于脑干组织的特殊性,手术“修复”几乎不可能。尽管现代技术先进,手术的精确度大大提高,但脑干手术的风险依然很高,很多医生选择保守观察而不是直接开刀。
然而,即使脑干胶质瘤经常不能手术,但是并非所有都无法手术。那么,哪些脑干胶质瘤适合手术?
INC巴教授表示:在脑干肿瘤手术中,最重要的是确定正确的手术指征。因此,要选择真正符合条件的患者,不应让手术对病人造成比肿瘤更大的伤害。因此,在许多脑干胶质瘤手术中,我们不能假定都可以实现完全切除。我们必须确定手术的目标,并与家属和成年患者明确沟通,说明什么是可行的,什么是安全可行的。我们当然可以切除一切,但在很多病例中,我们不想损害神经功能。此外,DIPG不属于手术范围,当然,除非有可能为科学目的进行活检术。
巴教授:脑干不是“无人之地”
INC第四届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云端峰会上,巴教授进行了主题为《Surgical treatment of brainstem glioma 脑干胶质瘤的外科治疗》的精彩演讲,回顾了自己1974-2024年,携手脑干50年的“love story”。演讲中,他重点阐述了哪些类型的脑干胶质瘤适合手术治疗,并分享了多个他亲自操刀的典型手术案例。这些案例中,大多数都达到了大体全切除,还有近乎全切除,即达到 90%。这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有力佐证了脑干并非禁区,尤其是在胶质瘤方面,低级别胶质瘤更是手术的最佳适应症。
巴教授发表论文及专著
206幅MR影像,206次生死抉择——巴教授的脑干手术启示录
一张张影像,代表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巴教授的每一台手术都尽力为他们寻求更大的生机,演讲中巴教授又分享了哪些具体脑干胶质瘤手术案例?
对于患者来说,在手术之前,你很难猜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胶质瘤。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区分低级别和高级别,但具体是哪一种类型,我们无法仅从影像上猜测。
1、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手术效果最好的肿瘤当然是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因为在这些肿瘤中,我们可以找到清晰的边界,即使肿瘤体积非常大,就像我们在这里看到的那样,我们也能找到清晰的边界。与其他肿瘤相比,它是一种良性肿瘤。它不会弥漫性地长到脑干内,所以会有一个边界,它们是很好切除的。
▼巴教授毛星手术案例部分分享
2、弥漫性星形细胞瘤2级
IDH 野生型,这些肿瘤有明晰的边界,因此我们可以在手术中更好地识别,从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达到相当高的切除率。
▼巴教授手术案例部分分享
3、菊形团形成性胶质神经元肿瘤
这种肿瘤其实很容易手术,因为在手术过程中可以完全识别出来。
▼巴教授手术案例部分分享
4、神经节神经胶质瘤
这是一种非常难治的肿瘤。在许多儿童患者中,我们都会发现这种肿瘤,它们可能是这样的:它在脑干下部弥漫地扩散,然后在脑干内部有许多分散的肿瘤部分,非常恶性。
▼巴教授手术案例部分分享
5、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这是另一种肿瘤,多数情况下是弥漫性肿瘤,而且多数情况下不可能达到 95%的高切除率,但有时这是可能的。
▼巴教授手术案例部分分享
6、脑干胶质母细胞瘤
现在被称为弥漫性中线胶质瘤,它们是非常恶劣的肿瘤。在很多情况下,医生会说,为什么还要尝试手术治疗呢?因为这是一种恶性肿瘤,位于脑部一个非常困难的部位。
那么,为什么要做比活检术更复杂的干预呢?但我真的可以告诉各位,在很多情况下这是可能的。我们可以明显减少肿瘤体积,我在胶质母细胞瘤和弥漫性中线胶质瘤的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一些患者的存活期甚至长达数年了。
▼巴教授手术案例部分分享
巴教授作为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教育与技术委员会前主席,专研脑干、脊髓、颅底、丘脑等疑难位置神经外科疾病手术,是名副其实的“国际颅底、脑干肿瘤手术大咖”,国内患者尊称他为“巴教授”。近40年,数千台疑难神经外科疾病手术,巴教授历经千万个小时用超精确的物理剥除诠释了医术为何为艺术。
此次巴特朗菲教授中国行程的继续,将与更多国内优秀神经外科专家团队携手,不断突破神经外科手术的“禁区”。
INC国际专家脑干胶质瘤相关阅读
·“谢谢巴爷爷给我治疗”——母子连心战胜脑干胶质瘤,全家人的开心果又回来啦!
·打败脑干胶质瘤的学霸少年!术后近4年无复发,学业更上一层楼